《小小的願望》直面被忽略的教育難題:死亡教育是孩子人生必修課

《小小的願望》講述了患有肌肉萎縮症的少年高遠(彭昱暢飾)生命的最後時光。高遠還是個少年,他很青澀,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東西沒有見過,但他的生命卻即將走到盡頭,他的死亡是可預見的。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裡,高遠的兩位兄弟徐浩(王大陸飾)和張正陽(魏大勳飾)以及他的父母,他身邊的人都希望能夠幫助他完成他的願望,讓他不留遺憾。《小小的願望》是少年高遠的願望,也是愛他的人的共同願望,影片講述了一個有笑點又有淚點的溫馨又現實的故事。

《小小的願望》直面被忽略的教育難題:死亡教育是孩子人生必修課

《小小的願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是如何樂觀地面對生活的。他還沒來得及成為一個所謂的"大人",就長時間被疾病所折磨,可他還是盡全力地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甚至還為身邊的人著想。"死亡"究竟是什麼?影片中徐浩說:"死亡是消失嗎?再也見不到他了嗎?"這個問題無解,真正的答案沒有人知道,因為沒有人真地死去後回來過。

影片的最後,高遠還是離我們而去,他死了,但他的兩個好兄弟還有親人都不會忘了他,他還活在那些愛著他的每個人的心裡。這是一個簡單又意味深長的關於生命與死亡的故事。當我們活著的時候,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只有這樣,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就能少一些遺憾——這就是《小小的願望》的思想內核,它告訴我們要常懷"認真對待生活、樂觀看待生死"的態度。

在中國,其實大家都挺忌諱去談到關於"死亡"的話題,原因不外乎是"不吉利"、"晦氣"。但其實這可以說是一種固執的"偏見"了。在佛家看來,人最高的境界就是死亡,甚至認人生下來就是為了死亡,叔本華也曾說過:"人未曾死亡,只是回到他原來來的地方"

。《奇葩說》綜藝中,馬東曾經說過,在我們的漢文化裡,其實是缺失"死亡教育"的。確實如此。身為家長,其實我們應該直面"死亡"的話題,"死亡教育"應該是每一個孩子的人生必修課。

談"死"色變不必要,"死亡"不過是自然輪迴中最普通的環節

其實不只是中國,在整個亞洲地區很多國家自古以來,都對死亡的話題相當忌諱。隨著各種各樣新興事物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開明,越來越開放,但是即便是在現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仍然有不少人會談"性"色變,談"死"色變。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

《小小的願望》直面被忽略的教育難題:死亡教育是孩子人生必修課

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繁衍生息,這些行為都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環節。事實上,"死亡教育"也可以稱得上是"生命教育"。生而為死,生命的終點就是死亡,每一個生命都是如此。死亡教育作為孩子的人生必修課,家長不必忌諱這個話題。

很多家長不願意與孩子談到死亡的話題,有很大的原因是,家長們在不經意間持有一種偏見:認為死亡是暴力的、血腥的、不堪入目的。在這樣一種刻板的有失偏頗的偏見下,死亡的話題自然就變得面目可憎了起來。其實不必如此。死亡是生命當中最普通不過的一個環節。死亡不一定是可怖的,它也可以是安詳的,美麗的,甚至是生生不息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森林裡的落葉——落葉即是一種死亡,但它落到土壤裡,經過時間的沉澱,落葉將變成新的養分,成就樹枝上的新芽,那是新的生命。

"死亡教育"的缺失,會讓孩子走向極端

"死亡教育"的缺失,會讓孩子對"死亡"沒有概念,再加上傳統偏見的誤導,孩子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恐懼來源於未知,家長談"死"色變,可能會讓孩子步入極端。

《小小的願望》直面被忽略的教育難題:死亡教育是孩子人生必修課

1.孩子可能會變得膽小,恐懼

在傳統的喪禮文化中,每個人的深情都是沉重悲痛的,葬禮現場的佈置、音樂的曲調營造出來氣氛,無一不都充斥著恐怖陰森的元素。

在各種各樣的影視作品中,關於死亡的場景,也往往都會發生在狂風驟雨、電閃雷鳴,或是寂靜漆黑的深夜裡,且時常伴隨著懸疑嚇人的背景音樂。

還有一些家長,不懂得為孩子普及死亡教育就算了,還拖後腿——為了讓孩子安靜不吵鬧,用鬼神嚇唬孩子:"小孩子在晚上哭,會被鬼抓走哦!"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孩子會潛移默化地將死亡與惡魔、魔鬼之類的東西聯繫在一起,從而變得愈發膽小,一驚一乍,對很多事物都感到恐懼。

《小小的願望》直面被忽略的教育難題:死亡教育是孩子人生必修課

2.孩子可能會因此漠視生命

很多家長甚至是老師會告訴孩子,人死了就是去天堂了,而天堂是一個很快樂的地方。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呢?我們先來看幾個真實的案例:

①湖南六年級男生,因為座位擺放和同學發生爭執,從4樓教室跳下。

②舟山五年級男孩,不滿老師春遊分組,從教室跳樓摔成重傷。

③河南職一學生,與網戀男友分手,從宿舍跳樓自殺身亡。

這些年輕鮮活的生命,他們死亡的導火線不過是生活中簡單的插曲,他們本還有漫長的未來可期的時光,但他們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死亡。這正是死亡教育缺失帶來的後果。這些孩子從未真正理解過死亡,他們選擇死亡,不過是為了逃避當下的不如意——何其可悲。

如何對孩子進行恰當的"死亡教育"

說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對"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瞭解,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又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合適的"死亡教育"呢?

1.不以糖衣將"死亡"裝飾為童話

"死亡"不是童話故事,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證明人死後會去到天堂,更別說什麼獲得快樂了,那是世間最無厘頭的謊言了。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死亡是生命的結束,一個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他不會再活過來,他再也見不到身邊的人,也再不能感受世間的所有一切。

《小小的願望》直面被忽略的教育難題:死亡教育是孩子人生必修課

2.正視死亡,向孩子解釋"死亡"時要注意保持平靜

家長在向孩子解釋"死亡"的概念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態,要注意用平靜、緩和的語音語調,既要保持科學,又不能冰冷生澀。不能為了渲染死亡的氣氛,而故弄玄虛,讓孩子對死亡產生陰影與偏見。

3.借用身邊的例子:自然界生物的生死輪迴是非常好的教育素材

人生老病死,與花開花落,本質上並無差別。家長可以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資源,可以讓孩子觀察自然界中的生命,看植物的生長週期。這些對孩子理解"生命"與"死亡"得概念都是有一定幫助的。與其矇蔽孩子,不如與孩子一起真誠地面對"死亡",面對"面對死亡時的感受"。

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死亡真正的內涵就是"生命結束,你不再存在於這個世界,你不再能感受到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事情",等孩子理解了這個道理,他就會格外懂得生命的寶貴。

不要逃避,不要談"死"色變,正視死亡,其實就是尊重生命。生命的終點是死亡,談論死,就是為了珍視生!

《小小的願望》直面被忽略的教育難題:死亡教育是孩子人生必修課

我是尼尼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