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提升改造施工側記

許昌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提升改造施工側記

文峰北路規劃圖

許昌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提升改造施工側記

施工現場

許昌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提升改造施工側記

提升改造之前的文峰北路

許昌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提升改造施工側記

工人正在文峰北路過北海水系橋施工

許昌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提升改造施工側記

文峰北路永昌路口附近,工人認真鋪設地磚

本報記者 馮子建

鬱鬱蔥蔥的綠植,鉚足幹勁兒的工人,鋪完混凝土底料的嶄新路面……

4月15日,春日載陽,惠風和暢。記者來到文峰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提升改造施工現場,遠遠望去,塔吊林立,運輸渣土的車輛穿梭不停,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令人振奮。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隨著新107國道重要路段建成通車,並與老107國道形成環線,很好地分流了大部分過境大貨車,文峰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的交通壓力大大緩解。因此,備受市民矚目的文峰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提升改造工程於2019年5月正式開工。近一年來,該工程進展情況如何?有哪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亮點?近日,記者來到施工一線進行了採訪。

歷經數次外遷,從幹線國道到城市道路

作為我國南北交通大動脈,貫穿許昌城區的107國道,是我市重要的城市主幹道,車輪滾滾,人群熙攘,十分熱鬧,承擔著重要的道路運輸功能。

過去,107國道途經許昌城區的一部分,老許昌人習慣稱之為“備戰路”。後來,由於該路毗鄰許昌的標誌性建築——文峰塔,又被改名為“文峰路”,並分為文峰南路、文峰中路、文峰北路三部分。這條路北起天寶路,南至許由路,全長4.1公里,交通地位非常重要,見證了許昌數十年來的發展和變遷。

市公路局副總工程師安建中,早在1982年就開始從事公路建設工作,是我市交通事業發展鉅變的親歷者和見證者。“1978年前後,備戰路和鄉村公路的路況差不多,路窄、土多,瀝青路面只有7米寬,路面坑坑窪窪,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市民乘車走備戰路到鄭州,需要七八個小時,十分不便。”安建中回憶說。

安建中介紹,該路之所以被稱為“備戰路”,源於20世紀60年代流行的政治口號“備戰備荒為人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歷史印跡。“數十年來,作為107國道過境公路,這條路歷經了多次外遷和修繕,先後向東遷至學院路、許州路,承載著承南接北物流運輸的重要任務。隨後,文峰路由國道變成了城市交通主幹道,道路功能發生了顯著變化,從由貨運車輛為主的幹線公路逐步轉變為由客運車輛為主的城市道路。”安建中說。

隨著我市城市框架不斷拉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2016年10月,107國道許昌段改線項目正式破土動工。根據規劃,這條道路北起鄭州航空港區,經長葛市、建安區、東城區,向南與107國道相連,全長44公里,按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路面為瀝青混凝土,也是近年來我市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難度最大、技術標準最高的公路建設項目,對於推動城市發展、方便群眾生產生活、推進鄭許一體化進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安建中表示,新107國道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功能完備,設計一流,既有“顏值”,又有功能。目前,它已成為我市標準化、規範化交通運輸的“黃金通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路面破損較為嚴重,提升改造迫在眉睫

前幾年,50多歲的貨車司機王文軒,幾乎每天都要經過文峰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來往於市區與長葛,運輸貨物。對於提升改造之前的路面,他記憶猶新。

“這段路最難走的是文峰北路與許開路交會處,路基塌陷嚴重,路面幾乎全部破損,高低不平,還有大大小小的碎石。每當有車輛經過,晴天會揚起陣陣灰塵,雨天會泥水四濺。”王文軒回憶說,“另外,我的車底盤較低,經常被路面上凸起的水泥硬塊剮到,嚴重縮短車輛的使用壽命。這條路早就該大修了。”

王文軒的話語,道出了市民群眾期盼早日維修文峰路破損路段的共同心聲。

要想富,先修路。早在2007年,市規委會就通過了許昌—長葛城際道路配套設施規劃,當年即拉開了文峰路提升改造的序幕。隨後,在此基礎上,我市進一步完善了文峰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提升改造規劃,對道路交叉口渠化、沿路建築風格、道路配套設施、道路兩側綠化等進行了控制設計,並於2019年5月正式對該路段進行維修。

“這條路前些年經過多次小範圍修繕,路面結構複雜,有鋼筋混凝土鋪面,也有普通混凝土鋪面。鋼筋混凝土鋪面經過破碎機破碎之後,還需要人工進行二次切割,作業量非常大,無疑增加了施工難度。”負責該路段提升改造的鄭州騰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市政公司總工辦工程師呂瑞品告訴記者,提升改造區域南起市區永昌路俎莊環島處,北至長葛市彭花路,全長14.74公里,包括行車道、慢車道、人行道和綠化帶等,還有公交站(亭)、公廁、路燈、垃圾箱等相關配套設施。

“此次提升改造的重中之重,則是把機動車道水泥路面全部改為瀝青混凝土路面,並對損壞嚴重的慢車道及人行道進行全面修復。”呂瑞品說。

另外,該路段側分帶採用“島頭景觀+大樹+低矮地被”綠化模式,綠化苗木將選擇樹幹筆直、樹冠大小合適的花樹、彩葉樹及常綠喬木,並把道路兩側綠化帶統一提升至13米寬,保留兩側綠地內胸徑10釐米以上的大樹,形成視線通透開闊、大氣美觀的城市道路立體景觀空間。

快車道完成瀝青混凝土下面層攤鋪,橋樑工程加緊施工

正方形的鋼筋網格,密密麻麻,縱橫交錯,工人穿梭其間,加班加點綁紮鋼筋。面容黝黑的帶班工人王國立正在調整支架模板的高度,他是十幾位工友的“領導”。

“俺們都是長葛的,2月20日項目復工以來,十幾個工友就來到這兒務工,工資還不錯。近兩個月來,大家加班加點趕工期,認真負責,幹活都是沒啥說的。”王國立告訴記者。

引水橋、興水橋、文峰北路過北海水系橋三座造型美觀的橋樑,是文峰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上的三顆耀眼明珠。目前,這三座橋的建設正在按照既定時間節點穩步向前推進,在廣大工人的辛勤勞動下,初具規模。施工難度較大、長達220米的文峰北路過北海水系橋有284根樁基,已經完成268根;樁接立柱共88根,已完成54根;行車道承臺共8個,已完成4個(均為左半幅);裝飾板承臺共14個,已完成7個(均為左半幅);扶壁擋牆共220米,已完成底板砼澆築80米,近期將進行橋面鋪設。

與此同時,興水橋中間主拱和南側拱已完成,北側拱模架搭設和鋼筋綁紮正在加緊施工;引水橋的樁基和承臺已完成,主拱、側拱模架搭設和鋼筋綁紮正在加緊施工,隨後將進行橋樑樁基澆灌。

“按照城市道路建設標準,該路段以瀝青混凝土鋪面,主路面仍為29米寬的雙向六車道,中間設有隔離護欄,非機動車道寬5米,主路面與非機動車道之間為4米的側分帶。”呂瑞品說,在全面提升改造的基礎上,對於路段兩側胸徑10釐米以上的法國梧桐,將會保留下來,繼續作為行道樹。

“選用的綠化樹有櫻花、紫薇等。栽種之後,它們立於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之間,待到開花之時,十分漂亮。”呂瑞品稱,路燈也將被換為LED節能燈,人行步道由透水步磚鋪設。

“從這裡向南220多米,將會建起一座大橋。”在文峰北路過北海水系橋建設工地——聚賢街與文峰路交會處,鄭州騰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市政公司六處處長姜磊告訴記者,該段道路位於北海水系之上,下有幾個涵洞連接兩側水系。藉著此次道路提升改造的東風,該路段將被改建成一座空心板橋。該橋建成後,橋面會有坡度,下有4個過水孔,橋兩側28個橋墩上設有觀景平臺,方便遊人暢遊北海,欣賞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美景。

對接鄭州城市主幹道,助推鄭許一體化發展

“雖然現在走著不方便,但是,相信提升改造後會比以前便利許多。”

“期待該路段早日通車,在改善群眾出行環境的同時,推動鄭許一體化發展。”

……

公路通,百業興。文峰路作為橫貫我市南北的交通要道,區位優勢顯著。因此,市委、市政府把文峰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提升改造擺在重要位置,列入我市百城提質工程項目,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廣泛關注,廣大市民更是翹首以待,期待它的美麗蝶變。

在採訪中,記者遇到了不少由於該路段封閉不得不走非機動車道或繞道通行的司機和行人。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對於暫時封閉施工造成的通行不便十分理解,自己要身體力行支持、配合道路施工建設,為該路段提升改造貢獻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道路排水方面,該路段充分體現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雨汙水管網的規劃設置不僅可以快速排洩雨水、汙水,還能夠起到涵養水源、保護生態的作用。此外,該路段還將進一步完善交通標識、標線、標牌、交通監控設施等,並採用節能型路燈,用再生材料透水步磚鋪裝路面,完善無障礙路面設施、港灣式公交站(亭),進一步提升道路功能,優化群眾出行環境。

文峰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提升改造全部完成之後,不僅能夠很好地改善道路通行狀況,降低道路揚塵汙染,保障群眾出行安全,還高度契合鄭許一體化發展策略,強力推進鄭許中心城區和沿廊道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加快構建“一軸雙核三區”的網絡空間格局和城市組合區域,起到強勁有力的推動作用。

一條路,就是交通運輸的“黃金大道”;一條路,就是經濟繁榮的“助推器”;一條路,就是城市跨越發展的“新引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文峰北路(永昌路至彭花路段)必將以嶄新面貌、亮麗身姿和齊備功能,完美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併為我市帶來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加快鄭許一體化發展,有力驅動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