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无间世界中行走的人,不见了

禅是一枝花,她为妖而开。

开在自然,醉于妖间。

——禅

那个在无间世界中行走的人,不见了

01

第一次遇见她,是在一个网投工作室的qq群里,她的工作是文审。

第一次聊天,是在她主动加了我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想认识一下会写诗的妖女。”(我的笔名是妖女诗人,她是禅。)

我想着这就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吧,一个是向往世俗花好月圆的妖女,一个是清寡无欲出尘入性的禅。

像骨子里彼此争端的两个分子,因为这份“矛盾”,给了我们认识的契机。

和她聊天,有时候会感觉在和古人对话,有时候又会觉得听和尚念经。

我就时常取笑她说话跟念经似的。她也不恼,还反问我:“那你悟到了吗?”

那个在无间世界中行走的人,不见了

02

越是深入了解,你就越是能感受到她那种冲破自我的渴望。我经常怀疑,要不是没了父母的牵绊,她可能早已皈依了青灯。

她对我说,她经常做的就是:

“背包 墨镜 两三钱

短发 球鞋 一素颜”

我自认为我没有这样的洒脱,也做不到。我有太多的牵绊与割舍不下。

有一天我无意中在手机上看到一种人生状态——无间。

我突然就有了给她定义的方式,因为真的再也找不到任何别的词来形容她了。

无间,是生与死的隔层间隙,就像一个迷藏,不可捉摸。与之相处,即是在学习那无间世界中掩藏的那一种大智慧。

后来我才知道,她也只是个25岁的女孩罢了。

原来困住一个人的,从来不是年龄和身份,而是格局和观念。

我们聊文学聊历史,从工作到生活再到感情,经常交流到深夜,那种思想上的有血有肉更为深入人心。

我不只一次的感叹,世间至乐,与其偕行。

那个在无间世界中行走的人,不见了

03

折服人心的从来不使其他,而是才华。

有才华的人太多,有灵性的太少,她就是其中一个。

有一天,她向我推荐了王菲的歌单,留言说:

“如果你想知道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什么样子,听听她。”

从此以后,我世界里有了王菲、张爱玲、狄金森、叶锦添、林夕......

你关注的人决定你以后看到的世界,她做到并成全了自己的世界,而我也在被这世界影响着。

我特别希望她写文章和拍照片,这些东西使得我就像一个饥渴的孩子。

她写的内容倒不像她的个性,不是那些阿弥陀佛波若波罗密,她更喜欢记录自己行走中遇到的人和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也总能被她道出美学的味道来。

她的摄影作品,更对我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充满对自然、生死、寂灭世界的体悟,一株花一棵草,在她的拍摄下,你都能产生出澎湃的情感。

像是一种约定俗成,在极其自由的状态下,产生着一种自然的流动力,牵动着观众的心灵。

那个在无间世界中行走的人,不见了

04

时间越久,了解愈深,见一面的心思就愈发收不住。

于是,毕业后,我从南京到了深圳。

她来接我的机,见到她,听她给我介绍接下来安排的时候,我内心就在想,这样的女子,当得起“智慧”二字。只是看着,听着,就心生喜欢。

休息的时间,总会缠着她跟一起出门“化缘”,走她走过的路,看她看过的风景。

即使如此,我仍觉得我们之间差距太大,她的高度真的让人无法企及。

“这世界笑了,

于是你合群的笑了。

我站在你的左侧,

却像隔着银河。”

我知道我太有个人崇拜,但这种崇拜没有被思想抗拒,反而在一天天地不断被开发。

那个在无间世界中行走的人,不见了

05

后来。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我因为家庭原因,从深圳离开后,联系慢慢的少了。

我想,也许她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曾经的愿望。

那个在无间世界中行走的人,不见了

但也许这也不只是我想,按照她的性子,出尘出世只是时间的量化而已,毕竟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了。

有一个人曾让我知道,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来又如风离又如风,

或世事通通不过是场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