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空巢老人养了一只鸡,只为孩子能多回来看她”

“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作为每一个母亲一生难以放下的忧愁,但如今当我们发现“空巢老人”的现状越来越残忍出现的时候,也才明白不是每一个子女都能理解到这份爱背后的牵挂。

第二十八届金鸡奖配套项目《REALL短片季》十佳作品中,有这样一部作品,非常现实的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日夜守望儿子能回家看她的母亲,是如何一步步失望的,也是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原来亲情可以有多脆弱。

老太太以一只母鸡为连接,唤起了孙子的兴趣,也让儿子能带着一家人回来看她,可这就如同一场交易,当这份兴趣丢失,儿子便也没有了那个必然会回来的理由。

故事层面其实是残忍的,但它所想要升华的内核,又不仅仅是想要作为子女的孩子反思,更是让作为父母的老人们明白,如何才能有对余生更多的期待。

《母鸡》“空巢老人养了一只鸡,只为孩子能多回来看她”


一,作为子女,当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如何才是真正对父母尽孝,这是需要权衡好的问题。

①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

短片的开始,老奶奶的朋友给她送来了一只老母鸡,本意是希望她能熬汤好好补补,但老太太的全部心思,全放在了孩子们能回来看她的期待中,实在对这样一只母鸡提不起兴趣。

接着变成了打电话的镜头,儿子说工作忙,又不回来了,老太太看着屏幕里的孙子,突然灵机一动,想起这老母鸡定能讨孙子欢喜。

果然一切如她所料,儿子很快带着一家人回来,老太太喜出望外去买菜,却发现孙子的视线并没有聚焦到自己的身上,给他夹的饺子也没吃一口,反而对那老母鸡显得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环节,暗示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可能观众看来,故事里的孩子非常顽皮也并不懂事,但孩子始终是无辜的,追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父母之教育是失格的。

他与奶奶之间隔着的巨大桥梁,便是因为奶奶之于他不过一个陌生人而已,父母为自己的疏离找到了忙碌的借口,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将奶奶排除在了他们这个小家庭之外。

《母鸡》“空巢老人养了一只鸡,只为孩子能多回来看她”


②如何才是真正的尽孝

现代社会的人们总有一个误解,以为给父母更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对他们好,但事实上对于年纪大的他们来说,他们所恐惧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中,从期望到失望的折磨。

短片里的老太太让我们看到了心酸,也是作为儿子没有权衡好父母与自己小家庭之间的联系,比起我们说是小孩子需要一个让他产生兴趣的点才带着家人回来,倒不如说是他需要一个必须要回家的借口。

他可以说他的工作有多辛苦,也可以说给父母寄来生活费就已经尽了孝道,但这对于老太太而言,却也成了让她越来越孤独的关键原因。

她需要的,只是孩子能常回来看一看她,那样在她忙碌的身影中,才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也才是让曾经所有的付出变得值得。

她所想要得到的回报,不是所谓金钱利益上的等价交换,而是当她变成一个什么都已经无能为力的老太太时,孩子们能像曾经她照顾他们一样来好好关心她,让她依然能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

可显然故事里的儿子丝毫没有体会到母亲的脆弱,所以母亲需要外物的吸引才能勉强维持这份亲情连接,最终也只是让失望累计到越来越深。

《母鸡》“空巢老人养了一只鸡,只为孩子能多回来看她”


二,作为父母,当孩子有了属于他们的生活,如何让自己的期待变得有意义,才是拥有一个充实的养老生活的关键。

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需要给予父母足够的陪伴和关爱,但站在老太太的角度,让她的生活陷入如此困境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她将所有的期待都放在了孩子们身上,却丢失了自己的那部分。

短片有三处转折点非常重要,第一个是儿子将老母鸡带回了自己家,却只是弄得整个家庭鸡犬不宁之后,便又给母亲送了回来,并约定每个周末回家看她。

在我们的理解里他回来应该是看望母亲,事实上却是孙子想要和母鸡玩儿,非常具有讽刺意味,而对于小孩来说,他的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当他没有了这份兴趣,儿子也自然不愿意再在周末来回奔波。

所以当这个约定打破之后,老太太的生活一下子重新变得不知所措,正如短片开头朋友送来的老母鸡的时候,曾点出她几天没出门的事实,当她把所有的精力全放在孩子身上,她也彻底失去自己的生活目标。

《母鸡》“空巢老人养了一只鸡,只为孩子能多回来看她”


而第二个转折点,就在于老太太好友的突然离世,葬礼上她也才明白了过来,人生韶华,一转眼物是人非,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说不定哪一瞬间就变成了终点,比起依附在孩子们身上的期待,倒不如去丰富自己的生活。

但这个改变的过程依然是艰难的,对孤独的恐惧,让老太太面对空无一人的房间时,只剩下发呆的时间,而好友离自己而去的打击,更是让她失去了“活力”。

所以最后一个转折点,就在于那个非常有深意的结尾,不再成为孙子玩具的母鸡,开始和老太太相依为命,但当一天清晨醒来,她发现母鸡下了一颗蛋。

原本老太太将那颗蛋留了下来,和开篇曾出现的小狗照片放在一起,却在最后一个镜头里,成为了油锅里一颗平常不过的煎蛋,这是导演留下的一个隐喻,也是希望更多“老太太”明白,比起无望的期待,创造新的希望才是活着的意义。

因此这个故事一定不仅仅局限于告诉子女应该怎么做,而是同样告诉父母们,如何为自己而活。

《母鸡》“空巢老人养了一只鸡,只为孩子能多回来看她”


三,亲情不是交易,妄图用讨好的姿态维护与家人之间的联系,也不过是让一切变得更加不堪一击

①不同的隐喻符号,最终只是指向了同一个真相

那张狗的照片也是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并且一直贯穿始终,联系母鸡的作用,我们不难想象,曾经的狗狗其实是和母鸡一样的角色,只是当孙子的那份兴趣丢失之后,它便同样成了被“遗弃”的角色。

以此来看整个家庭的扭曲,便是在不知不觉中将亲情变成了交易,老太太以讨好的姿态维护与儿子之间微弱的联系,却也太轻易化为乌有。

儿子曾在电话里叮嘱母亲,关好窗户,添好衣物,与之形成对立视角的就是那几处环境特写,和一柜子药的刺眼。

所以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整个故事,会发现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儿子需要一个回家的理由,所以老太太一次次创造出了那个理由,却在最后依然只是独自承受,而后来的结尾,也不过是导演想要留下的,我们设想中的答案。

因此这个作品其背后想要升华的内核,也是他希望老人们能以他们的方式走出那个孤独的怪圈。

《母鸡》“空巢老人养了一只鸡,只为孩子能多回来看她”

《母鸡》“空巢老人养了一只鸡,只为孩子能多回来看她”

在属于老太太的轨迹里,比起期待儿子能做出改变,她自己的改变显然是更轻易的,我们可以说子女如何才是真正的尽孝,但事实上这是很普遍的道理,也是每个人能明白却不一定能做到的现实。

我始终坚持我的观点,父母不应该仅仅为孩子而活,当他们长大以后,当选择放手的时候,也是开始为自己多做打算的时候。

我们可以从开头开始假设,若是母鸡没有成为“宠物”一样的角色,若是从一开始老太太和孙子的关系,不需要依靠外物的联系,又何以会让她最后只能失望收场?

母鸡的作用从一开始就是让她补补身体,如同那个鸡蛋一般,可老太太主动将它变成了一个“孩子们回家的借口”,本身就已经背离了初衷。

《母鸡》“空巢老人养了一只鸡,只为孩子能多回来看她”


②空巢这个词就很残忍,一个人若是能优雅的老去,才是对这一生最好的交代。

我们总喜欢去“同情”所谓的空巢老人,先入为主的以为当孩子们不在身边的时候,一个人就是老无所依的,但事实上真正强大的老人家,他从来不恐惧衰老这一事实。

老太太给了自己一个设定,只有孩子们回家的时候她才是幸福的,但真正的幸福不是任何人给的,而是自己创造的,当然我们可以说,儿女在身边一定是幸福的一种方式,却不是唯一方式。

亲情的连接它无法变成真的交易,所以整个短片的关键,其实是通过这样一份现实刻画,来告诉我们,任何时刻都要有自己的生活圈。

有和一群小姐妹约着跳舞的阿姨,也有安静坐在河边钓鱼的老大爷,无论处于哪一个年龄段,当我们的生活依然能被很多事情占据的时候,一个人就是幸福的。

这种幸福来自于被需要感,也就是我们通俗讲的“有用的人”,老太太最大的问题在于她把这份“被需要”全压在了孩子身上,一边让他们产生隔阂,一边也失去了自我追求。

所以她永远处在一种孤独感中,这也是如今大环境下很多老人都会面临的问题,父母爱孩子更像是天性使然,但当孩子们学会了展翅高飞,倒不如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

《母鸡》“空巢老人养了一只鸡,只为孩子能多回来看她”


希望每一位见证年岁残忍的父母可以从容地,优雅的老去,也可以在人生能看到尽头的阶段里,依然尽情释放,不为人生留下遗憾。

好好为自己而活,这是留给所有人的一句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