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浅析80岁老人被骗13万的前因后果

一个接近80岁的老人,独居、悲观、清高、封闭,她只想安静度过晚年。一个普通的早晨,她接到了来自公安局的特殊电话。

24小时之后,她从体面的退休教师,变成了让人同情失望的“愚蠢”被骗者。面对无法辩驳的屈辱,她一逃再逃,一退再退。

可最终,她还是没能承受住现实对她的致命一击。电信诈骗不只毁掉了她的生活,还毁掉了她的颜面和心智。

这是湖南作家薛忆沩的小说——《空巢》中的故事。看似荒唐的情节和人物设定,其实都有据可寻。小说里的“我”,是母亲那一代人的化身。

《空巢》:浅析80岁老人被骗13万的前因后果

作家薛忆沩

《空巢》的灵感来自薛忆沩母亲的亲身经历。那天他的母亲一改往常,对他十分戒备。薛忆沩事后才知道,当时的母亲正赶着给诈骗分子汇钱。

对方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老人的防线,又轻而易举地骗走了她的积蓄。薛忆沩忍不住责备母亲,却突然发现母亲才是整件事情最大的受害者,她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

这件事启发了薛忆沩,他下决定搞清楚母亲被骗的前因后果。三年以后,他用64天完成了这本以空巢老人为主角的小说。

不过,小说里的老人虽与母亲的诈骗经历相似,但并不是母亲。她是一个更具时代特色的虚拟人物,她比母亲在现实中的结局更加凄惨。

而“理解老人,救救老人”,是薛忆沩借此发出的呼喊。

《空巢》:浅析80岁老人被骗13万的前因后果

小说《空巢》的封面


1. 为什么明明是知识传播者,却在遭遇漏洞百出的诈骗时只会感到恐慌?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教书人是理智而充满智慧的。可当了四十年老师的老师,却对电话中声称自己是刑侦大队的人深信不疑。

当警察怀疑老人和犯罪活动有关时,她的第一反应是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她相信他,仅仅因为他说他是警察。

老人的举动看起来十分荒唐,让人忍不住想问“为什么”。其实,从老人的过往和现状,就能发现端倪。

《空巢》:浅析80岁老人被骗13万的前因后果

老人80岁,推算大概是1940年左右出生,当时的中国还在动荡时期。前有抗日战争,后有文化大革命,那时年轻人的青春主题是“解放”

她在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中迎接来了新生活,深受其影响。正因如此,国家在她的心中,拥有着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分量。

所以,当得知自己扯进犯罪事件中时,她既怕影响国家对她的看法,又怕自己给国家添乱。这种情绪出自本能,她不自觉地感到恐慌。

《空巢》:浅析80岁老人被骗13万的前因后果

只是在如今的浮躁社会中,老人不知道警察——国家公务人员竟然有人敢扮演。她的认知和当下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这才是老人受骗的根本原因。

退休后的老人被病痛和孤独折磨,除了关心自己的日常,完全失去了主动和外界沟通接触的能力。她的人生经历,已经无法应对出现在新时代的种种问题。再加上儿女离家,没有人可以帮“我”弥补不足。心怀不轨的人因此有了可乘之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人的生活状态。长期以来,老人一直过着岌岌可危的老年生活。沉重、悲观、阴暗、压抑,是她生活的常态。

她对自己已经严重失去了信心

,她甚至不敢预期自己还可以活多久。这时候,陷入犯罪事件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她彻底慌了手脚。

《空巢》:浅析80岁老人被骗13万的前因后果

她和所有老年人一样,无法摆脱过往经历所带来的阴影。被骗,似乎不是她一时的疏忽,而是时代命运下的必然结果。

2. 为什么明明老人在怀疑自己被骗后接近崩溃,却还是不愿意寻求帮助?

老人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是因为女儿的一个梦,梦里老人被穿着警服的劫匪抢劫。即使如此,面对女儿电话中的“哪里是绝密的地方”,她很慌张却还是用生气掩盖了过去。

她没有打算告知女儿真相,直到儿子三番四次地追问,她才终于说出了实情。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然坚决地要求儿子不能告诉其他的任何人

为什么她会这么做呢?

《空巢》:浅析80岁老人被骗13万的前因后果

首先要从她的家庭和由此带来的性格说起。不论是年轻时的婚姻,还是老了以后的独居,老人都在过着一种无人敞开心交流的“空巢生活”。

丈夫出轨、离家、去世,儿女又远居国外,这使老人性情淡漠,不喜欢也不擅长和人沟通。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她总是保持着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

在怀疑自己遭到诈骗之后,她急切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励。可女儿从小和她不和,儿子结婚以后不再以她为重,再加上俩人都在国外,根本无法给予她最紧切的关怀。

她也同样排除了每周至少联系三次的妹妹,她觉得妹妹只会关注所发生的的事,而不会关心她的情况。

一件突发的紧急事件,并无法改变老人和他们的相处状态,所以她不想开口。

《空巢》:浅析80岁老人被骗13万的前因后果

其次,她清高而又在意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这不只仅仅是因为她当了一辈子的老师,还与她步入老年后的心态有关。

渴望与时俱进,渴望受到他人的赞赏和表扬,渴望自己还对社会有所帮助。但被骗一事,无疑会破坏她努力塑造的形象。

比起被骗十几万带来的崩溃,她更在意别人可能会对她实施的嘲笑和厌恶。她想要被人尊重,受人喜爱,她不想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和谈资。

她本想为儿女做点事情,却不想弄巧成拙,让自己显得更加愚笨和多此一举。于此,她开不了口。

《空巢》:浅析80岁老人被骗13万的前因后果

这又何尝不是其他老人的状态呢?衰老毁掉了人的身体和价值感,让人对想做的事无能为力。它让人变得脆弱和敏感,又让人变得悲观和自卑。

人还是从前的人,心态却已经完全不同了。

3. 是什么毁掉了这个身陷囫囵的空巢老人?

小说的结局与我预期的完全不同,在我以为老人将要接受污点释怀一切的时候,她被击垮了。

我很震惊,然后问自己,她按照青年人觉得正确的方案行动了,可是结果呢?为什么她直面了困难,反而更加迅速地崩溃了呢?

到底是什么促使了她信念的崩塌?

《空巢》:浅析80岁老人被骗13万的前因后果

先来聊聊在事情暴露后主导行动的儿子。为了让老人报警,他利用心理战术和经济制裁给老人施压,这似乎是为了督促老人而不得不用的方法。

可是,这样做和诈骗分子的手段有什么区别?两个人都是为了让老人完成自己的目标。儿子看似设身处地地为老人解决问题,实际上却一次也没有尝试着理解她。

不想听老人如何受骗只是追问被骗了多少,不能理解老人的退缩反而不耐烦地逼她报警,明知老人心力交瘁还是催她立刻直面困难。

老人用夸大的情绪讲述经过,希望他能感同身受,可他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不为所动。他从来没有重视过颜面尽失对老人的破坏力,把老人想留在家中疗伤的想法抨击地一无是处。

可是,这除了击垮老人还有什么用呢?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啊。

《空巢》:浅析80岁老人被骗13万的前因后果

再来说说现实。老人的遭遇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空巢加几乎无孔不入的利用。

当子女在外奔波为自己的未来打拼时,独留在家中的老人成了不法分子的目标。

利用老人不懂理财知识哄诱他们购买高风险的产品,利用老人不懂先进技术怂恿他们花钱购买根本用不到的设备,利用老人空虚的心理和对身体的担忧主导他们购买虚假的保健品,利用老人过时的认知骗取他们尽可能多的存款。

老年人本就在社会的边缘无声无息地生存,可现实还是逼迫他们增加负面的存在感。他们本就因被时代淘汰而感到无奈,可如今这份无奈还要加上被骗的恐惧

击垮老人的从来不是面子、尊严、孤独、疾病,而是未来可能一切都会被毁的恐惧。

在公众场合大小便失禁以后,老人并未感到难堪,反而觉得轻松。可她还是在摆脱对污点的排斥后,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因为,她不再相信自己还有宁静的未来

《空巢》:浅析80岁老人被骗13万的前因后果

结尾

小说中有个片段,老人在精神崩溃之前看到各种熟人们都举起了“救救老人”的牌子,可他们却都对她视而不见。这是一个很隐喻的表达,也是小说最想呈现的主题。

“救救老人”,不仅是单纯地说儿女应对老人多些关心,更多的是我们每个人要如何重视身边的老人。

大众能不能更多地了解老年群体,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解决问题。

人们能不能试着改变对他们的看法,尝试着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

大家能不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身边的老人身上,替他们做实事行真善,让他们可以安度晚年。

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非常必要的任务。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