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大疆创新的创始人---汪滔

“是这个世界太笨,笨的简直不可思议”汪滔支持自己这个观点的理由是“工作以后发现,不靠谱的人和事太多,包括很多名人,大家都把他当神人,其实水平也就那样。我也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脑子发昏了,但是长久下来发现不是,确实是这个世界太笨了”。就是这么言辞激烈,以至于显得愤世嫉俗,在成名的企业家中,哪怕有人认可汪滔的想法,也绝对不会在公众场合说出来,更不可能在面对媒体的时候这么说。但是汪滔偏偏就这么干了。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汪滔与Phantom4无人机

一顶高尔夫帽,一副黑边圆框眼睛,尖尖的下巴上留一嘬胡须,这就是汪滔这两年在媒体上的主流形象。“平生没有佩服过任何人”的汪滔,时不时的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一些自己的特立独行的世界观“最聪明的人一定不会选择做坏人,而那些野心大能力却低一点的人就很容易变成坏人”;"世界有三股力量,“善”“恶”“蠢”,本质上是“善”的力量对决“恶”与“蠢”,“蠢”为万恶之母,只有消灭了“蠢”,才能最终消灭“恶”";“人邪没有大智慧,心邪做事不靠谱”。。。言辞激烈,爱憎分明,有话直说,这些特点如果出现在一个普通人身上,那不过是一个有点中二的愤青,生活中总是时不时会遇见,但是出现在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身上,尤其是80后一代白手起家的佼佼者身上,就显得个性十足了。毕竟目前的创业者不常备几个面具换着戴的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像汪滔这么想啥说啥不怕吸引仇恨值的确实算是珍稀品种了。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大疆创新的几轮融资

汪滔本质是个技术宅,比较厌恶频繁参与媒体场合,更喜欢靠实力说话。但是如果实在避不开采访的话,又喜欢有话直说。觉得中国华为的任正非比较厉害,销售起家却把技术做的那么牛,团队管的那么好,是真正的聪明人,比苹果还厉害。鄙视一些互联网的创业者,认为这些人名义上是做互联网,但实质只是销售换了个方式,本质还是以前那一套,没啥技术含量。就是这么把心里所想实话实说的汪滔,在2018年再次展示一把什么叫“有实力就是可以任性”。在2018年上半年的融资中,大疆采用了竞价的方式来融资,条件苛刻,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就是这种条件下仍旧有上百家机构参与了大疆的融资,让大疆最终挑选了几家机构分摊了10亿美元的融资额度。看来有钱赚比啥规则方式都要有用,主要还是汪滔和大疆有这个实力,这次融资也一举让大疆的估值飙升到160亿美元。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早期的汪滔

汪滔大学先是考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然后转到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继续攻读本科。学业考核成绩始终只是普通水平,没有学霸的属性。由于酷爱直升飞机的航模,毕设业绩选择了制作直升飞机航模的飞控系统,结果最终不是很成功,毕业设计只得了C的成绩。但是汪滔在大学期间两次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并获得奖项,毕业时被研究机器人方向的导师李泽湘注意到,所以在2006年读了李泽湘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汪滔(左)跟导师李泽湘(右)

同样是在2006年,汪滔创建了“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起初主体是在做直升机飞控。这个时候的公司还只是个草台班子,民房办公,包含汪滔一起一共四个人的小团队,而且除了汪滔有直升机飞控的经验之外,其他三人都是零经验起步,既是创业员工,也是直升机飞控体系的学徒。所以最初的两年整个小团队除了网售一些组装的直升机飞控航模之外,没啥收入。创业之初就是汪滔自己那20万资金顶着,2007年的时候汪滔的朋友陆地投资了50万进来缓解了资金压力,再然后就是汪滔的导师李泽湘2008年投了100万到大疆。靠着这些资金,汪滔的大疆艰难的存活了下来,但是2008年年底的时候,两年前招进来的创始成员卢致辉,陈楚强,陈金颖三人相继离职,大疆第一代的员工就这么散伙了,后来还是汪滔的导师李泽湘陆续介绍了一些相关专业的学生进来,才重新扩充起了大疆的工程师团队。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最初团队:陈金颖,陈楚强,卢致辉,汪滔

最初的创始团队三员工中,卢致辉先去了当时最大的航模企业艾特航空,组建团队开发了电力巡检无人机,然后跳槽到一电科技,不久就创办了自己的无人机企业科比特;陈楚强离职后开始跟随卢致辉到艾特航空,然后又跟到一电科技,最后离职后创办自己的企业头家技术,从事卫星通信行业的业务;陈金颖离职大疆之后,直接创办了云雀科技,提供飞控方案设计,后期经营不顺利关闭公司进入卢致辉的科比特无人机公司出任设计总监职位;可以说这三位创始成员均利用在大疆学习的技术获得了后期不错的发展。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第二款产品直升机飞控ACE one

整个大疆成立两年多之后,直到2009年3月才真正出了第一款的产品,直升机航模XP3.1,自此开始,大疆可以通过网络平均每个月销售20台左右的XP3.1,每台售价2万左右,一个月进账40万,勉强有稳定收益维持公司生存发展了。很快到了2010年,汪滔开发出第二代直升机飞控ACE one,售价降到了一千多元,每个月都能出货大几百台,年收入将近千万了。但是不管是XP3.1还是ACE one好像市场都不够大,汪涵与大疆需要找到新的领域。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Parrot(派诺特)早期的多旋翼无人机Ar.drone

直升机飞控当时最主要的用途是进行航拍,这就把整个飞行机器分成了三个大的部件:飞控系统(就是遥控的飞行器),云台(安放并控制拍摄设备调整角度,并防止拍摄视频屏幕抖动的部件),摄像机系统(这个部件当初一般都是用户可以自己配置安装,是市场使用主流的单反相机或摄像机,或是像GO pro这样的专业摄像设备)。这三大部件中,汪滔最开始的是直升机飞控系统的开发,很快就组建团队开发云台系统,这又是一个盈利点。而且在2010年的时候,汪滔沟通销售代理商,发现多旋翼飞行器在外国已经有越来越火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法国的无人机开发企业Parrot(派诺特)在2010年联合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多旋翼无人机Ar.drone,科幻的外形让它受到远超直升机飞控的欢迎程度。汪滔决定同时组建团队开发多旋翼飞控系统。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中誉电子早年的固定翼航模飞机“火鸟”卖了500万台

市场有时候总是充满了偶然性,就在汪滔决定开发多旋翼飞控系统的时候,李泽湘教授介绍了汪滔认识了中誉电子的田瑜夫妇。这是当时航模企业中的龙头公司,开发出90年代大受航模爱好者欢迎的“火鸟”固定翼飞机。汪滔在田瑜的陪同下参观了中誉电子的昆山工厂,两人很有共同语言。当时汪滔开发多旋翼飞控系统,已经预见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激烈竞争,外加开发投入较大,实力雄厚的中誉电子如果也入局多旋翼无人机的话大疆的压力会比较大,所以汪滔以退为进,希望田瑜能够投资3000万给大疆,这样既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又增加了自身的资金。田瑜本来已经同意入股大疆,但是网传因为中誉电子希望大疆共享飞控系统的程序被大疆拒绝而最终没有成功。事后,田瑜希望中誉电子独立开发多旋翼飞控系统,但是被夫人江文彦劝阻,未能成行。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每个人生都会有无数个关口跟着无数个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选择题摆在面前。可能成为大疆最强劲竞争对手的中誉电子,一念之差就这么转向别的方向,给了大疆留下来一两年的宝贵的发展时间进行技术积累。除中誉电子之外,其他后来的强劲对手,如“零度”还在继续搞固定翼飞控;“极飞”虽然早期制作过多旋翼无人机,但性能太差,最多算是个玩具,主体还在卖航模;美国的“3D Robotics”也仍是靠卖飞控的零部件给用户DIY来赚钱。至于剩下的“飞米”“亿航”“道通”之类的都还没有成立。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早行一步的法国公司“Parrot”。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大疆第一代多旋翼无人机Wookong-M(悟空)

跟中誉电子的融资落空之后,汪滔回到深圳大疆之后加紧了多旋翼飞控系统的研发,可能出现的竞争者压的汪滔不得不全力奔跑起来。2011年9月,大疆第一代的多旋翼飞控系统Wookong-M(悟空)诞生了,凭借这个多旋翼飞控,大疆出现了第一款年销售过1000万的单品,全年收入将近2000万。但是这个盈利相对大疆想要推进的研发投入仍旧不够,所以2012年接受了远瞻资本1000万的天使投资。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大疆的云台系统“禅思”Z15

2012年1月,大疆研发出了自己的云台系统“禅思”Z15,靠着这个产品,2012年全年大疆营收超过1亿。但是同时,多旋翼飞控系统已经引起国内外的企业注意,“零度智控”也于2012年3月完成了自己首个多旋翼无人机产品,但是性能距离大疆还有差距。美国的“3D Robotics”开始宣布进入多旋翼飞控系统的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汪滔发现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到研发团队,2013年1月,大疆接受了红杉资本数千万美元的A轮投资,不仅仅是为了钱,也为了海外的市场铺路。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大疆划时代的产品Phantom(精灵)

2013年1月,大疆发布了划时代的多旋翼无人机产品Phantom1(精灵1)。这款产品一改之前多旋翼无人机主体靠用户DIY组装的形象,采用一体机的方式完美展示了全新的多旋翼无人机的科幻样式。打个比喻就像之前电脑都是靠用户自己买零部件组装的DIY台式机,现在推出了则是外观炫酷性能优越的苹果品牌电脑。外加不到1000美元的超低售价,迅速让Phantom1(精灵1)月销售过万台。大疆的Phantom1(精灵1)在2013年横扫全世界,迅速崛起。这款产品直接把不少公司正在研发的类似与大疆Wookong-M(悟空)系列的产品项目都拍死在了研发阶段,大家不得不对标大疆Phantom1(精灵1)这个新标杆开发同档的多旋翼无人机系列。产品的迭代拖延了竞争对手的入市时间,给大疆带了更多利润空间,同时能够从容推进新的体系。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美国3D Robotics2014年下半年推出的Iris 未量产

2014年可以说是无人机进入风口的一年,这一年大量的热钱开始涌入无人机市场,随便一个刚成立的公司,只要是研发无人机的,就有机构愿意投钱。资历较老的“零度智控”公司一连获得了雷柏,腾讯,高通三家的投资,为了解决问题,“零度”与三家合作各自研发了一款多旋翼无人机。之前提到过的中誉电子的田瑜,以“昊翔”新公司的名义,接受了Intel公司1亿美元的投资。“极飞”也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投资。新冒出来的“飞米”更是得到小米的投资,新成立的“亿航”前后获得了五千多万美元的投资。“格瑞普”干脆就是电池供应商看无人机太火自己直接挽起袖子亲自下场了。“道通”是汽车后期检修仪器供应商针对无人机这个新赛道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就连美国本土的“3D Robotics”也获得了高通领投的上亿美元的投资。整个无人机产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在美国推广大疆无人机的功臣科林后来转投3DR推solo

这一年无人机火到这种程度也出乎汪滔的预料,可以预见这么多资金加入之后,接来下一两年之内多旋翼无人机的市场竞争该是多么的惨烈。最关键的是大疆2014年推出的新一代无人机Phantom2(精灵2)主体是想要配套运动摄像的大厂GO Pro的摄影器材而设计生产的,类似与做Go pro相机的贴牌产品,比起一代产品并无太大优势,不幸的是最后还跟GO PRO相机闹翻了,未能如愿贴牌生产。因为这个导火索,大疆还跟北美销售分公司的经理科林闹到法庭上,最后以赔偿千万美元的庭外和解才了结这个事情。而为大疆打入美国引发无人机风潮的销售功臣科林在庭外和解之后立即转投了大疆在美国的竞争者“3D Robotics”,推广他们的多旋翼无人机新产品Iris。辛亏这个产品本身有缺陷,才未对大疆造成强烈冲击。而同年亿航推出了Ghost1.0无人机也对未能撼动大疆的Phantom。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2015年零度联合雷柏推出的Xplorer一度销售火爆

2014年算是大疆麻烦缠身的一年,幸运的是这个时候的竞争对手没有一个能够推出对大疆造成威胁的无人机产品。大疆有惊无险的度过了2014年,来到2015年1月,大疆再次融资数千万美元,领投的是红杉资本,远瞻资本等投资公司。两个月后,2015年3月,大疆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真正的一体机,从无人机飞控,到云台,到拍摄系统,全部是大疆自制一体成型。这次迭代进一步加强了大疆的产品竞争力,保持自身的领先优势。同时大疆在2015年5月再次补充了自身的资金储备,接受Acced partners7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只给了投行不到1%的股份,把自身的估值变成80亿美元左右。2015年美国无人机企业“3D Robotics”发售无人机Solo,对标大疆的的Phantom3,但是产品质量并不理想,时不时的会出现炸机现象。到年底的时候Solo虽然销售了2万台左右,但是并未改变无人机市场的格局。同时国内的“零度”与雷柏科技合作推出的“Xplorer1.0”也在2015年2月上市,初期销售同样不错,与大疆争夺市场,一度占据20%的市场份额。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零度”公司2016年寄以厚望的口袋无人机Dobby

时间来到2016年,最关键的争夺无人机市场的战役到来。经过将近两年的发酵,之前获得投资的无人机企业都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多旋翼无人机产品。其中“零度”开发的三款无人机:与雷柏合作研发的“Xplorer”,为腾讯研发的“ying”,与高通合作研发的“Dobby”。由于2015年的“Xplorer1.0”销售成绩比较理想,所以在2016年零度即将发售的Dobby尤其看好,这是一种可以放入口袋中的手掌大小的高性能可折叠无人机,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火爆销售,“零度”一开始就备货20万台,还储备了70万片高通芯片,寄希望于Dobby能够一炮而红,动摇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市场地位。“昊翔”也推出了备受瞩目的加装了躲避障碍系统的无人机Typhoon H。“亿航”不但推出了无人机Ghost2.0,还推出了可以载人的多旋翼飞机184。“道通”推出了X-star同样很有竞争力。“极飞”此时开始专注农业领域的植保无人机,退出了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争夺。2016年举办的CES展中,无人机方面的柜台中,超过一半都是中国厂商的展品,很是壮观。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亿航的载人无人机184

面对市场这种百花争艳的局面,大疆先是在2016年3月推出了更先进的Phantom4,然后把Phantom3的售价进一步下调到1000美元以下,这个价位其他外国厂商的成本都不够,所以美国的“3D Robotics”先被打趴下了,重金投入研发的Solo进入2016年彻底凉了。然后大疆面对国内的实力竞争对手,主要是“零度”的“Xplorer”和“Dobby”,在2016年9月(离上一代产品只有6个月时间)推出了新一代的产品“Mavic”(御),同样是手掌大小可折叠航拍无人机。这个产品实在过于惊艳,大获好评的同时,把自己Phantom4的销量也争夺过来了,革了自家Phantom系列产品的命的同时,也把国内同行的命都革掉了。整个无人机市场除了大疆之外,一片狼藉。最大的竞争对手“零度”最惨,当时囤积的货成了致命的硬伤,无法周转,差点破产。经过2016年的洗礼之后,国内的无人机企业刚刚冒个泡就倒下无数,剩下还活着的,不是在大疆剩下的市场里面捞点残羹冷炙吃,就是全面转到行业需求上面,在农业,林业,电力,消防,安防等领域获得喘息与发展。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大疆2016年下半年推出的革命性产品Mavic(御)

整个2016下半年到2017年年初,无人机行业听到最多的消息就是倒闭和裁员。“零度智控”收缩部门裁员了,退回到以前的电力,消防等细分行业的无人机领域。“亿航”裁员,并且美国的分公司也关门停业了,就剩个载人无人机的噱头继续留存。美国的"3D Robotics"在烧光1亿美元之后,宣布退出无人机硬件市场,专攻软件领域去了。法国的老牌无人机公司Parrot(派诺特)也宣布裁员。之前大疆的假想对手中誉电子名下的“昊翔”也运营困难,连创始人夫妻都散伙了。老牌的厂商“飞宇”早就转型去专门搞手机云台设备去了,这两年卖的还挺火。唯一受影响较少的就是较早退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转型农业领域的“极飞”公司了,基本躲过了这波市场清洗。小米投资的“飞米科技”连连炸机,技术明显差大疆一筹,很快也没啥声响了。大疆开始牢牢的统治着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实实在在的处于这个细分行业的垄断地位。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大疆2017年推出的袖珍型无人机Spark(晓)

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成功的秘诀的就是不断的产品迭代与超高的性价比,用新品争夺高额利润空间,用老产品压价跟对手贴身肉搏,压制对手的收益。这个手段在2016年用的尤为清晰。在大疆清除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竞争对手的同时,还率先开发出了针对农业系统的植保无人机MG-1,进军行业极的无人机领域。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

但是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战无不胜的大疆,终于在农业的植保无人机领域遭到了“极飞”的强烈抵抗,一度搞到处于劣势的地位。“极飞”早期是航模销售行业起家,创始人彭斌看到大疆的Wookong-M无人机后,开始决定投入研发多旋翼无人机飞控系统,但是起步研发过程浪费太多时间在补课,一上来就处于弱势地位。彭斌考察市场之后,认为农业植保无人机是一个有潜力的细分市场,还能够避开消费级无人机的竞争,于是在新疆开辟了一款农田,派团队驻扎,深入研发植保无人机。在2015年率先推出了农业植保无人机P20,这个要早于大疆的产品,但是“极飞”最初开发出P20后并没有直接销售,而是组建的飞手服务团队,依靠上门给农户用植保无人机做喷农药之类的农业服务来赚钱。不卖产品卖服务。一来服务利润更大,二来靠服务队演示植保无人机也是一种推广,三来可以更好的根据一线人员的实际需求来改进无人机的细节。直到大疆2016年推向市场针对农业植保的无人机MG-1之后,“极飞”才在2016年10月推出植保无人机P2017,开始出售产品。2017年全年,极飞销售3亿人民币,而大疆销售量超过极飞,但是极飞靠着专业的服务与更符合农户需求的设计暂时成为农业植保无人机领域公认的领导者。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极飞公司的农业植保无人机

大疆在消灭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零度智控”之后,将目光转向了细分行业领域的无人机应用。这个领域目前做的最好的,且让大疆受挫的自然是“极飞”,那么跟极飞贴身竞争自然成了这个阶段大疆的一个工作重心。一方面继续快速迭代产品,另一方面自然是高举价格这个有力武器,极飞只要一发布新产品,大疆就降价,之前一款几万的植保无人机,最近已经降到了九千多元,惨烈程度可见一斑。这也能看出,其实汪滔还是比较清醒的,没有被大疆暂时的市场地位恍花眼,对任何还有成建制力量的竞争者总是保持警惕的,生怕让对手搞出个“井冈山根据地”,最后翻了盘。但是细分行业的市场总是需要根据行业需求另行专门设计,而且有的时候行业采购也不仅仅只看产品的质量与价格,还有一些其他考量因素,这些都是大疆竞争优势被消弱的地方。还有一些行业需求的是速度更快的固定翼无人机,这一块上面大疆就更是没有优势可言了。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大疆全资子公司睿炽科技推出的玩具级无人机tello

2017年开始,大疆在消费级多旋翼无人机上面继续加推新的迭代产品,更加袖珍的Spark出现了。2018年更是通过全资子公司睿炽科技推出了玩具极的超小无人机tello。基本覆盖了消费级多旋翼无人机的全部产品类型。短期内可能很难有公司在这个市场对大疆产生威胁。一个领域一直深入做成骨灰级之后,目前大疆的发展道路可能要横向展开了。比起让竞争对手绝望的大疆创新来说,可能汪滔这个人才是最令人头疼的存在,因为他太清醒了,一点也没有受到大疆目前的江湖地位的影响,始终冷静的观察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部署。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大疆专业级航拍无人机Inspir(悟)

大疆2017年全年营收175.7亿人民币,净利润43亿人民币,无人机业务占比超过过85%。有专家预测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还会继续快速增长,可能最终会有超过2000亿人民币规模,但是汪滔根本没被迷惑,他自己认为最近两年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可能会达到饱和,之后增长速度会放缓,到2020年左右市场规模也就1000亿人民币左右。汪滔对无人机的发展始终有自己清醒的判断,2016年开始被京东反复提起的“无人机物流配送”的项目,在社会上炒的沸沸扬扬,然后顺丰也被提及有相关的准备,但是面对这个无人机物流的超级大项目,汪滔压根就没在大疆布置相应的研发方向,在汪滔看来,这个被媒体反复展望的东西,根本就是在集体YY自嗨,短期绝对不可能推进的。其实大家只要理性想一下也能明白,这就是个噱头。无人机要是参与了最后的配送环节,那天上还不飞的都是飞行器,炸机了摔下来砸到人怎么办?需不需要规划一个专用飞行通道?大楼里的用户怎么收件?本来可以被送到门口,结果推广无人机之后,还需要用户到楼下去取是不是一种倒退?。。。。等等类似的问题多不胜数,所以汪滔完全就没有浪费大疆的研发力量去搞所谓风口上面的开发。

汪滔身上如果有什么明显得缺陷的话,可能一个是完美主义,另一个就是过于唯技术论吧。毕竟是个技术宅,骨子里面就有这点偏执。汪滔让人佩服的地方除了思维冷静,做产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之外,就是很有野心与想法,并且视野从未只盯着无人机这一亩三分地。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机甲大师赛”理工男的盛宴

汪滔给公司起名称叫大疆创新,而不是大疆飞控,大疆无人机之类的,其实就可以看到一点端倪。汪滔后期展现的动作,让人明白其实大疆关注的主体是科技,是创新,而不单单是无人机。大疆在2013年刚刚确定了自身在多旋翼无人机市场的地位,汪滔就立即出资启动了关于机器人项目的推广活动。因为当时的资金有限,活动主题就是大学生的机器人夏令营,夏令营期间进行个人组装的机器人的比赛。到2015年,这个活动开始扩大化,并得到国家的支持,这就是目前正在推广的“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经过2015-2018三年多的推广,这项获得全国高校支持的赛事,已经升级成为国家级赛事。给很多大学的机器人学科的未来工程师们提供了展示自身的舞台,模仿电子竞技比赛的竞赛场,让很多幕后的工程师也成为了公众明星。在高校掀起了机器人学习的旋风。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汪滔,每次比赛只要有时间都会去看,最后的冠军获奖者也由汪滔亲自颁奖。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机甲大师赛,从小培养机器人的兴趣,汪滔还组建了一个影视公司,拍摄了一部“RoboMaster”同名的6集动画片,最近两年开始出现一些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去现场观看机甲大师的比赛。这几年中大疆投入了3个亿来支持机器人竞技的发展,基本没啥收益,可谓是汪滔的真爱了。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机甲大师赛(Robo Master)现场

围绕着机器人竞技的推广,感觉汪滔是在下一盘不小的棋局。这个赛事目前已经是全国高校团队积极参与的国家级赛事,甚至不少外国高校也带团参战。如果能够进一步推广开来,可能一个新的市场又会被汪滔打开。关联着机器人的教育,机器人的竞技赛事,甚至消费级机器人的设计生产推广,市场空间比起目前的无人机领域不可同日而语。大疆创新这个无人机领域的霸主跟苹果这个消费电子领域的霸主为什么市值差距这么大?还不是因为手机,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已经是目前全社会的刚性需求,而无人机则不属于这种刚性需求。但是消费级机器人领域则是有可能出现世界级的公司,因为这个盘子足够大。虽然大疆目前对这个领域动作有限,但是谁又能说得清汪滔的打算呢?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汪滔给机甲大师赛的总冠军颁奖

2018年的大疆融资10亿美元,招股书上写的融资用途是三个:1医疗影像AI市场,这个是影像对比识别领域;2“3岁+科技”的教育领域,属于教育培训范围,是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课程,显然汪滔在机器人赛事推广有优势,这是可以从“RoboMaster”赛事产业链中延伸出来的领域,想象空间也是蛮大;3关于视觉,算法,芯片,机器人等领域的新兴产业方向。很多分析师认为这些招股目标是大疆的烟雾弹,真实目标是无人驾驶方向(之前大疆从特斯拉挖来一个搞无人驾驶的团队,一直没怎么露面)。关于汽车无人驾驶领域,估计汪滔不会进入,因为如果进入这个领域汪滔纯粹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毫无优势可言,所以不太可能入局这一块。如果挖来的那个特斯拉无人驾驶团队一定要用的话,更可能是针对无人机的无人驾驶自动导航飞行这一块在推进研发项目,毕竟这个方向无论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还是“无人机+细分行业“得市场领域中都有较大用途。至于融资的钱,还真有可能是按照消费级机器人的总目标,分拆成一个个子领域,比如机器视觉技术,比如机械臂自动抓取技术,比如外围的机器人教育,比如机器人零部件供应,比如影像识别处理和算法。。。。这些子项目既能够单独拿出来应用在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很多行业,接受行业的考验同时进行技术迭代并收获利润,又能够对消费级机器人的各项技术进行消化与转化,等待市场时机成熟的那天到来。

无人机霸主大疆的崛起与她特立独行的创始人汪滔

无人机领域的霸主汪滔

创业难,做真正技术创新型的创业公司难上加难,但是正因为难,反而国家和社会更需要这些真正具有革新技术的公司多多涌现。希望汪滔还有大疆能够在科技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