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趣事:兩個豪門之後投靠曹操,一個被拒絕,另一個做了刺史

三國是一個很有趣的時代,因為有很多工於心計的領袖,還有很多善於用計的謀臣,再加上那些勇猛的大將,共同演繹了許多妙事。在各位領袖當中,曹操因為笑到了最後,所以被後人崇拜,而劉備因為義氣和寬厚而受到後人的懷念,各位領氣度不同,待人上自然也就千差萬別。在曹操強大起來之後,曾經有很多人去投奔他,甚至是曾經非常顯赫、手握重兵的人都爭著依附於他,比如袁家後人袁尚,比如劉表兒子劉琮。可是同樣是去投靠曹操,倆人受到的待遇卻不同。

三國趣事:兩個豪門之後投靠曹操,一個被拒絕,另一個做了刺史

官渡戰敗袁紹之後,曹操的勢力得到了飛速發展,在吸收了降軍以後,很快他就帶著士卒北渡黃河,繼續追擊袁紹。都說官渡一戰將袁紹打垮了,其實不然,畢竟那是坐擁四州的軍事武裝勢力,並且袁家世代多出三公,門人無數,不管是明面上的實力、還是潛在的軟實力,都還很充足。如果袁家能重振旗鼓,上下一心驅逐曹軍,那後面會是什麼局面,還真不好說——君不見,即便是官渡打了勝仗,可是就算是袁氏兄弟內鬥不止的情況下,曹操依然又花費了7年時間,這才勉強穩定了北方的局面。

三國趣事:兩個豪門之後投靠曹操,一個被拒絕,另一個做了刺史

而就算是勉強打下了北方,他也依然需要留下數名大將和許多士卒留守,防止忠於袁家的勢力伺機掀起波瀾。可見當時袁紹雖死,但是他的兩個兒子(袁熙一直沒有捲入爭鬥)卻依然有不能小覷的實力。公元202年,就在袁紹病逝的當年,他的兩個兒子開始了爭奪地盤的內鬥。後來曹操大軍壓境,倆人不得已只好聯手抗曹。但是不久曹操的軍師就建議先後撤一點,讓袁門二兄弟自己拼殺一番,等他們實力大損之後再一舉將其殲滅。後來袁尚畢竟佔著鄴城,這裡是袁紹經營多年的老巢,兵多糧足,所以雙方打起來袁譚很快就頂不住了。

三國趣事:兩個豪門之後投靠曹操,一個被拒絕,另一個做了刺史

後來袁譚戰敗逃回了平原郡,實力大損之下決定投靠曹操,此時曹操很快就接納了他,而且為了彼此信任,還讓自己的兒子娶了袁譚的女兒。當時袁尚還不知道情況,帶著大軍直奔平原,想把哥哥袁譚給剿滅。但是他走到半道上,曹操抓住機會就出兵攻打鄴城。鄴城裡面有袁尚的家眷,很多物資都放在那裡,袁尚心急之下顧不得去和哥哥爭執,趕緊回兵救援。不想曹操算準他要回來,設計將其包圍。袁尚害怕,曾經寫信說想投降,不料曹操一口回絕,不停地攻打他的營寨。為什麼他不願接納袁尚呢?一方面袁尚代表了現存的大部分袁家勢力,只要拿下他,袁氏集團就會大傷士氣;另一方面此時曹軍已經將其團團圍住,勝券在握之下,沒什麼必要接納他。

三國趣事:兩個豪門之後投靠曹操,一個被拒絕,另一個做了刺史

袁家覆滅之後不久,曹操的目光便轉向了南方。從前劉表活著的時候,荊州在他的掌握之下非常強大。但是劉表此人對擴張興趣不大,只想自保,所以曹操一方面忌憚他的強大,一方面覺得暫時沒有威脅,便一直沒有和劉表交戰。可是公元208年時候,突然有人報回,說劉表身患重病,可能不久就要完蛋了。曹操聽了這個消息之後很高興,因為荊州之所以強,那是因為那裡的士族信服劉表,所以他能控制那裡的力量。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雖然荊州實力很強,可是劉表一死,他的手下必然會陷入爭權的局面。

三國趣事:兩個豪門之後投靠曹操,一個被拒絕,另一個做了刺史

劉表老來寵幸蔡氏,此女孩給他生了一個小兒子劉琮。蔡氏天天在劉表耳邊吹風,於是長子劉琦的日子很不好過,後來問計於孔明,這才去了江夏帶兵。但是因為不在父親身邊,所以後來父親病重後,襄陽一帶已經被蔡氏集團給控制了,根本不讓他回去。而劉表死後,蔡家又聯合其他的一些地方權貴,一起讓劉琮做了荊州太守,但是此時曹操南下,這些人都很害怕號稱“百萬”的曹軍,於是一直慫恿劉琮投降。劉琮其實已經被架空,一看沒人附和自己,只得寫了降書給曹操。曹操一看不戰就能得到荊州的大片土地、大量的水師,立刻就同意,而且事後為了安撫劉琮,還讓他出任了青州刺史。

三國趣事:兩個豪門之後投靠曹操,一個被拒絕,另一個做了刺史

袁尚投降曹操卻被拒絕,劉琮投降曹操卻痛快地答應了,而且還封他做了刺史。看來不管是什麼時候,不管是什麼身份,就算是投降,也要在有留用價值的時候去投,這才能受到優待,本身已經沒什麼價值卻還想投降,那隻能是妄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