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蜀道難》詩中“讀”李白(其一)


從《蜀道難》詩中“讀”李白(其一)

《蜀道難》是一首採用律體、散文間雜的詩,文句參差,兼容三言、五言、七言、十一言。詩人李白在此詩中筆意縱橫,豪放灑脫。整首詩所展現的感情跌宕起伏、飽滿激烈,一唱三嘆,迴環反覆,令讀者入境遐思,心潮澎湃。這首詩文較長,內容較複雜,不易於理解與剖析,因此將其分為小段落加以闡述,更有利於讀者的感知於把握。李白在此詩文中,並沒有沿襲梁、陳古體的風格,詩中不斷地變換韻律,且相容一張,因此有人稱其“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就詩中描寫蜀道“難”“險”的句子來看,生動形象,自然具體,並加入想象與神話,使之完美結合,更使讀者意境大開,浮想聯翩。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圖畫,栩栩如生地展現於讀者眼前,這是詩人為讀者提供的一次藝術大餐。李白為人豪放不羈,熱愛生活,往往能把自己的情感灌諸於詩文之中,以此來抒發自己的意志情懷。對山與水的感與嘆,完美地展示了詩人內心思想活動的感情基調,字裡行間充斥著詩人寄情于山水,盡表自己曠達情懷之意境,富餘浪漫主義色彩。

《蜀道難》詩全文

從《蜀道難》詩中“讀”李白(其一)

1.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3.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分段賞析

從《蜀道難》詩中“讀”李白(其一)

今天和大家分享《蜀道難》詩文的第一小節。以上詩文中“1.”為一段落。開篇點題——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歎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以下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詠歎反覆出現,像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激盪著讀者的心絃。詩人運用了誇張是寫作手法,並遙想“蠶叢”“魚鳧”兩位傳說中的蜀國國王從而引出秦蜀間隔險山峭崖,點明蜀道難的歷史久遠,接著又引用“五丁開路”的神話故事,來點出由秦入蜀只有這樣一條古老的棧道而已。巧妙的引用為全詩蒙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就像樂曲的前奏一樣,扣人心絃,引人入勝。

體文感悟

從《蜀道難》詩中“讀”李白(其一)

太白《蜀道難》,辭友詩新言。不聞折柳句,意隱詩句間。友欲踏征程,替之謀其行。路遙期未定,路難為其明。情滿亦自溢,贈友《蜀道難》。入詩乃感嘆,浮想意連篇。“蠶叢與魚鳧”,“五丁開路棧”。天梯通秦蜀,石棧壁崖建。仰頭不見天,低頭乃水澗。辭友寄於文,憂嘆路難行。天山各一水,共杯此酒情。與君難相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