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强盗焚毁圆明园,这两个强盗分别叫法兰西和英格兰

“上国尊严”的清政府在19世纪初,不知世界的巨变,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了东方,侵略者对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洗劫后焚毁。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十四年后,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威逼清政府给与更多的侵略权益。1854年,英国首先向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的条款要求,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决定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

1856年,英国和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正式发起战争。第二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然后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联军打进天津,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连忙派人议和。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领一支舰队进京换约,这一次侵略者直接挺进了大清国的首都。

1860年的10月18日,清朝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福投海自尽,侵略者对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洗劫。英军指挥官额尔金下令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据参与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的描述: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国人之物件。” 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遭到抢劫。

圆明园珍藏文物众多,被英法联军掠夺的文物不计其数,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大约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遭到惨重损失的还有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中国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等方面的稀品及精美作品。

对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掩盖他们所犯下的罪行,詹姆斯·布鲁斯下令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这座世界建筑艺术瑰宝化为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它始建于康熙48年(1709),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150多年的经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倾注了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建成景色秀丽的离宫,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英法侵略者提出了他们的侵略要求,并扬言,清政府如不接受,他们将焚毁北京城内的宫殿。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中国割让九龙给英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侵略者还取得了在中国自由传教的特权,教会侵略势力从此在中国横行无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内地,中国的领海、内河、海关、贸易、司法等主权进一步丧失,中国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更加深重。

圆明园被焚毁后,法国作家雨果说:“一天,有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法兰西和英格兰。”圆明园被焚毁是英法犯下的滔天罪行,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见证。今天的中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两个强盗焚毁圆明园,这两个强盗分别叫法兰西和英格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