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季札(延陵季子)是国家级文化名人

引言

季札,春秋末期吴国公子,因封于延陵,故号“延陵季子”。据史载,季札与他同时代的政治家,如晏婴、子产、蘧伯玉、叔向等都有交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至少四次盛赞季札,后世赞颂季札的诗文更是不计其数,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级名人。

浅论季札(延陵季子)是国家级文化名人

一、孔子对季札之赞美

根据现有史料,孔子一生,至少有四次盛赞季札。

其一,赞季札为天民。事载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据范常喜《〈 上博五·弟子问〉1、2号残简字补说》一文释读,孔子曾因季札让国称赞“延陵季子,其天民也乎?”

其二,赞季札能以义正人。事载《左传》《史记》等史籍,另据《孔子家语·正论解第四十一》,孔子曾就季札规劝孙林父改过一事,评价道:“季子能以义正人”。

其三,赞季札习礼。事载《礼记·檀弓》《孔子家语》等典籍,孔子因季札简葬长子一事,评价道:“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

其四,赞季札君子。孔子存世的字迹,有“殷比干墓”及题季子墓十字碑。今江阴申港季子祠、丹阳九里季子庙,都有孔子所题十字碑(正文为“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流传。

二、

史籍对季札之记载

目前,已知记载季札事迹的史籍有《〈 上博五·弟子问〉1、2号残简》《公羊传·吴子使札来聘》《榖梁传·吴子使札来聘》《左传·襄公十四年》《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左传·哀公十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史记·鲁周公世家》《汉书·地理志》《皇览》《续汉书·郡国志》等。

包括孔子、左丘明、司马迁、班固等在内的诸多史家,都曾记录过季札的言行。季札挂剑、季札观乐等史实,也都是通过这些记载得以流传至今。

后人根据季札事迹,整理出季札挂剑、秋风过耳、泱泱大国、自郐以下、叹为观止、一见如故、燕巢于幕等成语。

三、 诗文对季札之颂扬

最早赞扬季札的诗歌,应该是徐国人民赞颂季札挂剑的《徐人歌》——“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后世有梁鸿、班固、曹植、陆机、王维、李白、范仲淹、梅尧臣、李东阳、汤显祖、郑鄤等名家以诗词的形式颂扬季札。

另有刘向、董仲舒、左思、萧统、包拯、苏轼、朱熹、缪昌期、赵翼、李东阳、李兆洛等名家是文论的形式颂扬季札。

此外,清代康熙皇帝曾为江阴季子祠撰写“让德光前”碑文,乾隆皇帝曾为季札御制《祭吴季札文》。

四、季札之遗迹与遗物

常州有红梅公园有嘉贤坊、人民公园季札石像、郑陆季子文化公园、吴下里季札躬耕处等遗迹。

江阴申港有季子墓、季子祠、宋摹本孔子题十字碑、康熙题“让德光前”匾额等。

丹阳九里季子庙有唐摹本孔子十字碑。

江苏省的徐州、睢宁、泗洪,山东的张秋、平阴等地,都有纪念季札挂剑的“挂剑台”遗址。

山东莱芜垂杨村有纪念季札葬子孔子观礼的“孔子观礼处”遗址。

此外,季札的遗物(多为国宝)有季子飤盂、季子飤簠(现藏苏州东吴博物馆);吴季子剑(现藏山西榆社化石博物馆);工䲣季生匜(现藏盱眙县博物馆)等。另有以季札挂剑为题材的三国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被列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五、今人对季札之定评

吴恩培在《吴文化概论》第六章第一节指出“季札是儒家的先驱”。

范培松、金学智主编的《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评价季札为“中国文艺评论的开山鼻祖”。

南怀瑾在《原本大学微言》一书中评价季札为“周(朝)末第一文化大使”。

2008年以来,季札研究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在江阴、武进、常州等地都成立了季子文化研究会,修缮季札遗迹,研究季子文化,取得了一定成果。

季札研究的专著则有徐敏的《季札——孔子推崇的圣人》(重庆出版社)、《上古圣贤季札》(文汇出版社)、 《延陵季子的故事》(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周群的《季札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建钢、谢达茂的《延陵季子文史资料集》(上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建钢、单松的《季札的故事》(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建钢的《季札躬耕舜过山吴下里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延陵季子文化研究文集》(江苏凤凰出版社)等。

通过“知网”搜索相关论文,搜索“季札”的结果共计271条,搜索“延陵季子”的结果共计38条。

结论

综上所述,季札是与老子、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思想家,虽然季札在目前尚未如老子、孔子那样妇孺皆知,但他在中国的思想史、外交史、文艺评论史上都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力,是国家级的文化名人。季子文化与吴文化、徐文化、齐鲁文化密不可分,与儒家、道家文化也息息相关,之前研究相对不足,恰恰说明季子文化研究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2019年8月7日星期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