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祠(整理汇编)

提起秦琼秦叔宝,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秦琼在历史上的显著地位和在民间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仅次于武圣关公。“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威震山东半边天”,是对秦琼最好的赞叹褒奖。

延伸:专诸是屠户出身,长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是当地有名的孝子、义士。一次,专诸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其母一唤,他便束手而回。专诸是一个非常孝敬父母的人。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

近代诗人宋恕在《游五龙潭》一诗中记述道:“胡国宅犹记,唐家陵久平。二三老农贩,闲坐说秦琼。”诗人真实地记录下清末民初济南人在闲暇休憩之时,谈及他们心目中崇拜的这位山东好汉的情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秦琼祠都会举办祈福会,人们纷至迭来涌入祠堂,为来年的运势祈福,并请回秦琼年画贴于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在民间,手持双锏的秦琼与手持双鞭的尉迟恭同是门神的代表。

选址五龙潭

秦琼祠(整理汇编)

五龙潭为秦琼故居的说法,最早见于元代济南人、著名散曲家张养浩的《复龙祥观施田记》。他幼年时多次往来于五龙潭,听老人们说,这里原是唐代秦琼府第遗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溃陷为渊。百姓惊恐之余,传告里面藏有神灵,不敢就近修筑民舍。这时有人提出,深渊乃为龙的居所,适宜建道观,祀五方神龙,以镇守本土,祛除灾难。于是就有积德行善之家,备齐物料,聚集工匠,建起这座龙祥观。龙祥观建成后,即由王姓葆光法师主持祠事,传至第六代为刘志义,这篇记就是应刘志义登门请求而作。

清乾隆年间客居济南的学者桂馥在五龙潭畔建潭西精舍,他在《潭西精舍记》中记述道:“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其后,历城人朱照在《金秋老屋笔记》中亦写道:“(秦琼为)历城南山终宫人。显贵后建府第于净池边,今五龙潭。”

其实,在济南民间,很久以来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相传秦琼在秦王李世民麾下出征,立下汗马功劳,做了大官。在平定天下之后,就在其老家济南五龙潭上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一天晚上,忽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只听得轰然一声巨响,秦琼府第陷入地中,化为一潭深不可测的潭水。后来有个水性很好的打渔人,醉后乘兴在池边行走,被青衣使者请入潭内,深水中有座豪华的水晶宫,门额上有“胡国公府”四个金字,原来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琼府。他沿着汉白玉台阶进入金光耀眼的大殿,又见一条像龙的东西在那里酣睡。他一看,吓得急忙退出……再到后来,又有个人喝醉了酒,躺在潭边的树荫下睡觉,他梦见一位身着红袍、五绺长须的大官,前来请他去喝酒。他跟着那位大官就走,但刚到大门口,他就惊醒了。因为他睡着翻身,眼看滚入潭中,幸好被另外的游人把他紧紧抓住了……

虽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秦琼父亲的墓在经七纬六路附近被发现,确凿证明他从没在五龙潭居住过,更没有在此建府邸。但秦琼府“一夕化为渊”而成五龙潭这一传说,非常动人,流传久远,深入人心,始终感染着我们济南人,致使老济南们多少年来也一直把此地称为“秦琼府”。这或许即为新筑建的秦琼祠落户五龙潭公园的缘由。2010年9月29日上午9点,五龙潭里的秦琼祠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介绍

秦琼祠整组建筑为唐代风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规制。总体格局为正殿、东廊、西亭廊及大门,大门外建有影壁与建筑呼应并围合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占地1128平方米。秦琼祠的装饰集浮雕、圆雕、壁画、碑刻等于一体,采用了线刻、铜腐蚀、锻铜、景泰蓝等多种工艺。祠堂内外的展品更是充斥着浓郁的唐代文化氛围和秦琼故里济南的乡土文化气息。


秦琼祠(整理汇编)

影壁

长久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秦琼传奇故事中,最为突出的主题之一便是“秦琼与马”。当您来到五龙潭公园回马泉观览时,热情的济南人定然会将这所名泉缘何称名“回马”的传奇故事说给您听:话说当年好汉秦琼在历城县衙当捕快的时候,一次,他手持双锏,骑着高头大马追赶贼人来到这里。在与贼人的鏖战中,秦琼所骑的战马猛一回头,蹄力过猛,马蹄落处出现了泉眼,一泓清泉从地中汩汩冒出。济南人为了纪念这位山东豪杰,就将这个泉子叫做回马泉了。

“秦琼与马”的故事不仅流传于济南民间,而且也出现在多部古代文学作品中。早在千余年前的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祖籍齐州临淄的段成式在其所著的《酉阳杂俎》卷十二《语资》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则传说:“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秦琼)卒,嘶鸣不食而死。”在明清通俗章回小说《隋唐演义》和《说唐》中记述的“秦琼卖马”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更是家喻户晓。从以上述说中可以看出马在秦琼一生中具有何等重要地位。秦琼祠影壁浮雕的设计者正是抓住了“秦琼与马”这一重大主题,极为生动地刻画出唐代骏马的形象,试图从一个侧面凸显大将秦琼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涯。

浮雕上的主角为何是两匹战马?浮雕上刻的济南文史专家荣斌先生所作的两首古诗为此做了注释,下面将荣诗征引如下:

黄骠马 奋蹄追风透骨龙,一任壮士横戈行。梨园传唱留佳话,自古良骥伴英雄。

忽雷驳 金蹬银鞍骋沙场,痛饮醇醪意气昂。悲嘶长随壮士去,留得美名天下扬。

门前广场

秦琼祠大门口没有象征等级辟邪的大石狮。在演义小说中秦琼为了挂帅征东,七十岁高龄与尉迟恭比赛举千斤石狮子,累的吐血倒地,以至病死,或许是这个原因。

作为武将的秦琼应该是不信邪的,他是北方年画中的门神,所以无需其他神兽庇佑。武将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骑马,秦琼祠门前的石头也是马相关,名为“上马石”。这一对上马石第一步台阶高约30厘米,第二步台阶高约60厘米,石重一千余公斤。

有没有上马石,也是宅第等级的一个划分标准。二是上马时真离不开它。每当主人欲外出时,仆人便牵马备鞍至上马石前,主人经过上马石的两步台阶,就可以轻易地脚登马蹬、骑上马背出行了。这种石头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的方形、长方形的石块,一种是阶梯形的石头。材料以汉白玉、大青石居多,分素面和雕琢两种。门前的两块上马石,一块是供主人出行时登高上马用的,另一块是供主人归来时下马用的,但不叫下马石。因为旧时,下马是不受听的。

大门

“秦琼祠”牌匾为将军书法家李铎所题。

在秦琼祠堂大门两侧,镌刻着一副楹联:“身通百战术,气作万夫雄。”下面落款为:康有为。康有为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还是近代有名的书法家,至今尚有许多书法作品传世。但康有为生前却并未给秦琼府第或秦琼祠堂题写过楹联,这副楹联是他专为秦琼后裔秦文柄先生撰写的。据文柄先生之孙秦若轼先生在《济南老街史话》中记述道,1926年,康有为“以古稀高龄三上庐山……时在九江镇守使任上的秦文柄因公赴南昌,未能相接。次日返回后便专门拜访,并设宴款待……兴酣之余,便书写一联赠秦。其上联为:‘身通百战术’,下联为:‘气作万夫雄’;上款为:文柄仁兄;下款:康有为。钤印有二:一为‘康有为印’;另一为‘维新百日出亡十年三洲大地游遍四周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共26字,将他一生经历,集于方寸之间。康有为临行前,秦亲送银元100元,并派队伍一排护送出辖区。临别依依,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新中国成立后,文柄先生返回故乡,遂将这副楹联带回济南,藏于家中。2009年,市园林局欲在五龙潭畔新建秦琼祠时,若轼先生将这副楹联奉献出来。后遂将楹联原文嵌刻于祠堂大门两侧。您会发现:楹联上有“身”“战”和“万”三字与现在通行的汉字不同。笔者以为,这三字正是民国初年使用过的汉字简体字。早在晚清末年,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就曾主张汉字应该走简化和拼音化的道路。康有为在这副楹联中使用了当时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正是他主张汉字简化的具体体现。

秦琼祠(整理汇编)

《旧唐书·秦叔宝传》

大门内西侧,一块长3米、高2米的整石碑上,用繁宋体阴刻《旧唐书·秦叔宝传》。

原文全文如下:秦叔宝,名琼,齐州历城人。大业中,为隋将来护帐内。叔宝丧母,护遣使吊之,军吏怪曰:“士卒死亡及遭丧者多矣,将军未尝降问,独吊叔宝何也?”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隋末群盗起,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帅卢明月于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万人,力势不敌,去贼六七里立栅,相持十余日,粮尽将退,谓诸将士曰:“贼见兵却,必轻来追我。其众既出,营内即虚,若以千人袭营,可有大利。此诚危险,谁能去者?”人皆莫对,唯叔宝与罗士信请行。于是须陀委栅遁,使二人分领千兵伏于芦苇间。既而明月果悉兵追之,叔宝与士信驰至其栅,栅门闭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楼,拔贼旗帜,各杀数人,营中大乱。叔宝、士信又斩关以纳外兵,因纵火焚其三十余栅,烟焰涨天。明月奔还,须陀又回军奋击,大破贼众。明月以数百骑遁去,余皆虏之。由是勇气闻于远近。又击孙宣雅于海曲,先登破之。以前后累勋授建节尉。从须陀进击李密于荥阳,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裴仁基。会仁基以武牢降于李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大战于黎阳童山,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绝。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宝独捍卫之,密遂获免。叔宝又收兵与之力战,化及乃退。后密败,又为王世充所得,署龙骧大将军。叔宝薄世充之多诈,因其出抗官军,至于九曲,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骑西驰百许步,下马拜世充曰:“虽蒙殊礼,不能仰事,请从此辞。”世充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又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又从破宋金刚于介休。录前后勋,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授上柱国。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从平刘黑闼,赏物千段。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十三年,改封胡国公。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图形于凌烟阁。

秦琼字叔宝,以其字扬名,齐州历城人。起初在隋朝将领来护儿帐下听差。他母亲去世,来护儿派专人送丧服吊唁,吏属不解地说:“士卒有丧事,将军您从不馈赠,如今为何独去叔宝家慰问?”来护儿说“:他有才能而又勇猛,心志节操完美无缺,哪会久处卑贱的地位呢?”

不久,秦琼随通守张须陀去下邳攻打贼寇卢明月,贼军十余万人,张须陀所领兵马仅敌方的十分之一,坚守壁垒不敢进击,粮草耗尽,打算撤兵。张须陀说“:贼军见我退兵,势必倾巢追击,能有精锐士卒偷袭敌营,必将有利,有谁为我去偷袭?”众人都不回答。惟有秦琼与罗士信奋然承命。于是分给一千精兵埋伏草木丛中,张须陀弃营佯逃,卢明月率全军紧追。秦琼等急攻贼营,堡门关闭无法入内,他便登上城楼拔掉贼军战旗,杀敌数十人,敌营大乱,他迅即破门放进城外伏兵,纵火烧掉贼军兵营三十余处。卢明月回军奔还,张须陀趁势反击,大败贼军。又与孙宣雅在海曲交战,秦琼率先登城。他因先后立功被提升为建节尉(官名,隋炀帝置,为正六品武散官。唐改为昭武校尉)。

秦琼随张须陀在荥阳攻打李密。张须陀阵亡,秦琼率残部依附裴仁基。裴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琼极为高兴,委任他为帐内骠骑,对他很优待。李密与宇文化及在黎阳作战,中箭落马,几乎丧生,敌军追到,仅秦琼一人抗击护卫而得救。

后来秦琼归属王世充,暂任龙骧大将军。他与程咬金商量,说:“王世充为人多诈,屡屡对下属念叨禁制,是个巫婆,并非治平乱世的明主。”于是相约西行,飞马辞别王世充说:“在下自省不能效力,请让我就此辞行。”贼军不敢迫近,秦琼从此归顺李渊。

高祖李渊派他供职秦王府。秦王李世民对他特别崇敬礼遇。他随秦王镇守长春宫,授官马军总管。美良川一战,打败尉迟敬德,立大功,高祖赏赐他黄金瓶,慰劳他说:“卿不顾妻室儿女来归附我,今又立功,假如我的肉可食用,定当割下给你吃,何况子女玉帛这类身外之物呢?”不久授职秦王右三统军,他在介休打跑了宋金刚,授衔上柱国。随秦王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他没有一次不率先冲锋鏖战,前无强敌。累积受赏的金银布匹数以千万计,晋封为翼国公。每逢敌军有骁将精兵出入人前大肆炫耀扬威,秦王就派秦琼前去攻取。他跃马挺枪进击于万众之中,无不遂愿,因此很是自负。及至平定隐、巢二地,论功授官左武卫大将军,封给实纳贡赋的食邑七百户。此后,秦琼渐渐称病告老,曾说“:我年轻时成长在戎马生涯中,经历二百余战,多次身受重伤,流血将近数斛,哪能不病呢?”死后赠封徐州都督,陪葬于昭陵。太宗李世民诏令官署雕塑石人石马立在他的墓前,以表彰他的战功。

贞观十三年(639),改封他为胡国公。此后四年,朝廷诏令将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河间王李孝恭,司空、莱国公杜如晦,司空、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蠫,辅国大将军、褒国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国公殷开山,荆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国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郡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国公刘政会,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兵部尚书、英国公李责力以及秦琼,一并绘像在凌烟阁上。

秦琼祠(整理汇编)

“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碑

1982年济南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对五龙潭进行两侧清理时挖出的,石碑之上刻写着“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先是竖立在公园南门里,秦琼祠建好后,把它作为历史陈迹“请”到了祠内,使秦琼祠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根据秦琼后裔秦若轼先生的讲述,这通石碑的来历可能与秦家子孙的所作所为有关。早在清朝顺治年间,济南的秦氏后裔因盐商致富,将老宅整修,并在大门前立了这通石碑。谁知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守宅的不肖子孙却把故宅分割出卖。当卖到大门时,碍于古宅门口碑的存在,买家不敢要,怕以后因碑的存在受到牵扯。于是遂把石碑移于五龙潭内的秦叔宝祠,致使五龙潭为秦琼故宅之说谬传至今。

在秦琼祠内陈列的几通石碑中,最为引人注意的应是1995年出土的《秦爱墓志铭》刻石(复制品)。这通刻石不仅具有较高的文采和书法艺术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刻石内容补充了《隋书》和新、旧《唐书》之缺佚。具体地说,其意义在于:

其一,正确地反映了秦琼的家族历史。根据该墓志列出的《秦琼家祖系谱》:

秦孝达 秦琼之曾祖,北魏广宁县令。广年县在邯郸市永年区故城村,这一发现,填补了历史上广年县有县无令的空白。

秦方太 秦琼之祖父,北齐广宁王府记室。

秦爱(字季养)秦琼之父,北齐录事参军,唐高祖武德八年(625),诏书追赠上轻车都尉,贞观元年(627)十一月诏书追赠为持节瀛洲诸军事、瀛洲刺史、上轻车都尉。

秦琼 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

其二,纠正了民间和地方志乘误传的秦琼家族历史。长期以来,济南民间传说秦琼世代在济南西关花店街一带以打铁谋生,人称“冶铁秦家”;地方志记载秦琼家世为铁匠,称之为“冶铁秦家”,出身寒微。现据该墓碑碑文所载,传说和志乘记载均系误传。

其三,正确地指出了秦琼故宅为历城县怀智里(即今济南市经七路小纬六路一带),而历代传说秦琼故宅在西关沙苑(或花店街),实为错误传说。

至于该墓志铭的作者,目前尚属不解之谜。有的专家审视碑文拓本字体,怀疑似唐代诗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书风,但时下尚缺乏有力的佐证,尚有待专家进一步考定。

秦琼祠(整理汇编)

五字鼎


院落中轴线上,大门与正殿门之间有一个高2米的铸铜三足大鼎。沿鼎外围铸有“忠、孝、义、勇、信”五个大字。秦琼的人生轨迹,完美诠释了“忠孝义勇信”五个字,这不仅是秦琼的写照,也是世代济南人、山东人在全国扬名的秉性。义、勇、信”五个大字。秦琼的人生轨迹,完美诠释了“忠孝义勇信”五个字,这不仅是秦琼的写照,也是世代济南人、山东人在全国扬名的秉性。

秦琼祠(整理汇编)

东厅

匾额:望隆桑梓(郭沫若题)

楹联:历下显扬男儿志,昭陵长驻忠烈魂。(荣斌先生撰)

西厅

匾额:集英(欧阳询书)

楹联:真邪,幻邪,五龙潭底胡公府;巍哉,盛哉,历下亭畔秦琼祠。

秦琼祠(整理汇编)

正殿


正殿匾额:忠义千秋(集褚遂良的字体而成)

楹联:黄骠铜锏隋唐业, 大义精忠海岱魂。

殿门上方有欧阳中石题写的“义薄云天”四个大字。

秦琼祠(整理汇编)

正殿

进入大殿,迎面就是秦琼的铜质塑像,高3.6米,一身戎装的秦琼坐在一块青石上目光炯炯地接受人们的瞻仰膜拜。塑像的甲胄服饰为唐初武将服饰的典范,身着明光铠,手持团扇形令节,腰插军配,庄严威武,令我们肃然起敬。塑像的甲胄、服饰及配饰均是根据国家军事博物馆专家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而成。

塑像两侧悬挂着由济南籍著名学者吉常宏先生撰写的龙门对楹联,上联是“民间传说为朋友插刀两肋中义薄九天四海皆仰秦叔宝”,下联是“历史记载擒敌酋撄锋二百次血出数斛三军皆服胡国公”。龙门对指每边联文在两行乃至两行以上,须写成“门”字形的对联。这种对联,应上联从右向左写,下联从左向右写。上款落在上联联文余下的空白处,下款落在下联联文余下的空白处,上下款文之首字一般对齐节写。


秦琼祠(整理汇编)


殿内两侧兵器架上,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为中华武艺和武器的象征。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便于记忆的方法: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 镋棍槊棒 鞭锏锤抓 拐子流星)

正殿后墙以及东西山墙上是精美的壁画,把秦琼一生颇有代表性经历描绘的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壁画选取的题材是正史中能够体现秦琼一生的代表性事件,由“初勋建节尉”、“聚义瓦岗寨”、“黎阳义救主”、“归唐事秦府”、“大战美良川”、“高祖赐金瓶”、“勇破宋金刚”、“忠义玄武门”、“勋封翼国公”、“陪葬昭陵”十个事件组成。

秦琼祠(整理汇编)

秦琼祠的东廊正中间有一幅铜腐蚀浮雕《贾家楼聚义图》。该浮雕画风古拙、质朴、风趣,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于新生教授绘制。说的是隋未秦琼、程咬金、魏征、徐茂公、单雄信、罗成等三十九位英雄好汉在济南贾家楼酒店聚义的故事。

浮雕两侧南北墙壁各镶嵌3米高、0.8米宽的碑刻。南面墙刻《旧唐书·卷六十五·太宗昭》及《新唐书·卷八十九》中关于“图形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的诏书。公元643年3月23日(贞观十七年),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将这些功臣名将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北墙石碑是山东省图书馆原馆长、文史专家任宝祯先生考据集成的《秦琼事迹年表》,为国内秦琼事迹研究所首创。

西亭廊

西亭廊处主要以线描石刻为主,石刻的内容为长篇演义小说《说唐》中的主要故事情节选编,包括“秦彝托孤”、“临潼救驾”、“当锏卖马”、“三十六义”、“幽州认姑”、“走马金堤”、“聚义瓦岗”、“二杰归唐”、“计降敬德”、“忠义玄武”十个情节。石刻采用阴文刻线,线条流畅遒劲,风格粗犷。

相关典故

  • “为朋友两肋插刀”

在隋唐题材的小说中,秦琼绝对是主角儿,但在评书演义里却并不是武功一流的高手,只和尉迟敬德并排为隋唐第十三条好汉,武艺只在二三流之间。而他之所以成为主角儿是因为他的道德仁义,我们常说的“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成语就是由他而来,事实只不过是“两肋岔道”。据说当年程咬金、尤俊达劫取皇纲六十八万两,此案正是秦琼经手,但程尤二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劫皇纲是劫富济贫,为救济百姓,无奈之下,查案回来路过这个地名儿叫“两肋庄”,在这儿有两条岔道,一条是通往自己的家历城县,妻子团圆;一条通往沿海登州,秦琼为朋友顶替罪名,没有回家,而是染面涂须诈登州,替朋友伏法。由此来的“两肋岔道”的成语,后被传为“两肋插刀”。

  • “关公战秦琼”

秦琼是靠仁义而名满天下,流传千古的,这一点就与武圣关羽非常相像,而且二人的武艺都不是一流的,关羽在演义中当年也是哥儿仨战吕布。二人也都排行第二,秦琼在贾家楼四十六友大结拜中排第二,人称“秦二爷”,关羽是“关二爷”,而且还都讲信义,关羽千里寻兄,也是义薄云天,所以说两人的形象被塑造出来的非常相似,都是忠义无双。另外在民间传说中这二位还有些渊源,有人听过候大师的相声《关公战秦琼》,“你在唐朝我在汉,咱俩开战为哪般”。那么为什么偏偏把这二位编在一起呢?相传关公死后一灵不灭,护民安邦,百姓为他立关王庙,受人供奉;秦琼也受百姓敬重,尊为门神。说有这么一天,一对小夫妻赶路回家,丈夫刚从娘家把媳妇接回来,小两口错过宿头,在关帝庙住了一宿,俗话说小别胜新欢,又都是年轻人(你们懂的),干柴遇烈火,次日天明回家。这小两口可忘了是在关帝庙的大殿,是亵渎神明,关二爷眼里可不揉沙子,第二天夜里就来到了这对夫妻家门口,要教训他们,正遇上门口贴的门神秦琼,他的职责是守护本家安宁,这才打斗起来,金装锏对青龙刀,关公战秦琼。

  •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真实历史上的秦琼并不是靠仁义扬名立万的,而是靠满身的武艺,真正的实力建功立业,是真正的隋唐一流勇将。纵观秦叔宝的一生,似乎并没有小说演义中的那么光辉伟大,曾六易其主,先后跟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李世民,更是在王世充的阵前倒戈,似乎不符合“忠臣不事二主”的准则,但这也需辩证来看,古人还有句话叫“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身处乱世,哪里又有那么周全呢? 秦叔宝晚景较为凄凉,因壮年之时征战频繁,老来病痛缠身,常常大口吐血,一病就是十来年,流血流汗辛苦打下的江山也没来得及享受,贞观十二年辞世而去。他在病中曾说:“我年轻时成长在戎马生涯中,经历二百余战,多次身受重伤,流血将近数斛,哪能不病?”而秦琼只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末,与那些文臣无法相比。看来武将做的不可太成功,一旦无仗可打,战时的“精兵良将”就会变成阻碍盛世的“骄兵悍将”,好的落个晚景凄凉,不好的就像韩信、蓝玉那样因“谋反”被杀。

他们这些草莽英雄的后世评说也完全掌握在统治者手中,其中关于秦琼的记载在正史上并不多,《唐书》中也是短短篇幅,秦琼可能还有许多故事不为人知,就是因为他找的那棵大树过于荫茂,把自己身边的人的功绩可能也遮蔽其中了,毕竟李世民是改过史书的。之所以秦琼在民间以忠义的极其光辉伟大的形象示人,也是当世及后世统治者的操纵,如此完人都效忠朝廷,何况你我等闲之辈。当然,秦琼的伟大形象的树立也不乏古人的义利观体现,人们对忠孝节义的推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