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标准”重新认识特应性皮炎!患者8000万

用“中国标准”重新认识特应性皮炎!这一疾病的负担在皮肤病中排名第一,患者8000万


特应性皮炎不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更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就患病率而言,特应性皮炎影响我国10%~25%的儿童和3%~8%的成年人。我国估计有7000万~8000万以上的患者,是一个庞大的人群。特应性皮炎患者往往由于严重痤疮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研究显示,湿疹皮炎类疾病的疾病负担在皮肤病中排名第一位。


用“中国标准”重新认识特应性皮炎!患者8000万


从患者的认知度以及我国皮肤科医生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来看,我国在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方面还存在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等情况。特应性皮炎不仅是一个皮肤病,而且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应该被重新认识。


201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组织特应性皮炎全国多中心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特应性皮炎诊断的“中国标准”。 这个标准是:病程超过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患者,个人和/或家族特应性疾病史(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等),血清总IgE(免疫球蛋白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2级或2级以上阳性)。凡是有第一条表现,加第二条和第三条中的任何一项,该患者就可诊断为特应性皮炎。这一标准简化了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推动了中国医生对特应性皮炎的“再认识”。


研究发现,许多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清中有IgE的升高。

此外,各种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也参与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不仅如此,特应性皮炎还可以合并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症状越重,越容易合并这些症状。因此,特应性皮炎不仅是一个皮肤病,而且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因此,应该重视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特应性皮炎是慢性病,因此应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长期治疗,预防和减轻特应性皮炎的复发。


新闻背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建中教授团队于2016年提出了适合我国特应性皮炎诊断的“中国标准”,具体内容包括:


1. 病程超过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患者;


2. 个人和/或家族特异性疾病史(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


3. 血清总IgE(免疫球蛋白G)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2级或2级以上阳性)。


符合第一条,另外加第二条或第三条中的任何一条,就可诊断特应性皮炎(注:①需除外WAS综合征、高IgE综合征、Sezary综合征等;②暂时适用于成人/青少年)。


目前国际上有多个特应性皮炎标准,如Hanifin(美国专家)标准多达27项指标,Williams(英国专家)标准达6项指标,因为指标多,医生很难记住,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将张氏标准与Hanifin标准以及Williams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60.3%的患者符合张氏标准,48.2%的患者符合Hanifin标准,32.7%的患者符合Williams标准。由此可见,张氏标准的敏感性高于国外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