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體弱多病易死亡,你注意過這5個養殖要點嗎?

1.保肝肝臟是河蟹重要的代謝器官,起到排毒解毒、造血載氧、分泌消化酶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的功能,隨著河蟹的脫殼生長,肝臟的負荷變大,易發生病變,導致體質、免疫力下降,從而引發細菌性疾病。

2.助消化河蟹是怕熱不怕冷的變溫動物,其體溫常接近於養殖水溫20~25℃,這個溫度低於河蟹體內消化酶的適宜溫35~40℃,所以內源酶不足;且河蟹胃大、消化道短,故貪吃最易消化不良。

3.補鈣河蟹在水體中吸收鈣離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飼料中鈣能力強。河蟹在蛻殼時,要把外殼上的鈣離子吸收到體內(所以脫殼期的蟹殼看起來變黃等),等殼中鈣總量與體內鈣的總量相等時才能順利脫殼。蛻殼後的“軟蟹”要充分吸收水分,特別是水體的鈣、磷等來促進它外殼的硬化。

現階段,很多塘口的小龍蝦苗正處於脫殼階段,這是小龍蝦生命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現階段的小龍蝦很容易出現脫殼不遂、應激等現象。因此現階段一定要注意小龍蝦苗的補鈣和抗應激。

補鈣的產品有非常多品種。例如離子鈣、有機鈣和無機鈣等。各種鈣都有不錯的效果。但是,如果將上述鈣加工為可溶於水的乳化鈣,就更容易溶入水,有利於小龍蝦、螃蟹和南美白對蝦等水產動物的吸收,同時還可以拿來拌喂飼料,補鈣效果更好,迅速幫助硬殼。



4.促長,增膘俗話說“七八月長殼、九十月長膘”。夏季高溫季節河蟹活動頻繁,食慾大增,是河蟹生長的關鍵時期,河蟹喂料“兩頭精中間粗”。後期投餵精飼料,長肥促膘,要喂足料。但是河蟹本身胃大腸短、貪吃,對高蛋白的飼料消化能力較差。夏季高溫餌料又易變質。

5. 鈣,營養粘合劑一般養殖戶喜歡直接投餵幹飼料,但是乾料投餵始終會有少量的粉末,且適口性差,粉末散在水裡既汙染水質也浪費飼料,甚至會沉入塘底,敗壞底質、水質,且乾料易吸水,特別是水質較差的塘。河蟹攝食有可能帶有細菌、病毒或是亞硝酸鹽高等餌料後而引發的疾病。所以喂料時加少量乾淨清水拌料後再投餵,減少風險。最好在飼料中適當配合環保營養型粘合劑,將飼料包裹後投餵,既能起到誘食作用,還能增強營養消化,更能避免底部淤泥滲水汙染飼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