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會”讀書嗎?


你還“會”讀書嗎?

你還“會”讀書嗎?這裡的“會”是一個雙關。第一你平常會經常拿起一本書來讀一讀嗎?第二如果你經常讀書,你真的會讀書這項技能嗎?

這個被互聯網充斥的社會“知識”“信息”變得非常廉價,想知道什麼直接“百度一下”,想看什麼書各個平臺都有人給你總結好了這本書所謂的“精華”部分幾分鐘就讓你覺得看完了這本書,這樣的讀書方式非常反人類。所謂“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過分同化的看所謂的精華部分就讓世界只有一個“哈姆雷特”,讀物中那些細微精彩動人的地方完全體會不到,就好像聽人講了一個食之無味的大道理一樣,這樣對作者和讀者都不公平。

短視頻、直播、淘寶等各種快餐信息填滿了你的各個時間段。這個新陳代謝和節奏異常快的時代,你還“會”讀書嗎?閱讀這種行為現在看都是一種文藝、高端的代名詞。很多人年初立的flag很多都是“今年要讀多少本書;要堅持閱讀養成習慣。”這些本應正常的事情都變成了一種需要刻意培養的行為,甚至很多閱讀都是為了尋找談資,展現品味的資本。我覺得這個社會現在“有病”需要看一看。

閱讀是一項很神奇的行為。讀一篇文章你就得到了這個人的一段經歷,一段思考。看一本書你就經歷了很迥然不同的一段人生。百年人生雖然短暫,但是可以通過看書閱讀體驗不同人生,看盡人生百態。這些作品甚至是作者窮盡一生提煉的精華,是站在前人的肩膀榜上去學習,是捷徑,甚至是一個不勞而獲的行為

閱讀宛如和作者面對面交流一般,如同作者當面給你講故事一樣,這種面對面說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喜歡泰戈爾,想和他聊一聊,這時候你可以讀飛鳥集,聽他給你講講他看待世間萬物的角度和想法。想穿越回大明王朝看看500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可以讀一讀金瓶梅讓蘭陵笑笑生帶你看明朝人們的衣食住行。如果在巴黎聖母院在讀巴黎聖母院,你將跨越現實、虛擬,穿越古代、現代四個維度,各個角度體會這個傳奇教堂。

老子在遠古的戰國時代就著稱了《道德經》一書,這本書很大一部分是給領導者​這寫的。闡述總結了“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全書的核心“無為”等核心觀點。老祖宗千年之前就總結好了這些智慧,到了發達的現代社會又有多少官員和企業leader是合格的領導者。我覺得現代人在思想方面是遠不如古人的,我們這個社會極度缺乏思想領導者。提高思想程度,綜合素質的捷徑就是讀書,先吸納後思考,最後輸出,才能讓整個社會思考起來。

林語堂曾說:“讀書最大的理由是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憂。”讀書可以讓知識豐富,應用到你的生活工作中,這都是無形的財富;讀書可以讓你學會思考,看事情不會那麼表象;讀書可以讓你擴充詞彙,說話妙語連珠,不那麼膚淺。這些都可以讓你擺脫平庸,增加人生的精彩。

一本好書如同良師益友,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源源不斷帶給你能量。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如果你能偶爾靜下心來讀一讀《海子的事》,感受這位極具浪漫主義的詩人看待生活的態度;看一看《茶花女》,親眼見證這段曠世悽美的愛情;再去《三國》時期體會一下百年前的金戈鐵馬。你會覺得”穿越“不是科幻,這個世界還有不同的時間、空間的維度等你去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