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環境問題突出,那它有何魅力穩坐首都千年

北京自元、明、清之後,包括北洋政府,新中國成立之後都是中國首都。在近1000年的歷史中,北京的首都地位基本無可撼動。那麼北京用什麼樣的條件能使它在長達千年的歷史浪潮中處於首都的核心地位,而沒有被改變,沒有被削弱,沒有被替代。

北京環境問題突出,那它有何魅力穩坐首都千年

北京位於中國的北方地區,華北平原北部。它的東部是黃海、渤海,北部是燕山,西部是太行山,南部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北京、天津地區,在古代被稱為幽雲16州地區,它是中國漢族地區與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交界的地方。

而一般來說,兩個地域的分界區一般會形成城市。山區與平原區的分界點,農耕區與畜牧區的分界線,東部和西部的分界線,北部和南部的分界線,沿海和內陸的分界線。所有這些分界線都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區域之間的一種交界,由於兩地的文明、產業、氣候都不相同。因此他們在客觀上需要互通有無,需要進口其他地方的優勢產品,同時也需要將自己的優質產品輸往其他地方。這樣處於交界的地方就處於一個交通的要道,就處於一個貿易的要塞,就處於一個樞紐的地位。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都是在這種基礎之上而建立起來的。

北京環境問題突出,那它有何魅力穩坐首都千年

而北京恰恰就位於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分界區,高原區與平原區的分界區,800毫米降水量線與400毫米降水量線的分界區,農耕區與畜牧業的分界區。這樣的北京南北兩側、東西兩側條件截然差異,而北京就是這些地區之間進行交通聯繫,進行商貿往來,進行物品交換的一個樞紐,一個軍事要塞。這樣一個地方,首先它會孕育城鎮的產生那就可能產生大城市。那麼北京能夠成為首都,能夠成為中國近1000年的首都,僅僅是一座城市,一座大城市是無法達到首都的這樣的沉重的地位的。北京能從眾多的城市中脫穎而出,躋身中國首都之列優勢何在?

北京環境問題突出,那它有何魅力穩坐首都千年

首先要明確什麼是中國,中國不是漢族人的國家,也不是東部沿海地區的國家。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東邊瀕臨渤海、東海、黃海、南海,而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直接插入中亞地區,北部深入西伯利亞、蒙古高原地區,而南部的雲南又與東南亞地區相鄰。這樣的一箇中國,他是一個地跨南亞、北亞、東亞重要的一箇中國。這樣的一箇中國是以漢族人為主體,北方少數民族,西部少數民族,南部少數民族,56個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為一體的中國。這樣的中國是一個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土地面積也是最大之一的一個國家。這樣的一個國家,它的政治中心,它的首都,它的整個政府的中心,目的就是要維持整個國家的運轉,維持整個國家的團結,維持整個國家領土的完整,維持整個國家軍事的力量的平衡。因此這樣一個大國,這樣一個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它的首都的位置一定不能單純的位於漢族人聚居的中心位置。一旦這樣僅僅位於漢族人聚居的中心位置,那這樣的國家就偏向於漢族化的國家。像中國古代的北宋,它的首都就位於中原地區的開封,導致整個國家也是以漢族為主。導致國家經濟非常繁榮,文化非常繁榮,但是軍事卻是非常的落後,國家也是沒能完成統一,僅僅侷限於整個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到東部沿海的國家,中國傳統的一個地帶。

元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作為統治階級的一個朝代,他們的政治中心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既能滿足他們的騎馬射箭的慾望,能夠始終與自己的根據地建立聯繫,同時又能夠與整個漢族地區發生關係。而燕山以南的北京地區恰好具備這樣的條件。

元朝滅亡之後,明朝建立。明朝初期的首都位於南京,這樣的首都也是位於整個漢族地區的中心位置。無法完成他作為一箇中華帝國,一個多民族國家的首都的一功能,因此最終在朱棣的影響下首都從南京又遷到了北京。這樣大明王朝既能夠威懾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又能夠利用漢族地區的文化與經濟基礎,維持整個帝國的完整與運轉。

明朝滅亡,清朝建立。清朝作為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而建立的政權,他的立國根基是要完成融合,既要與北部蒙古,東北滿洲以及南部漢族地區的聯繫。而北京恰恰位於這三角地帶的核心,東北、蒙古與漢族地區的聯繫核心。這樣的北京毫無疑問會成為國家的首都,國家的中心。

新中國成立之後,關於國家首都的選擇有很多觀點,有的人認為應該定都南京,有的人認為應該定都中原,而最終還是選擇在平津地區。當時的中國東北地區已經解放了,蒙古高原地區也已經實現瞭解放設立自治區,而西北地區也得到了解方。這樣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已經從單純的漢族為主體的一種政治形式變成了一種漢族和多民族包容的一種政治。這樣的框架結構同樣為了與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聯繫。同時又能為帝國首都提供大量的支撐,北京依然是這樣的一種必然的選擇。

一次偶然的機會,小編倒著看中國的地形圖,而北京的位置作為國家的首都,突然讓人感覺到它的必要性,他都不可替代性。

北京環境問題突出,那它有何魅力穩坐首都千年

整個中國地形分為三級階梯,第一階梯是指橫斷山脈、祁連山脈、崑崙山脈以內的青藏高原,第二階梯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西地區,以東地區位於第三階梯。中國漢族傳統的地區位於第三階梯,尤其是山海關以南的第三階梯。山海關以南的第三階梯是漢族人分佈最多,地形最平坦,土壤最肥沃,人口最密集,歷史最悠久的地區,是整個中國的核心,中國的命脈,中國得以發展的最根本的基礎。而第三階梯山海關以北地區,就是現在中國發展的一個新的處女地,它的糧食,它的礦產,它的重工業,又是中國不可或缺的。而整個京津地區以北以西地區的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以及新疆地區,又是整個中國背靠亞歐大陸的一個重要的靠山,一個緩衝區,一個根據地,一個依靠。而北京恰恰處於東北與華北、中原地區,與西北地區的交界的地方。中國最重要的一個的地區就在北京附近,所以他作為中國的首都無法替代。

北京環境問題突出,那它有何魅力穩坐首都千年

中國的首都從古至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人會思考為什麼中國首都的首都會有變化?為什麼很多國家像法國、英國他們的首都沒有發生變化。

在中國先秦時期,國家首都變化非常多,朝歌、安陽、洛陽、上黨、河東、鄭州些地方都曾經作為中華民族早期夏、商的都城所在地。那時中國的首都,是一種遷移式的首都。那時的中國是一種刀耕火種的文明,建立首都之後大量多種刀耕火種會導致整個地區的環境承載力的急劇衰落,植被破壞、森林破壞、糧食消磨,它的物質基礎不復存在,那麼就需要去另選一塊水草豐美,農業發達的地方,食物多的地方,作為新的首都。所以那時候的中國的首都是頻繁的遷徙的。

北京環境問題突出,那它有何魅力穩坐首都千年

自秦之後,中國近千年的首都都位於今天的西安附近。潼關將關中與內地的漢族地區相連,只要守住潼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整個首都區的安全有了保障。而西部通過河西走廊又與整個西域、中亞地區取得聯繫,與阿拉伯、歐洲產生交往,在這裡西安交通位置非常便捷。而西安的北部通過黃土高原進入蒙古與北亞相聯繫,而黃土高原崎嶇的地形又成為整個關中盆地的天然的障礙物拱衛首都的安全。南部高聳入雲的秦嶺,青山綠水的秦嶺,滋養著800裡秦川,為整個關中,整個首都,整個長安地區的發展,提供大量的水源、土壤、木材等條件,支持首都的發展,地利盡得。

但是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首都功能的擴大,首都需要養活的人口越來越多。整個關中盆地一時無法滿足一個巨大規模的人口,過百萬的首都的功能。需要從中原地區調運大量的糧食以及各種物產,滿足首都的功能,因此更靠東的洛陽地區,靠著黃河的洛陽成為一個新的首都或叫東都,或叫作副首都,這樣的洛陽將可以通過黃河,更方便的與東部漢族地區發生聯繫,將東部地區豐富的糧食、礦產、美食特產運到首都。在古代整個洛陽盆地,伊洛河地區,水草豐美,土壤肥沃,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也是一個美得讓人窒息的好地方,風水寶地。所以很多皇帝選擇常住洛陽,既可以享受優美的環境條件,又可以享用東部地區漢族的各種資源。

北京環境問題突出,那它有何魅力穩坐首都千年

即便這樣,洛陽的交通地位依然是無法滿足首都的大量的物質需求,儘管修通了大運河,洛陽通過黃河南達揚州、杭州,北達北京、天津等地,依然無法滿足巨大的需求,同時也產生昂貴的運輸費用。所以後來中國的首都又從洛陽遷到了黃河中游的開封。

北京環境問題突出,那它有何魅力穩坐首都千年

開封位於漢族地區的中心,交通地位重要,可以為首都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物質支撐,但是它與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繫減少,雖然締造了一個世界上史無前例的,最繁榮的大城市,但是也因為僅僅位於漢族地區,他缺少一種陽剛,一種聯絡,一種和諧促進的作用。導致整個國家,整個北宋,還還僅僅是據縮在整個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的地方。嚴格意義上講,這樣的地區不能稱為中華帝國。這樣的開封不能成為中華帝國的中心,中華帝國的首都。

於是在幾百年之後,漢族王朝,最終被少數民族所滅亡,元朝定天下。首都乾坤定於北京。從此之後,北京地區對中國首都再無發生改變。可以這樣講,中國的首都就是從長安、洛陽地區轉移到了開封地區,但是開封地區無法完成作為國家首都的功能,最終又花落津京地區,從此之後再無變化。儘管南京、杭州、武漢、重慶等少數地區短暫作為國家首都,但是他們僅僅是一個歷史的插曲,歷史的一個小意外,真正一個強大的,引領世界的大王朝,中華帝國的首都,始終還是位於北京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