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是不會寫作?不,你只是沒有掌握技巧

美麗的東西、正確的東西存在於每個人心裡,語言不過是反映這種感覺的工具罷了。

------村上春樹

如何才能正確的使用語言來表達情感和思想?

我曾經一度因為不會表達而陷入工作和人際交往關係的危機,甚為苦惱。

直到我遇到了《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就像在黑暗之中遇到了光,雖然沒有醍醐灌頂那麼誇張,但也的確讓我找到了表達的新方向。

接下來聽我講一下我和這本書的故事吧。

你以為你是不會寫作?不,你只是沒有掌握技巧

我從小熱愛閱讀,不拘題材、不拘作者、不拘格式。所以常常會看到各種不同的文章。

有的文章讓人耳目一新、過目難忘,它寫出了一些你從未聽聞、從未設想、從未注意過的內容,彷彿是你的老師,帶你探索這未知的世界。還有的文章讓人連連稱是、拍案叫絕,彷彿寫出了你的心中所想、心中所思,讓人不禁感慨高山流水遇知音。而有的文章卻枯燥乏味、詞不達意讓人連它想要表達的是什麼都看不懂,彷彿 是 我

同樣都是文章,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

我帶著這個疑問諮詢了一個知名編劇,他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我的問題,並且給了我一個建議。

他說:“其實你有很多的可能性,你是個思想獨立、情感豐富、對文字有自己的敏感度的人,所以你需要學習更多寫作的方法,豐富自己的工具箱,讓你可以更好的展示這種敏感度。”之後他就給我推薦了幾本書,說它們就像上學時必背的數學公式,只要真正掌握了公式,那麼不管題目怎麼變都能夠在考試的時候考出一個好成績。

你以為你是不會寫作?不,你只是沒有掌握技巧

我注意到的第一個公式就是《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出生於加拿大的布蘭登•羅伊爾,高中時憑優異的成績被哈佛大學錄取,畢業後在專業的考試培訓機構Kaplan擔任主管。 其作品先後五次榮獲“國際圖書獎”和“總統圖書獎”金獎,2011年榮獲“年度教育圖書獎”。

你以為你是不會寫作?不,你只是沒有掌握技巧

任職於Kaplan期間,他發現很多學生都因為沒能掌握正確的方法而不能取得一個配得上他們的努力的成績,這讓他非常痛心,於是他潛心研究英文寫作、語法和邏輯推理教學,總結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獨創了一整套教學體系,並先後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一本小小的金色語法書》等經典著作,成為全球英文寫作、語法、邏輯推理領域的標杆之作。

作者的專業、敬業讓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期待。書中提到寫作能力出眾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寫作原則,並在寫作的過程中反覆不斷地使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列舉了20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原則,包括如何規劃表述的觀點和順序,如何使用恰當的例證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讀性等,涵蓋的技巧幾乎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寫作。 同時作者相當貼心在書中多個需要練習才能掌握的原則後都留下了作業和答案,方便讀者更好的學習和掌握。

接下來我也將選取其中三個原則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希望可以幫助到一些和我一樣心中縱有萬語,下筆難成一字的人。

你以為你是不會寫作?不,你只是沒有掌握技巧

1.運用“自上而下”的寫作法

經驗豐富的寫作指導老師在糾正學生寫作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把總結放在文章的最開頭,而不是結尾處。老師們常常會讓學生寫一篇任意主題的短文,完成以後走到每位學生面前,在完全不看學生到底寫了什麼內容的情況下,直接圈出最後一句挪到文章開頭。因為老師們知道,在大部分情況下,學生寫的最後幾行文字包含了文章結論。

這個技巧被稱作“BLOT”或“bottom line on top”,即末行上移。在最後進行總結是人處理事務的本性,也合乎邏輯。但是,我們在寫作時,應該要考慮先給讀者一個目標,然後再告訴他們抵達目標的方向,否則就無法以最高效的方式傳遞信息。

這個原則也可以應用在日常交流中,如果我們可以準確的給出求助的信息,那麼我們得到幫助的機會會比只給出模糊信息的機會大的多。我時常因為害羞而只給出模糊的求助信息,不但沒有得到幫助還容易被誤認為高冷。當我學會開門見山、直截了當的表達我的需求後,原來擔心朋友嫌棄我太麻煩的情況並沒有發生,反而還改善了我的人際關係。富蘭克林效應提出:人們會更喜歡自己幫助過的人,而不是為自己付出的人。人是社交的動物,每個人都會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所以我們需要準確的表達給別人幫助我們的機會,也給別人一個喜歡我們的機會。

2.支撐所說內容

好作品與普通作品最大的區別,在於你是否使用了準確、具體的例證。下列三個表達方式詳細支撐論點就明顯優於陳述一般支撐論點

詳細支撐論點

但是,你忘不掉的是他們的臉,像重複出現的夢魘畫面。他們總是回來,揮之不去的臉龐從搖搖欲墜的茅屋窗戶後面向外望,眼神空洞。他們深陷的眼睛毫無生氣,皮膚緊緊貼著背部,雙手向外伸,眼神呆滯萎靡地乞求著。我走過這饑荒的痛苦,猶如在夢中一般。

陳述

人們正在捱餓。

一般支撐論點

你可以從他們的眼睛裡、皮包骨頭的樣子中看出來。

當人們讀完一篇文章後,能長時間記住的往往是其中的事例和細節。所以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要更多的呈現而不是述說。同樣,從情緒層面來說,這樣寫作有助於保證讀者獲得第一手敘述。

3.回顧和修改文章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很少有作家能夠一氣呵成地完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大多數寫作高手需要至少三遍稿才能完成一篇短小寫作。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終成紅樓夢。魯迅先生也非常重視修改文章,他曾說過“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高手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呢?修改文章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但經過修改之後,你最終可能會滿意自己所寫的內容,不願意再增添或刪減任何東西,此時就是你文章的完成之時——你的文章已經無可修改了。這時候我們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巨大的。這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會讓我們的寫作本身就很有意義。所以我們一定要回顧和修改文章。

當你說一件事情的時候,確保你說清楚了。如此,你言說的機會才合理。

------美國著名評論家E.B.懷特

你以為你是不會寫作?不,你只是沒有掌握技巧

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會表達,只是缺少一些表達的技巧。《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本》的20條原則不僅可以在工作場合幫助你,在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也同樣適用,很多時候表達的機會都只有一次,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表達工具,精準的表達了你的思想和情感才能更好的把握住命運的機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可以評論、轉發、收藏一鍵三連。

如果你喜歡我的話可以點關注,也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霍不以,會持續創作,和大家分享有意思的知識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