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 江恩不該靠預測去交易

威廉·江恩(William D. Gunn),華爾街著名的投資大師。他在年輕時非常熱衷於擇時,進行波段性投資。在1909年10月的25個交易日裡,江恩在股票行情和投資文摘雜誌社代表在場的情況下,對不同的股票總共進行了286次交易,結果264次獲利,22次虧損,交易本金增值了1 000%。

在江恩的波浪理論中,他認為,如果不能解決三個問題,有效擇時就無法成立。這三個問題是:市場會在什麼時候見頂或見底?市場在未來某個時間的價位會是什麼?市場在未來某個時間的走勢形態會是怎樣?

我們可以預測市場未來的漲跌走勢嗎?我們可以確定市場未來漲跌的準確價位嗎?我們能夠不用妄自猜測而憑客觀事實去證實嗎?這顯然很難。即使是江恩這樣的擇時高手,也承認“預測市場準確走向幾乎不太可能”,他曾經依靠擇時獲取了5 000多萬美元,但卻在隨後的擇時失誤中一一歸還了市場。

晚年的江恩,完全摒棄了短線投資,他在《華爾街四十五年》中這樣寫道:“投資切忌在有限的資本上過度買賣。儘管我們可以猜測市場,但是永遠不要根據猜測去做自己的操作。”

“市場其實是一位狂躁抑鬱症患者,任何人都無法預測他明天的心情。”這是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對於市場的認識。

本傑明·格雷厄姆在其著作《聰明的投資者》中這樣闡述投資市場:“每天,‘市場先生’都會報出一個價格,願意以此價格從你手中買入一些股票,或者將他手中的股票賣給你。‘市場先生’的情緒和報價從來都不穩定。有些日子,‘市場先生’情緒高漲,眼前光明一片,這時他會報出很高的價格;另外一些日子,‘市場先生’情緒低落,只看到眼前困難重重,這時他會報出很低的價格。”

在本傑明·格雷厄姆看來,既然“市場先生”的性格是古怪而不可預測的,那麼企圖依靠擇時去獲取市場收益顯然是愚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