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正午陽光的《清平樂》,是部很悶的劇,幾乎沒有什麼戲劇化衝突,主創完全放棄了情節劇的追求。這樣一部對自己下手很殘忍的劇集,即便有著華麗麗的服化道,但卻無改其特殊而扭曲的表達。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朱朱編劇、侯鴻亮監製、張開宙導演的《清平樂》,根據米蘭lady原著小說《孤城閉》大規模魔改而成。最終貢獻給觀眾的《清平樂》,並非宮鬥劇、傳奇劇、歷史劇、朝堂劇、戲說劇、文人劇,難以歸類的沉悶,尤其是宋仁宗與曹皇后之間的“關係”,那是很有“幾個意思”的。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特別有意思。這部劇集中有太多的歷史名人,他們的詩文在課本中經常需要學生們“全文背誦並默寫”。從范仲淹、晏殊、歐陽修到司馬光、張載、宋祁,等等,以及即將登上歷史舞臺的蘇洵、王安石、蘇軾等名家,他們代表華夏文明最具文化風流的一代人。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在宋仁宗時代,他們是一個巨大的群體。宋仁宗也是充分實現了與士大夫共有天下的一個皇帝,在他之前、在他之後,皇帝和文臣再也難有如此美妙的互動。宋仁宗的仁,便是他曠達恢宏的肚量,從骨子裡尊重文人,而且能夠欣賞文人。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除此之外,還有韓琦、狄青、包拯等各路文武,宋仁宗位於北宋之中,距離開國已經數十年,冗員、冗軍現象已經相當嚴重。這也是《包公案》《楊家將》《呼家將》《狸貓換太子》等諸多民間戲說故事的重要背景。長久以來,宋仁宗就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背景板。至於他本人的光榮與夢想、幸福與哀愁,其實並不被大家重視。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清平樂》以原著作者、原著粉和歷史粉都很不滿意的新式打法,給觀眾以“我不在乎”,“我就是要這麼演”,相信正午陽光找了很多歷史專家,他們相信宋仁宗與曹皇后的歷史就是如此清白,更何況朝堂上的名臣們的發言都是其來有自,無一句話無來歷。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王凱與江疏影主演的《清平樂》,演員們普遍抓住老角色的訴求,但是他們的表現越是強,對於絕大多數觀眾來說,越是惘然。畢竟,主創要的這個真,不是觀眾的那道菜。《琅琊榜》有多麼爽,《清平樂》就有多麼悶。宋仁宗的一生,給予了文人們非常瀟灑的舞臺,可是他自己卻主要是一個字“忍”。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少年登基,大權在太后。親生母親去世之時,方才知道身世。好不容易廢了跋扈的郭皇后,再來一個從《周禮》走出來的曹皇后,混著混著成了鐵哥們,皇帝和皇后就是兩個正國級的同事。劇集演了一半,大婚都好多年了,這兩位還沒圓房,政事堂的諸位平章政事為什麼就不上書抨擊皇帝呢?這個皇帝太委曲,他愛的女人,要麼被送走,要麼是惹禍精。愛他的女人,他卻不理解。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宋仁宗,一輩子也沒有一個親生兒子活著成人,最喜歡的長公主趙徽柔,卻讓人一言難盡。在原著中她是主角、在歷史中是個難纏的主兒、在劇集中她和內侍梁懷吉的戲份顯然被降等級了。宋仁宗,一生難得放縱自己,最大的那一次便是給去世的張貴妃以皇后之禮下葬,這是對張皇后、朝臣和天下人最大的反擊。以及,那一次以精神錯亂的名義,在會見遼國大使時,宣佈“皇后與張茂則要害朕”,這可是正史上明確記載的細節。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皇后與皇帝的貼身太監張茂則,是宋仁宗最重要的兩位助手,他們三人的關係非常特殊,相信劇集對此應該有所發揮,但估計是皇后與張茂則彼此認可對方對宋仁宗的忠誠,絕對不會是《紙牌屋》裡總統夫婦與侍從的關係。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也許,那一次他確實由於精神壓力太大,而胡說八道。也許,那一次他就是藉著精神壓力太大,而放肆的話說八道。宋仁宗自始至終,要面對的來自祖宗、垂簾聽政、朝堂與後宮、北遼與西夏,以及內心的自我期許,這些壓力太大。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特別是宋仁宗和他的大臣們過從甚密,那幫人可都是水平槓槓的人精,壓力大是自然。必須提一句,北宋大規模黨爭,就是發源於宋仁宗這一朝,他的搖擺不定領後世水平不夠的皇帝更是難以拿捏“新舊兩黨”的紛爭。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我們普通人,在讀書日可以讀一點書,可以發發微博和朋友圈。平時,讀不讀,也無所謂。中國人每年人均讀書只有四五本,意思意思而已。宋仁宗呢,要讀的書、看的劄子,換算成現代人的書,每天都要四五本,還是不帶註釋、沒有老師講解的那種,新鮮出爐的啊。皇上,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又有新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