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股暴漲結束後,誰來接力?


疫情股暴漲結束後,誰來接力?


疫情正式進入下半場,檢驗各行各業成色的時候到了!我們先看一個券商統計的28個申萬一級行業從年初至4月17日的漲跌幅統計圖。

年初至今大部分的行業都受到疫情的影響出現下跌,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交通運輸、銀行、休閒服務都出現了比較大的跌幅,採掘行業源於原油下跌。疫情催化使得醫藥生物行業漲幅最高,得益於豬價居高不下和糧食危機陰影的農業板塊漲幅次之。科技板塊在3月份雖然跌幅不小但也取得了正收益。

過去幾個月的數據表現已經不重要了,如果現在才往漲幅最大的板塊中扎堆,無疑是去接盤,接下來去挖掘業績拐點出現的才是首要的。

疫情股暴漲結束後,誰來接力?

一季度GDP同比為-6.8%,是國內首次出現季度 GDP 負增長,其中第一產業生產總值同比-3.2%,第二產業-9.6%,第三產業-5.2%。雖然 1 季度經濟數據不佳,但這種預期已經提前落地,其中也有好壞之分。我們分行業來看:


【01、醫藥生物】

醫藥生物作為疫情的最大收益板塊之一無疑漲幅最大、也是成長性最強、誕生十倍股最多的搖籃。然而在醫藥領域也有高景氣度和低景氣度之分,例如醫藥流通、醫藥製造、中藥就屬於醫藥領域相對較弱的品種,但在本次疫情之下,3月份的醫藥製造增加值同比增速已經由負轉正,同比增長 10.4%。所以整體來看,醫藥全產業鏈在一季度的表現都很不錯,但注意區分哪些是被疫情推上去的,哪些是本身就處於高景氣只是疊加了疫情的催化而已,前者未來就要經歷比較大的業績考驗了。而高集中度的(如疫苗,器械,創新藥,眼科牙科等),每一次大盤的波段性低點都是它們的絕佳上車點。


【02、消費】


消費板塊作為近今年最牛的板塊,今年一季度仍給了消費者完美的回饋。必選消費保持穩定,1 季度限額以上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同比增長 12.6%,可選消費品(汽車、傢俱、家電、消費電子)相對較弱。

疫情股暴漲結束後,誰來接力?

這段時間多隻消費白馬創出歷史新高,貴州茅臺今日再次刷新股價。美國那邊,新增病例已經達到80W,最近幾個月必需消費也依然保持正增長,超市股沃爾瑪、好市多都創出新高。

消費升級作為消費行業永恆的主題,在疫情的衝擊下屹立不倒,成功的展示了什麼叫“好賽道”。


【03、科技】


科技板塊方面,因為大家沒事幹只能上網,移動互聯網流量保持高增長,2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 8.88GB,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 45.5%。在線教育、遠程醫療、在線辦公的巨大需求催生了5G和雲計算的相關產業鏈加速發展。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增加值同比增長 9.9%,均遠高於同期工業總增速。華為近期發佈的一季報中,我們看到了來之不易的1%的業績增速,因此無論是5G鏈還是消費電子鏈還是半導體鏈,一季度業績表現不會太差,存在比較大預期差,所以未來仍可期待。


【04、大金融】


大金融端,大家對銀行的業績相當悲觀,平安銀行的一季報作為股份銀行的第一份答卷,雙位數的增長打破了市場對銀行業績的錯誤認知。保險行業負債端遭遇疫情壓力,NBV 出現普遍性負增長,人力增長、線上展業均面臨壓力,同時資產端也遭遇了利率俯衝,因此我們看到銀行和保險行業的另類“重資產”屬性都在疫情下得到了較差的反饋,又讓我們對生意的屬性產生了新的理解,不過出色的公司會在此次疫情之後完美的化解危機。


【05、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傳統基建和舊改有望成為逆週期調節重要發力點,挖掘機、水泥和消費建材等近幾年始終保持著高景氣,施工單位相對滯後,之所以滯後這麼多,和地方債務有較大的關係,目前在專項債和特別國債更多用於抗震救災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層面總的投資規模大幅度增加很困難。過去兩個月,數據較為全面的 22 個省份,2020 年加總後的計劃投資額為 7.99 萬億,與 2019 年的投資計劃額相比,僅增長了1.5% 。動車組將再迎來一輪交付高峰,城軌市場是新的增量市場,2020年有望迎來設備交付彈性之年。新基建涉及七大領域,軌道交通赫然在列,我們也看到了市場近期在挖掘此類的低位新基建品種。

板塊太多,無法全部點評,因此只選取了一些比較大的領域。整體來看,未來幾個月暫時淘汰一季度漲幅過大的品種,而轉向二三季度業績可能出現拐點的,比如需求較大的電網建設、數據中心建設,以及新舊基建結合體軌道交通和建築設計類企業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