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股暴涨结束后,谁来接力?


疫情股暴涨结束后,谁来接力?


疫情正式进入下半场,检验各行各业成色的时候到了!我们先看一个券商统计的28个申万一级行业从年初至4月17日的涨跌幅统计图。

年初至今大部分的行业都受到疫情的影响出现下跌,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交通运输、银行、休闲服务都出现了比较大的跌幅,采掘行业源于原油下跌。疫情催化使得医药生物行业涨幅最高,得益于猪价居高不下和粮食危机阴影的农业板块涨幅次之。科技板块在3月份虽然跌幅不小但也取得了正收益。

过去几个月的数据表现已经不重要了,如果现在才往涨幅最大的板块中扎堆,无疑是去接盘,接下来去挖掘业绩拐点出现的才是首要的。

疫情股暴涨结束后,谁来接力?

一季度GDP同比为-6.8%,是国内首次出现季度 GDP 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比-3.2%,第二产业-9.6%,第三产业-5.2%。虽然 1 季度经济数据不佳,但这种预期已经提前落地,其中也有好坏之分。我们分行业来看:


【01、医药生物】

医药生物作为疫情的最大收益板块之一无疑涨幅最大、也是成长性最强、诞生十倍股最多的摇篮。然而在医药领域也有高景气度和低景气度之分,例如医药流通、医药制造、中药就属于医药领域相对较弱的品种,但在本次疫情之下,3月份的医药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速已经由负转正,同比增长 10.4%。所以整体来看,医药全产业链在一季度的表现都很不错,但注意区分哪些是被疫情推上去的,哪些是本身就处于高景气只是叠加了疫情的催化而已,前者未来就要经历比较大的业绩考验了。而高集中度的(如疫苗,器械,创新药,眼科牙科等),每一次大盘的波段性低点都是它们的绝佳上车点。


【02、消费】


消费板块作为近今年最牛的板块,今年一季度仍给了消费者完美的回馈。必选消费保持稳定,1 季度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 12.6%,可选消费品(汽车、家具、家电、消费电子)相对较弱。

疫情股暴涨结束后,谁来接力?

这段时间多只消费白马创出历史新高,贵州茅台今日再次刷新股价。美国那边,新增病例已经达到80W,最近几个月必需消费也依然保持正增长,超市股沃尔玛、好市多都创出新高。

消费升级作为消费行业永恒的主题,在疫情的冲击下屹立不倒,成功的展示了什么叫“好赛道”。


【03、科技】


科技板块方面,因为大家没事干只能上网,移动互联网流量保持高增长,2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 8.88GB,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45.5%。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在线办公的巨大需求催生了5G和云计算的相关产业链加速发展。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 9.9%,均远高于同期工业总增速。华为近期发布的一季报中,我们看到了来之不易的1%的业绩增速,因此无论是5G链还是消费电子链还是半导体链,一季度业绩表现不会太差,存在比较大预期差,所以未来仍可期待。


【04、大金融】


大金融端,大家对银行的业绩相当悲观,平安银行的一季报作为股份银行的第一份答卷,双位数的增长打破了市场对银行业绩的错误认知。保险行业负债端遭遇疫情压力,NBV 出现普遍性负增长,人力增长、线上展业均面临压力,同时资产端也遭遇了利率俯冲,因此我们看到银行和保险行业的另类“重资产”属性都在疫情下得到了较差的反馈,又让我们对生意的属性产生了新的理解,不过出色的公司会在此次疫情之后完美的化解危机。


【05、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传统基建和旧改有望成为逆周期调节重要发力点,挖掘机、水泥和消费建材等近几年始终保持着高景气,施工单位相对滞后,之所以滞后这么多,和地方债务有较大的关系,目前在专项债和特别国债更多用于抗震救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层面总的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很困难。过去两个月,数据较为全面的 22 个省份,2020 年加总后的计划投资额为 7.99 万亿,与 2019 年的投资计划额相比,仅增长了1.5% 。动车组将再迎来一轮交付高峰,城轨市场是新的增量市场,2020年有望迎来设备交付弹性之年。新基建涉及七大领域,轨道交通赫然在列,我们也看到了市场近期在挖掘此类的低位新基建品种。

板块太多,无法全部点评,因此只选取了一些比较大的领域。整体来看,未来几个月暂时淘汰一季度涨幅过大的品种,而转向二三季度业绩可能出现拐点的,比如需求较大的电网建设、数据中心建设,以及新旧基建结合体轨道交通和建筑设计类企业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