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要不要怕父母?

在不少父母看來,孩子就應該要怕父母,他們的理由非常簡單:如果連父母都不怕、連父母都鎮不住的話,這孩子將來肯定會無法無天,所以父母中必須要有一個人讓孩子害怕。按照中國傳統的說法,就是嚴父慈母,也就說父親要威嚴,要讓孩子怕。包括一些專家也在強調父母要有權威,他們會舉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闡述父母有權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所謂的權威,本質上也是讓孩子害怕。

現在問題就來了,難道父母必須要讓孩子害怕,才能把孩子教好嗎?如果父母跟孩子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是一種朋友的關係,是不是就意味著父母對孩子不能夠施加影響,不能夠盡到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呢?很少有人去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在我看起來,讓孩子害怕儘管能夠給我們帶來暫時的好處,而長期的禍害卻經常被我們所忽視。

讓孩子怕父母,至少會產生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是親子關係不平等。父母高高在上施加權威,孩子則俯首稱臣,唯命是聽。這會導致親子溝通出現問題,要不,孩子有話不和你說,至少是能不說盡量不說;要不,孩子想說不敢說。為什麼?因為他怕你。這樣就會導致大人越來越不瞭解孩子,那就更加談不上引導和影響孩子了。這種親子關係很危險,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你根本不知道他的真實想法,孩子也不會讓你知道,能瞞就瞞,能撒謊就撒謊,因為被大人知道了後果會很嚴重。

其實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先接觸的人是父母,最先建立親密關係的人是父母。每個小朋友都是願意跟父母說個不停的。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跟父母之間的心的距離越來越遠?為什麼孩子寧願去跟別人講,寧願去跟同學去商量,也不願意跟父母說呢?答案很明顯,跟父母說了沒好處,沒好處的事情誰也不幹。

第二個就是在行為規範方面。如果父母是通過一種讓孩子害怕的方式,來改變他的行為的話,孩子學會的不是這樣做是不恰當的、會妨礙了別人的利益,而是我如果不這樣做那樣做的話,後果很嚴重,所以我被逼著這樣去做。如果是這樣,他學到的不是自律,而是他律,將來大人一旦不監督孩子,或者沒辦法監督孩子了,他的行為就會失控。

就像很多孩子為什麼到了青春期會叛逆?就是因為這些孩子小時候是被打壓的,是害怕的,等孩子大了以後,個子也長得很高了,體魄也很壯了,這個時候過去受到的委屈就會全部集中爆發出來,孩子就會專門和父母對著幹,你說對的,我就說錯的;你說錯的,我就堅持是對的。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孩子在復仇一樣。

第三個就是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影響。

首先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什麼叫害怕呀?害怕就是沒有安全感,就是膽小的一種表現。

其次,孩子會很容易依賴大人。因為當父母讓孩子感覺到害怕的時候,孩子是沒有安全感的。但孩子是必須要有安全感的,他在這裡得不到,他必須要在另外一個地方得到。沒有安全感,人就處在一種焦慮惶恐之中。也就是說父母一方讓孩子害怕的話,那麼就會把孩子推向另一方,或者是其他方,比如爺爺奶奶。孩子對父母中的一個的疏遠的話,必定會導致孩子對其他人的過分的依賴,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補償”現象:東方不亮西方亮,拆了南牆補東牆!

還有,就是自卑。自卑是怎麼產生的呢?一方面,由於父母是用一種讓孩子害怕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那麼孩子在做什麼事情之前,他首先就得掂量掂量,我這樣做是不是會有不好的後果?如果有的話,那我最好就別做,這就會束縛孩子前進的步伐和探索的勇氣。因為他做這件事情,在沒有開始之前他首先想到的是“萬一失敗了怎麼辦”,為了避免失敗,他連成功嘗試的勇氣都沒有了,這會導致他裹足不前,從而導致自卑;另一方面,一個讓孩子害怕的父母,孩子是感受不到愛的,他感受到的是父母對他的疏遠,他感受到的是自己不被愛,他感受到的是自己不可愛。一旦他對自己有這樣一個認同之後,那麼他的自尊感就會非常低,價值感非常低,這也會導致自卑。

既然讓孩子怕父母會有這麼不好的一些結果,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不斷強調孩子應該怕父母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孩子如果怕父母的話,大人就省心了,大人就省事了。但他們很少去考慮,你現在是省事了,但孩子有事了;你現在是省事了,但你將來有事了。

父母讓孩子怕他們的真正理由是什麼?一,這些父母是無能的,他們不懂得怎麼去教孩子,遇到問題他們不知道怎麼去解決,但這個問題又必須要解決,怎麼辦?只有靠本能:你把我惹急了我就罵你,再不行我就打你。總而言之我就是要報復你,因為是你惹我的。

第二個,對於這些父母而言,孩子怕他們也能夠滿足他們的一種虛榮心,讓別人感覺自己很懂教育:你看,我孩子多聽我的話呀。給人的感覺是,這些大人不是在養孩子,而是在養寵物。

所以,教育是不可以用怕的方式,怕不是教育。親子之間永遠應該存在的是愛,而不是怕。怕的本質是恨,不是愛。當一個人怕另外一個人的時候,這個人離恨那個人的距離就不遠了。我們真正要做的是通過移情的方式,這樣孩子才能學會真正的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