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贾探春的爽朗卓越与寂寞哀伤

一年四季之中,秋季是个动人心绪的季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因万物萧条,寒凉初透,故而每每牵出闲愁,令人悱恻。然而,秋意又有截然相反的一面,如“秋高气爽”,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意虽有着看似截然相反的两面,但勾起的却都是人们的真性情,无论是寂寞愁思,还是爽朗豪情,那都是脱开凡尘杂事后,自己面对内心而涌起的私人情感,不同于春季的忙碌、夏季的烦躁、冬季的枯索,秋天丰美而沉静、孤寂而多情,使人不能不献出最私密的情怀。如此美好的秋天,也就不能不令《红楼梦》中那位同样美好的女子——探春——为之动情了。

君子不器:贾探春的爽朗卓越与寂寞哀伤

贾探春

探春在出场时就在贾府三艳中显得不一般。作者说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比之迎春的“温柔可亲”要让人眼前一亮。然而这样一个气质非凡的女子,严格说来,在迎春、惜春面前是没有骄傲自信的资本的,迎春、惜春是嫡女(迎春其实存疑),而探春则是庶女,且她的亲生母亲是名声、人缘不好的赵姨娘,故而王熙凤说她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能的凤姐这样一句褒奖,足见探春的非同凡品了。

探春的“不俗”,首先在于她的雅致风流、活泼有趣。大观园的一大雅事——结社作诗——就出自探春的手笔,然而探春的雅,并不只是体现在这么一件大事上,更体现在这件事的许多小细节处。她用来写结社邀请词的纸是花笺,而词的形式则是标准的半骈半散的文言,只需将这一篇与后面贾芸写给宝玉的请安信稍加对比,便可见此信才情之不俗。在写给宝玉的邀请词里,她说:“昨蒙抚嘱,复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和痌瘝惠爱之深哉!”这几句说明这篇邀请词是她专门写给宝玉的,那她写给其他姐妹的必也是专门构思,而非群发。真正的雅人,总是要雅到细节处,因为细节处才能见真心思、真本领,而这恰恰是附庸风雅之人绝难做到的。

君子不器:贾探春的爽朗卓越与寂寞哀伤

探春本是会书法的,故而宝玉送她颜真卿的墨迹,而她绝像一般文人士大夫书那样严肃,而有许多小女孩的天真烂漫。作为大家闺秀,她不能随意出大门,是以要宝玉替她在外面带一些“轻巧玩意儿”,都是些什么呢?“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扣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宝玉跟他说让小厮去买,探春却说:“小厮们知道什么?你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这些东西,你多多的替我带来。”足见探春对这些新奇巧致之物的喜爱,同时又极具眼光、品位不凡,放在今天,估计也可以做一位时尚博主了。我们一般以为高雅就是阳春白雪、琴棋书画,是在日常生活之外的,可是探春喜欢的这些东西却是大家都喜欢的小玩意儿,就如同今天的装饰品或家居日用品,而装饰品与日用品其实也有雅俗之别,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一个懂得享受人生、装点生活,是会雅在日常生活之中的。这种雅同样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大气有趣、顺乎性情的,所以你看探春的住所,因“探春素喜阔浪,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垒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俨然一副宏达磊落的气派,绝不是一位扭捏作态的拘谨女子,这种雅是照着她的性情自然流露出的,而不是根据世俗对“雅”的定义设计出的。故而探春之雅致风流与活泼有趣既各得其宜,又相辅相成。

探春的不同流俗,还体现在她见识高远、果决敢为。探春对贾府的弊病看得很清楚,心里未尝不为家庭焦急,然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旦让她处于管家的位子,便敢于实施自己的想法,言出必行,处事公允。当时是凤姐抱病,王夫人请李纨、宝钗、探春合力代管荣国府,然而从具体行事来说,这个三人团明显是以探春为核心的。李纨才能有缺,又不愿得罪人,宝钗碍于身份,且其人智慧有余、威势不足,是以善于调和各方,却少了一股杀伐果断,可消祸端于未萌,难挽大厦于将倾,唯有探春,威严、识见恰到好处,是以凤姐说她“虽是个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换句话说,探春有凤姐的优点,而没有凤姐的缺点。杀伐果断这四字说起来容易,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人人皆知,然而具体操作起来,却往往碍于人情无法进行。像宝玉、凤姐乃至平儿这类有体面的丫头,与探春平时都是嬉笑玩闹的交情,故而探春首先拿这些人开刀,以明理家决心,说明其人绝不肯顾交情而去是非,没有相当的魄力是无法拉下这个脸的。而探春之所以能有这种魄力,是因为她“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被荣誉诱惑,不因诽谤恐惧,依照正确的做法行事,端正自己的心态和言行)的立身处世之道。

君子不器:贾探春的爽朗卓越与寂寞哀伤

探春与赵姨娘

探春相比于黛玉,对外界的赞赏没有什么执念,黛玉在“元春省亲”时,安心大展其才,见元春只命一人一首,便新生失望,听人称赞宝钗,便抑郁不平,这是她对外界的肯定过于看重,而探春在芦雪广连句时,知薛、林、史三人才高,“早已料定没有自己联的了,便早写出来。”其实知道“没有自己联的了”没什么奇怪的,不过说明在作诗这件事上,她有自知之明,可是“早写出来”这一行为,却说明探春对于诗才不及他人一事毫不介怀,且愿意为他人展示才华提供方便,起诗社一事也说明她的心意在于为生活添彩,而不是要显露自己的能耐。另外,他对贾府的治理其实有很多意见,但在没有管家之时,隐而不言,绝不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见识和能耐而越俎代庖。而在管家之时,也仅止于在自己的权限内做事,有人犯了规矩,管事的来回,探春先问“怎么不会大奶奶”,又问“怎么不回二奶奶”,对同事之人充满尊重,对规矩尺度把握得极好,是以黛玉都称赞说她“倒是个乖人,虽然叫她管些事,倒也一步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这就更比凤姐自矜己能而四处揽事,并且作威作福要可贵了。

除了不贪图外界的肯定,她对外界的误解和不合理的批评也毫不在乎。其实贾府对探春有意见的并不多,而最大的意见恰恰来自于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探春曾做过一双鞋给宝玉,赵姨娘知道后“气的抱怨的了不得”,说探春鞋子不做给“正经兄弟”,反而给宝玉这个隔母的。探春却说:“怎么我是该做鞋的人么?环儿难道没有份例的……我不过闲着没有事,做一双半双的,爱给哪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其实无论是给宝玉做鞋还是给贾环做鞋,都不是探春的义务,义务之外的事,本就该是自由的,然而世俗之人“先亲后疏”的意识已然根深蒂固,你可以两个都不给,但给一个不给另一个就是不行,要让人在社会价值之外没有任何个体选择的自由,是以宝玉都认为赵姨娘这么想也正常,因为他自己就拿“亲疏”的理论劝过黛玉,但探春全然不管这些世俗之见,直斥为“阴微鄙贱的见识”。而在理家时,面对赵姨娘的无理要求,即使满心委屈,却能坚定立场,绝不以私废公,任由赵姨娘骂她忘恩负义,也不管旁人是否说她毫无情意。正因为她没有私心,全凭兴致与心中的是非立身处世,故而行事干净利落,没有纠结犹豫。

或许有人觉得探春过于势利,对亲生母亲毫无情面,却对王夫人多有照顾,比如因贾母因鸳鸯拒婚一事错怪王夫人,探春出来替王夫人解围。这种指责是未能真正理解古代的规则,探春首先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女儿,作为妾的赵姨娘即使生了探春,也只是奴才,从道德上来讲,探春就该以王夫人为先,可能又有人会说这种道德是古代的糟粕,可是道德总会根据时代发生变化,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道德观念或者人生追求在后世可能也会被否定,难道我们就能不遵守今天道德或者放弃追求了吗?有些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不得不然的,这种社会环境没有改变,这种道德规范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探春按照是非道德行事,却因为身份问题,因为世上有太多不把规矩放在眼里的人,而会被误解为谄谀无情,正所谓“事君以礼,人以为谄也”。

君子不器:贾探春的爽朗卓越与寂寞哀伤

探春的居所,是大观园中的秋爽斋,她选择此处居住,自是因其性情合乎“秋高气爽”的意境。然而秋爽斋的题额却是“桐剪秋声”,意境与斋名有些反着来,秋声一般指秋风扫落叶的声音,更何况点明是扫桐叶,再加上院子里种着的正是梧桐与芭蕉,所谓“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正是凄楚悱恻的意象。探春的性情,一看便合乎“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豪情,是“秋高气爽”“风霜高洁”般的品性。那何以探春的住所要安排秋天消极的一面呢?这正是因为卓越者多少有些孤独,在深夜独处之时,多少有些不为人所知的苦楚与愁绪。

君子不器:贾探春的爽朗卓越与寂寞哀伤

秋爽斋

探春作为一个庶女,虽然名义上与嫡女同是大家闺秀,可世俗眼光总会有一条透明的玻璃分开嫡庶。问题还在于她亲生母亲赵姨娘是极其不知自重的,因其不自重,贾府之人也颇不把她放在眼里,竟至于丫鬟都敢跟她动手,如此种种,又岂能不令自重自爱的探春尴尬。更甚者,这个母亲完全不替子女着想,而巴不得把子女拖到自己一个层次,一旦看见子女争气,便有一种连子女都要瞧不起我的恐慌,是以贾环在宝玉房里赌钱输了,她骂贾环说:“谁叫你上高抬攀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她好不想着探春之瞧不起她,并不是因为她是个姨娘,而是因为她屡屡行事不讲道理,不知自重。但虽然探春依礼行事,以礼法赋予的身份自处,绝不因为自己是庶女就自怜自贱,可是旁人目光总难免会认为她如此是忘了“庶女”的身份,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她不是像晴雯那样“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她既不心比天高,又不身为下贱,她只是想以本就属于自己的身份立身处世,然而却会无缘无故的遭受这个世界的歧视,当“桐剪秋声”之夜,亦当别有一番感慨吧。

探春是一个独立的人,所有人都知道他可以独当一方,所有人都知道她爽朗明理,所有人也都和她若即若离,既然你坚强,又何必我关怀?是以当他托宝玉买东西时,宝玉颇有些不耐烦,想把事情推给小厮,并拿赵姨娘为了鞋子生气一事岔开话题。而探春生病了,宝玉也仅止于“遣侍儿问切”,并送些水果和书法作品,虽然探春在邀诗社时特意致谢,但了解宝玉的人都知道,这些东西在他是不算什么的,若是黛玉生病,他必会时常亲自探望,设法玩笑。宝玉之不喜欢探春,有时几至于要摆在脸面上了,探春管家时,黛玉这样不轻易许人的人都对她深表赞同,可宝玉听了黛玉的赞赏后怎么说呢?他说:“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她干了好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而已。”再有一次探春说:“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宝玉怼她说:“谁都像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劝你……只管安富尊荣才是。”其实探春说的本是至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处,以善于体贴他人著称的宝玉却不能理解探春。宝玉之不喜欢探春,正如他不喜欢男人和仕途经济一样,觉得热衷世俗事务的人未免染了“须眉浊气”,然而探春,偏偏是个有事业心的女子,故而她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这股子志气,岂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宝玉所能理解的,他自以为贾府就算不如原来,但“凭他短了谁的,也少不了咱们的去”,日后家道衰落,“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心生的悔意中,当有一份是给探春的吧。

君子不器:贾探春的爽朗卓越与寂寞哀伤

迎春、探春、惜春

要说谁理解探春,那就是凤姐还算懂一点,但凤姐只能算是识才,觉得可以引之为臂膀,至于说相知相亲,那时绝没有的,她甚至承认自己有些“私心藏奸”,觉得探春严格管家,可以使府上的人将平时对自己的恨意暂时解了,她可以安排抽身退步,所以后来抄检大观园,她算是被王夫人逼着去的,行事也只是走个样而已。凤姐明白,这个家已经是积重难返。其实又何止凤姐明白,宝钗也明白。宝钗的意思,兴衰胜败本是自然之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无需强求,只要及早对衰败做好安排即可,以免衰败后无法立足。可探春不肯就此放弃,或许她也明白无力回天,但仍欲“挽狂澜于既倒,障百川而东之”,颇有孔子“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气概。可是,她没有帮手,也没有足够的权力去做这些事,她会不会有孔子面对长沮、桀溺的不理解时的伤感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君子不器:贾探春的爽朗卓越与寂寞哀伤

身份有碍、姐妹不亲、更无知心之人,论起最值得一交而又最感孤独的,当推探春莫属了。然而如此之探春,对这个世界终归是善意的。她有小女孩的活泼烂漫,有大丈夫的杀伐果断,有文人的雅致风流,有贤士的见识涵养。这“君子不器”四个字,着落在这位红楼女子身上,竟也毫不违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