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尚魯智深:先入朝為官,後落草為寇,終圓寂於六和寺

水滸傳108位英雄中,

花和尚魯智深,絕對是一個快意恩仇,響噹噹的男子漢,他一生為一個義字行走江湖,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力大無窮,一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花和尚”。

金聖嘆水滸傳魯智深的故事時,曾有段很感人的評語:“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

金聖嘆(1608.04.17~1661.08.07)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主要成就點評《水滸傳》《西遊記》。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連他都說出了花和尚魯智深才是最符合《水滸傳》主題曲歌詞所唱的:“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歷史狹義人物。

相信看過電視劇或者讀過原著的都簡單的瞭解過這位傳奇英雄的人生經歷,下面我帶大家一起迴歸原著,看看他這一生是怎麼度過的!

花和尚魯智深:先入朝為官,後落草為寇,終圓寂於六和寺

簡單概括他的一生就是,即:先入朝為官,後落草為寇,終圓寂於六和寺

他在水滸傳裡一出場就是以九紋龍史進去東京尋他的師父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兩人在茶坊相遇,那時候對於他之前的描述並沒有很多,一開始他就入朝為官當了一個小官提轄,相當於現在的一級警司。

後來他與林沖英雄惜英雄,正所謂不打不相識,兩個人成為了最好的兄弟,也正是因為林沖他也開始了他精彩的人生經歷。

一,先入朝為官

魯智深真名魯達,因在朝任職提轄這一官職,也有人稱呼其為魯提轄,他生來喜歡飲酒,好打抱不平,也是一個暴脾氣,濃眉怒眼長鬍須,一看就是一個惹不起的人物。

說他一生為義字而活也不為過,他好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

就是因為見義勇為。在遇到李忠和史進時,三人去酒館喝酒,聽到隔壁有人哭哭啼啼,這哭聲打擾了他喝酒的氣氛,於是讓人把隔壁的人叫來溫情原由。

一個老漢和一個妙齡女子來到魯智深面前說明了原由,因鎮關西相中這個妙齡女子的美色,想要強行霸佔這個女子,父女兩人無能為力只能躲在一邊哭泣。

花和尚本來就是一個善於打抱不平的人,聽了一個屠戶這般欺負弱小,就問清了地址前去教訓那個鎮關西,誰知鎮關西也不是吃素的,兩人大打出手,由於水平不是一個級別的,鎮關西被魯智深打死不治而亡,從此他也就離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花和尚魯智深:先入朝為官,後落草為寇,終圓寂於六和寺

這種英雄救美的情節沒想到也會出現在魯智深身上,在電視劇中可以看出那個妙齡女子的眼神裡也流露出那份對於救命恩人的愛意,但是兩個人沒有緣分,後面也就沒有太多的交集了,感覺這塊比較可惜吧!

二,後落草為寇

魯智深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剃了頭髮後路遇之前他救過的那對父女,那個妙齡女子已經嫁給了一個員外,經員外介紹他前往五臺山,由於他不受清規戒律的約束,於是就有了著名的“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典故。

後來他又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倒拔垂楊柳,為林沖大鬧野豬林至此他和林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花和尚魯智深:先入朝為官,後落草為寇,終圓寂於六和寺

後來林沖上了梁山,而當時的魯智深因喝酒誤事沒有完成林沖所託成功就下林沖的娘子,他感覺沒有臉在面見林沖了,於是一個人單打二龍山,和楊志一起坐上了二龍山的第一二把交椅,在原著裡還有詩詞提到這件事老形容他們二人:

有智能深助智深,綠林豪客主叢林。降龍伏虎真同志,獸面誰知有佛心。--《水滸傳》

魯智深在二龍山聚集了很多好漢,楊志,武松,張青,曹正等等,手下上千人,就是為了幫助林沖報仇,後來又加入水泊梁山,過起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論稱分金銀的瀟灑生活。

花和尚魯智深:先入朝為官,後落草為寇,終圓寂於六和寺

魯智深的武藝可以說在梁山也能算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一把禪杖無人能擋,天下罕有敵手。對於後來宋江想讓朝廷招安的想法,他,武松,阮氏三兄弟都是不太贊同的,但是為了一個義字,他也隨宋江及梁山眾兄弟東征西討,在征討方臘的時候梁山108將只剩36人活著回來,魯智深對朝廷是深深的失望,不想回朝為官,這個選擇也讓他再與朝廷當官無緣,同時也結束了他落草為寇的生活。

三,終圓寂於六和寺

魯智深本是綠林中人,當初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化作和尚掩人耳目,後來他也逐漸適應了這個打扮和形象,也正是這個身份讓他與佛門的機緣越來越深。

和方臘的最後一站,梁山好漢損失慘重,經過身邊兄弟的相繼死亡,魯智深心灰意冷,留在了六和寺。

大家都知道武松單臂擒方臘這個典故,其實真實原著裡擒得方臘的是花和尚魯智深,原著裡是這麼寫到的:“

卻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幞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草菴,嵌在山凹裡。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拿了方臘,帶到草菴中,取了些飯吃,正解出山來,卻好迎著搜山的軍健,一同綁住捉來見宋先鋒。---《水滸傳》 ”。

花和尚魯智深:先入朝為官,後落草為寇,終圓寂於六和寺

可能是為了塑造武松這個人物形象,所以把這個功勞安在了武松身上。雖然很少的人知道這件事是魯智深做的,功勞是他的,但是對於他看淡功名利祿,看淡生死的人生態度,這件事對於他來說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魯智深的死就像是佛教中的“頓悟”,就像是佛祖坐化,就像“佛祖拈花,迦葉一笑”般自然。

他與《神鵰俠侶》中一燈大師不同,一燈大師曾經是段王爺,因為自己的愛妃與周伯通有染,他成全了兩個人,自己心甘情願的遁入空門,而他被迫加入佛門,一生也沒有守佛門的寺規,喝酒,殺人完全符合自己花和尚的稱號。

他前半生殺孽太重,後來頓悟坐化,也算是了卻了塵緣天下事,得到了佛門的最榮耀的死法也算是終得善終了。

花和尚魯智深:先入朝為官,後落草為寇,終圓寂於六和寺

他戎馬一生,殺人無數,最後圓寂在杭州六和寺,雖然曾落草為寇,後來也被國家追封義烈照暨禪師,也算是沒有背上叛賊的帽子死去。

正所謂是應了佛語中的那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熱血的一生,後來卻選擇悄無聲息的死去,這也許是他真正的體悟到了佛門的真諦,就此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隕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