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瑩潤斑駁的瓷器、

夭矯蜿蜒的書法、

縹緲空靈的山水畫……

宋代的那人那事,

過著“宋瓷一樣精緻的生活”。

——《品清平樂》御見說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宋朝(960年—1279年)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了,當時的宋朝繁華而開放,“八荒爭湊,萬國鹹通”。

不但商業氛圍十分濃郁,文明程度,比其他國家高,可以說是真正的“世界老大哥”了。

宋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高峰期,被歐美學者稱為“東方的文藝復興”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通過最近熱播的《清平樂》,聊聊宋代士大夫雅緻隱逸的生活。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這個浮躁的時代裡,慢節奏的古裝劇需要沉下心來看。不過,小編也因此有了更多時間去留意劇中的宋時生活。

宋代的外交軍事雖積弱不振,但神奇的是其文化可是比盛唐耀眼許多,如山水畫、瓷器、文學等,都在宋代綻放異彩,“宋代美學"甚至很多方面影響到我們現今社會的審美,可謂是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的高峰。

從文學、藝術學者的眼光來看,宋朝在生活方式上已經有一套完整的審美哲學,從服飾、調香、賞花、觀畫、弈棋、烹茶、聽風、飲酒等等生活細節,都能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些文人雅士的愛好與追求,其實與現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學、個人品味極為相似。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宋代美學:服飾裡的講究

其實,宋人除了風雅的愛好與現代人相近外,其服飾也特別具有現代感。

儘管宋代男女服飾,與唐代相比沒有太大變化,服制也都遵從禮制等級,並受到宋明理學的影響,服飾特色還是與唐代大有不同。

宋代的服裝面料色彩多以淡藍、淺黃、青、藕色、淡粉、墨綠與白色這類素雅顏色為主,縱觀宋代服飾,男女皆講求修身。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宋朝的審美更符合如今的主流眼光:以瘦為美。

《清平樂》用其婉約、樸素的服裝讓人耳目一新。

和唐朝相比,宋朝的服飾形制沒有太多改變,女裝上依舊流行“半露酥胸”,在短衣和長裙外加穿一件褙子,就是是民間最普遍的女性穿著。

褙子是宋朝出現的服裝新式樣,相當於一件直領對襟,兩側開叉至腋下,廓形寬鬆的外套,男女都能穿。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雖然有理學的因素,但細看可以發現,宋代婦女的穿著打扮整體類似晚唐婦女打扮,但還是有些微不同,如上身穿著窄袖對襟抹胸、外罩大袖與霞帔。

唐代婦女必備的帔帛,到宋代以後稱為霞帔,質地比唐代帔帛厚實,上頭繡有紋樣並有墜子點綴。宋代女性愛穿的百褶襦裙、寬鬆的宋褲,乍看下和近年流行的女裝穿搭非常類似。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宋朝女子除了在頭髮上裝飾釵、簪、步搖外,還盛行戴花冠,常用桃、杏、荷、菊等四季花卉樣式做在髮髻上,稱為“一年景”。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左宋代皇后畫像,右《清平樂》劇照

皇后頭上戴的是九龍四鳳冠

受冊、朝會等重要場合所佩戴的禮冠

鳳冠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首飾花

品級越高花株越多

主體用龍鳳點綴,鏤空造型極富立體感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面部貼的是珠翠面花飾物

大珍珠貼於額頭

小點的貼於臉頰兩邊

左右眉梢末端靠近髮際處貼一串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在日常的服飾中

外面穿的就是精美的長褙子

配繡花抹胸和齊腰褶裙

這是宋代常見的搭配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左《清平樂》劇照,右宋代日常女子服飾

劇中太后鳳冠霞帔禮服形象

頭冠、服飾妝容極為相似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左宋代太后畫像,右《清平樂》劇照


宋仁宗有一件摯愛單品“雙扣皮帶”,從小到大很多造型都用它搭配。

還有一條正紅色的寬皮帶,能在腰上纏兩圈,和乳白的常服交相輝映。

這兩條高頻率出現的皮帶引起熱議,有人認為皮帶是西人的發明,宋朝時並未出現,“這條紅腰帶是認真的嗎?”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翻翻宋仁宗歷史上的畫像,其實可以明顯看到腰上的皮帶,形制已經和現代的皮帶極為相似。

但在當時,真皮製作的皮帶是奢侈品,只有身居高位的人才有資格用。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宋仁宗頭上這個長翅的幞頭,很多人在問它的用處——主要是為了保持距離,防止大臣們上朝時交頭接耳。

感覺在如今疫情之下,這樣“生人勿近”的造型也很有必要。

宋代人:生活中的講究

《清平樂》的背景在宋朝宮廷,對於風雅生活的描述頗費筆墨,臥室、書房內飾的佈置都參考了古籍。

詩人吳自牧曾在《夢粱錄》中寫道:“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

宋代有錢有閒的士大夫們追求的這四件事,現在依舊是講究“玩家”們在做的。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焚香

劇中,宋仁宗書桌上的顯著位置擺放著香爐,時有嫋嫋青煙飄出。

在宋朝,焚香已經變得十分日常,不僅有昂貴的沉香,甘蔗滓、幹柏葉、茅山黃連等自然香料混合後,也是別有一番香氣。

文人雅士們平時的聚會活動之一,就是點起沉香一同讀書作畫。晚年的蘇東坡就終日與沉香為伴,終日焚香作賦。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點茶

《清平樂》中多次出現飲茶的情節。

點茶器物如下:

貯水甕;爐、釜——煮水;茶巾;漆盤——盛放工具;曲柄鋸子——處理茶餅;碾磨(或小船形茶碾)——研磨茶葉;毛刷——刷茶末;團餅茶葉;茶羅——篩末;茶盒——貯茶粉;茶匙——取茶粉;湯瓶(銀或瓷)——點茶(泡茶);茶筅(竹)——擊拂(攪動茶湯);茶盞(北宋流行黑釉建盞,南宋後漸不用);盞託;茶盤;貯茶瓶

不同於傳統的泡茶,“點茶”是先在碗中放入少許茶葉末,用少量沸水衝調成膏後,再用茶筅快速攪拌茶湯——日本的“抹茶道”就是從此學來。

點茶步驟如下:

1、烤茶:將"蒸青“團餅茶烤軟;

2、碾茶:將烤軟或蒸青好的團餅茶,用研磨磨成茶末粉,遇堅硬時可用曲柄小鋸;

3、篩末:用茶羅細細篩取茶末粉,裝入茶盒內貯存,用毛刷整理多餘的末粉;

4、煮水:將釜置於爐上,加水煮沸,裝入湯瓶;或湯瓶直接放於爐上煮水;

5、點茶:用茶勺取茶末,放入茶盞,用湯瓶注入少量沸水;

6、調膏: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水要噴瀉而入,不能斷斷續續,水呈適中;

7、擊拂:用"茶筅"邊轉動茶盞,邊攪動茶湯,使盞中泛起“湯花”。如此不斷地運筅、擊拂、泛花,使茶湯麵上浮起一層白色浪花,宋人稱為“戰雪濤”;

8、候茶:主人與客人,共同欣賞字畫,或吟詩作對;

9、品茗:將茶盞置於盞託上,奉客,或自飲。

沖泡出茶湯後,士大夫們還有一套“鬥茶”比拼,從茶湯顏色、表面泛起的泡沫等各有一套標準。

簡單科普(主要小編雖好茶但未達到上述品茶的講究)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掛畫

掛畫這件事不僅是士大夫們家庭財力的展示,如果不掛上自己的書畫作品,也要被人在後面嚼舌根。

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在開封、杭州等大城市都有負責租賃名畫、屏風等珍貴物品的“帳設司”,還有專門幫你掛畫、插花的“排辦局”。

每當宴請客人時,花點銀子佈置一番,便能收穫賓客們的交口稱讚。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插花

曹皇后以插花與小姐妹們聚會,堪稱“名媛日常”。

插花是中國的傳統民藝,在宋朝得到了飛速進步和發展。

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宋朝插花不似唐朝那麼富麗堂皇,更注重花朵的線條之美,突出“清”、“疏”,形成清麗疏朗而自然的風格。

《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代講究的生活指南

藝術作品都有美化,大多數的觀眾也不是“考究黨”。

雖然用不著高度還原歷史人物畫像,但是忠實於作品所反映的歷史人物妝容及精神面貌對於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還是大有裨益的。

在這一點上,《清平樂》精益求精的服化道技術還是值得稱讚的。

也可以細細咂摸出其中千年都不會過時的生活之美。


——END——


御見好物

-做有態度的文玩圈子即將上線,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