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台要素市场改革重磅文件 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月9日晚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分类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明确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举措。要放手让一切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中央出台要素市场改革重磅文件 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义研究认为,该《意见》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可以视为国家层面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次整体定调。《意见》所体现的改革力度非常大,可以说是一系列超预期改革红利的开始。

应对疫情冲击 释放改革红利六大看点

目前,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97%以上由市场定价,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一个突出短板。就当前我国面临的内外环境而言,外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国博弈,全球政治、经济、贸易体系面临挑战,内有新冠冲击、经济下行、三大攻坚战等任务和挑战。在全球经贸体系面临挑战以及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意见》体现了谋求改革红利和加大逆周期刺激是两大破局之道。

中央出台要素市场改革重磅文件 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招商证券认为,加大要素自由流动以及要素市场化定价有利于全要素效率的提高,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关键词是“市场化”。综合来,这次《意见》在要素市场的改革方向上有六大看点:

看点之一: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将加速推进。《意见》将加速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同日发改委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盘活存量要素释放经济活力的有力举措。

看点之二: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股票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居首。是政府对于资本市场政策支持周期的延续,《意见》再次强调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本质上是政府对于自2018年年底以来的资本市场政策支持周期的延续。

看点之三: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重要性明显提升。本次《意见》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新增了“数据”要素。重视数据要素的作用本质上是肯定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73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占GDP比重为34.8%。数字经济的崛起叠加新科技周期的来临,将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看点之四:增强有效金融服务供给。聚焦逆周期调节和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本次《意见》是在2015年以来多次提出的“金融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

看点之五: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利率并轨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意见》提出要“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2018年以来,央行报告中对“利率并轨”的相关表述明显增多,反复强调”推动利率两轨合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在政策的指引下,预计贷款利率市场化也将持续推进,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看点之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流动性渠道。本次《意见》第七条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继2014年户籍改革的系列政策的又一深化。有利于促进人才资源的充分流动,优化城镇化格局。同时也对优化人才流动措施有了具体细化。

土地制度与资本市场改革最值得期待

《意见》有关土地要素市场的改革方向引人关注。文件强调,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公共利益征地的相关制度规定。

在各类生产要素中,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政府财政、房价波动、农村发展、社会治理紧密关联。然而土地问题的复杂性也使得其市场化进程面临多重掣肘,发展相对滞后。

融义研究认为,此次《意见》提出的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就是要让农民从城镇化中得到合理补偿,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改变过去“有财产无收入”的窘境,也让城市土地不足的问题得以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住房供需矛盾。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能够真正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

同时,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受到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的制约,难以实现市民化的问题,《意见》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等。

可以预见,户籍制度的改革,将会为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圈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人口迁入和流动,相关的资金、技术等也将结伴而行,有利于核心城市圈的长期发展。

中央出台要素市场改革重磅文件 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资本市场方面,《意见》明确,要制定出台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的意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完善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建设。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这为资本市场下一阶段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就是要夯实要素市场交易基础设施,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引导形成有竞争力的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恰逢新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迎来改革窗口期。

融义研究认为,整体来看,《意见》提出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基调在于发展股权融资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未来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值得期待。对于A股而言,当前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新冠疫情影响,市场面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如果采取传统的经济刺激模式,虽然会在短期内改善经济状态,但是加重了长期悲观。而《意见》体现释放要素改革红利,提高潜在增长率,则能够提升市场对于长期企业盈利增速预期,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长期风险偏好。

总体看,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要素市场的改革滞后,双轨制形成的套利寻租机制长期存在,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也被异化,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还助长了一些不正之风,降低了宏观经济效率。中央此次《意见》提出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与数据要素等方面市场化方向,正是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推动“双轨制”二元结构进一步加快向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体系实现“并轨”,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局面下激发中国长期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