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向朱元璋请缨寻奇人,奇人以虎肉款待并下山助其破处州城

刘伯温向朱元璋请缨寻奇人,奇人以虎肉款待并下山助其破处州城

朱元璋攻克金华城后,拜刘伯温为军师,乘胜追击,浩浩荡荡,直指处州。

处州是进军温州的必经之地,城池坚固,防守严密,农民军攻打了七天七夜,毫无进展。

朱元璋连夜请刘伯温商议军机。刘伯温道:“主公别急,处州城墙用粘土砌成,既厚且韧。五行相克,土最忌水,须用瓯江之水破之。只是此城南临瓯江,城高水低,无法灌水。闻处州城南有一异人,力大无比。主公且宽待几天,待伯温细细寻访。只要能找到此人,处州城便唾手可得。”于是,朱元璋一面派兵围城,一面让刘伯温察访异人。

刘伯温扮成客商,四处打听,一连几天,并无讯息。一日,沿溪而行,偶见溪中矴步旁边搁着一只被大水冲来的破草鞋,其大惊人,询问路人,都说雉鸡岭东村有一猎户。身高一丈二尺,人称丈二春,这样大的草鞋想必就是他的。

依照山里人的指点,刘伯温往东村去找丈二春。翻过几座山,途中,碰到几十人抬着一根木头迎面走来,说这木头是丈二春丢弃的柴冲。

刘伯温继续前行,又一连翻了几条岭。这时,月已东升,隐约看见前面茅屋透出一点灯光。刘伯温忙去叩门求宿。一会儿,有个驼背老婆婆开了柴门,将客人让进屋里。

刘伯温说:“请问老太太,此地可有个叫丈二春的吗?”

老婆婆说:“客官寻丈二春做什么?”

刘伯温道:“实不相瞒,我乃朱元璋元帅麾下军师刘基。久闻丈二春大名,特来拜访,请他共同为国出力。”

老婆婆一听,慌忙下跪:“不知救星驾到,多有怠慢。”说着竟呜咽起来。刘伯温忙将老婆婆扶起说:“老人家,有话请慢慢讲。”原来老婆婆受够了元官的压榨,丈夫被元军抓去服苦役,被活活折磨而死。如今听到朱元璋大兵临境,元朝灭亡的日子快到了,真是百感交集,喜泪盈眶。

当下,老婆婆说:“丈二春正是老身的儿子,日间上山捕虎未归。我儿虽是山野莽夫,也深知爱国大义,但他是个孝子,只为老身还未过世,恐怕不愿离开膝前。军师且住下,让我慢慢开导他。”老婆婆收拾床铺,请客人安歇。

刘伯温满腹心事,哪里睡得着!半夜听到柴门响动,随后进来一人,头如稻桶,身若铁塔,腋下夹着两头老虎,像提着两只猫似的。老婆婆见儿子回来,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儿子果然不愿丢下老母亲离家远去。

丈二春好客,忙剥了老虎皮,将老虎肉剁了后,放在锅里煮。由于劳累,倚着柴堆便睡着了。

天亮后,母子俩摆上虎肉,又烫了一壶酒,热情地招待客人。宾主正吃到兴头,老婆婆走到门前一块挡风岩石旁边,招呼儿子说:“春儿,你能不能把这块岩石推倒,让客官看看你的力气。”说罢,悄悄地闪身蹲在岩脚。

那丈二春好胜,说声:“这有何难!”便放下酒碗,一个箭步闯出门外,伸手轻轻一推,挡风岩立刻倒向一边。这一推不打紧,岩石不偏不倚,正压在他母亲身上。刘伯温万万想不到老婆婆为了解除儿子的后顾之忧,竟毅然舍身,真是又悲伤又钦佩。暗思人心所向,何愁主公大业不成!

丈二春见母亲身亡,痛哭欲绝。刘伯温从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在刘伯温的劝说与安慰下,丈二春也想明白了,他一擦眼泪,拔了一株大树,凿了凿,做成独木棺材,将母亲遗体入殓,然后把棺木草草安葬,立即跟随刘伯温投奔朱元璋,为父报仇。

丈二春来到处州隔江对面的地方,不料城上元兵一阵乱箭射来,密如雨点,丈二春的身上、腿上,多处中箭,但对他都毫无影响,只不过像被针扎一样。丈二春奋不顾身,跃到瓯江里,站在大水门外,双手抓起一只小船,拼命向城内戽水。只见那小船在丈二春手里,恰像戽斗,上下翻滚,起落不停。霎时处州城中水满数尺,城墙崩坍,元兵顿时大乱。农民军乘机猛攻,大兵蜂拥而入。

处州城破,丈二春终因中箭过多而死。直到朱元璋登基后,依照刘伯温奏本,降旨旌表丈二春母子尽忠报国的功绩。青田俚语说:“破了处州城,死了丈二春。”就是指这一段传说。当年刘伯温发现丈二春丢落的大草鞋的地方,叫做“草鞋坑”,现在还这样叫。

选自《刘伯温传说》

流传于浙江温州、丽水等地

项岩松口述

陈志望、杨秉正、周文锋搜索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