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喊你補足「蛋白質」!它是抗病毒的關鍵營養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多位專家提出,防病除了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社交距離外,加強飲食營養也極為重要。其中,蛋白質對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把蛋白質稱為“抵抗病毒最關鍵的食物”,建議疫情期間要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攝入。

蛋白質,生命的基石

蛋白質一詞,源於希臘文的“Proteios”,是“頭等重要”的意思。

早在1838年,荷蘭科學家格利特·馬爾德就發現,有生命的東西離開蛋白質就不能生存,因此蛋白質一直被譽為“生命的基石”。

張文宏喊你補足「蛋白質」!它是抗病毒的關鍵營養

蛋白質是除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外,人體最重要的三大能量營養素之一。它由氨基酸線性排列構成,就像“一顆顆氨基酸的珠子串成了一條蛋白質項鍊”。

根據《2002~2012年中國居民能量營養素攝入狀況及變化趨勢》報告,在20世紀50~70年代,缺乏蛋白質導致的營養不良是我國居民的主要營養問題之一。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逐步增加,人均蛋白質攝入量已基本充足。

但從飲食結構來看,人們從豬肉等肉類中獲取的蛋白質偏多,而從蛋類、奶類、水產品等低脂動物性食物中獲得的蛋白質嚴重不足,造成攝入的脂肪、膽固醇等可能過多,增加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風險。

張文宏喊你補足「蛋白質」!它是抗病毒的關鍵營養

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氨基酸有20種,其中有8種是人體需要且自身不能合成的,只能靠食物攝取,被稱為“必需氨基酸”。

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人體後,會被蛋白酶“切”成氨基酸或短肽,以便吸收進入血液;氨基酸在細胞核糖體中重組成人體需要的蛋白質,用於機體組織的構建及修補。

這個過程中,氨基酸的構成越接近人體蛋白質,就越容易被消化吸收和利用。肉、禽、魚、蛋、奶中的動物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合適,因此屬於優質蛋白。

一般情況下,肉類中蛋白質的消化率為92%~94%,奶類中的為97%~98%,雞蛋中的可達98%左右,而穀物、蔬菜、水果中的植物蛋白消化率普遍在80%以下。

不過,植物蛋白中的大豆蛋白比較獨特,屬於優質蛋白。若直接吃黃豆、黑豆、青豆等豆類,蛋白質的消化率僅有60%,但加工成豆腐等豆製品後,消化率可達92%以上。

蛋白質的四大功用

近日,印度一項涉及1226人的調查顯示,缺乏蛋白質會引起各種健康問題。在身體成長的各個階段,若蛋白質攝入不足,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 兒童缺乏蛋白質主要表現為生長髮育遲緩、消瘦、體重過輕等;
  • 成年人可出現疲乏無力、體力下降、水腫、傷口癒合慢、皮膚黯淡粗糙、脫髮、免疫力不足等症狀;
  • 老年人則可能引起肌肉衰減綜合徵,出現步履蹣跚、平衡障礙等情況。

1:細胞更新和修復的必備“原材料”

人體中蛋白質的含量僅次於水分,是大腦、內臟、血液、骨骼、皮膚、肌肉、毛髮的重要組成部分。

膠原蛋白可以讓肌膚更有彈性和光澤,血紅蛋白負責給各組織器官運輸氧氣,骨膠原蛋白保持骨骼韌性等。

張文宏喊你補足「蛋白質」!它是抗病毒的關鍵營養


機體若缺乏蛋白質,就不能保障正常代謝或發揮功能,因外傷等因素被破壞的組織也不易修復。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會損傷多種臟器細胞。一些新冠肺炎患者能否挺過“恢復器官功能”這一關,蛋白質攝入情況的影響很大。

2:免疫力的生理基礎

蛋白質是維持良好免疫力不可或缺的生理基礎之一,人體各種免疫細胞都由蛋白質組成,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和C反應蛋白等免疫分子,本質上也都是蛋白質。

張文宏喊你補足「蛋白質」!它是抗病毒的關鍵營養

當人體抵禦外來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入侵時,免疫系統的成分會被激活和大量消耗,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機體的抗感染免疫能力和免疫系統內部調節能力就會下降,從而導致感染惡化。

3:生理功能的調節劑

人體正常運行離不開酶和激素,兩者都直接或間接與蛋白質有關。

  • 酶是化學反應的催化劑,當其含量充足,相應的化學反應能快捷地進行,人就精力充沛。
  • 激素是確保各器官正常代謝的“指揮官”,例如,生長素能促進生長髮育,甲狀腺激素能增強代謝過程,胰島素能降低血糖等。

4:維持生命的能量來源

內臟活動、肌肉收縮及生長髮育等生命活動,都需要源源不斷的能量供應。人體每日所需的能量中,有10%~15%來自蛋白質。

營養專家教你科學補充蛋白質

人們在攝取蛋白質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均衡合理的原則。對普通人群而言,蛋白質攝入足量即可,並不是越多越好。

正常情況下,人體不能儲存蛋白質,多餘的需要隨尿液排出體外,攝入過多就會增加腎臟負擔。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人每天應攝入富含優質蛋白的畜禽肉類40~75克、水產品40~75克、蛋類40~50克,大豆和堅果類25~35克,奶及奶製品300克。

1.成長髮育期的兒童和青少年、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消化能力減弱的老年人、免疫力差或虛弱的人、手術後康復期的病人,要尤其重視蛋白質補充。如果日常飲食無法滿足,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蛋白質補充劑。

2.肥胖超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人群,應儘量選擇魚、蝦、雞、蛋、奶、大豆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張文宏喊你補足「蛋白質」!它是抗病毒的關鍵營養

3.腎功能不全、肝功能損傷、蛋白質過敏等人群則要在醫生指導下限制或減少蛋白質攝入量。

4.健身人群,為提高肌肉中蛋白合成效率,往往需要增加蛋白質攝入,但額外補充劑量最好不超過每公斤體重0.25克的標準。

除了蛋白質,維生素A、E、C、D,鈣鐵鋅硒等礦物質,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以及膳食纖維、益生菌、益生元等,對免疫力也非常重要。

在保證優質蛋白攝入的基礎上,主食增加全穀物、薯類等粗糧的佔比;蔬果要新鮮豐富,適當增加菌藻類的攝入;長期吃素者應多吃一些豆製品;每天補足1.5升~2升水,均衡膳食才能維護健康。

想保持免疫系統強大而穩定,需要有良好的生理基礎和心理狀態。

除了保證均衡充足的營養,還要堅持科學有序的作息、保持平和健康的情緒以及適宜的環境,改變吸菸、喝酒、熬夜等損傷免疫力的不良習慣。

中老年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和感染性疾病的高發人群,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接種疫苗或服用調節免疫力的藥物。

張文宏喊你補足「蛋白質」!它是抗病毒的關鍵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