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社會的陷阱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忍不住買買買?



假如有一天,你起床後發現自己一絲不掛地,整個家裡都空空如也,只剩下牆,你怎麼想?

這是電影《一百樣東西》的一幕,保羅和託尼是從小到大的好朋友,在聚會上喝多了打賭:

從明天開始一無所有,每天只能拿回一樣東西,持續一百天,看誰先認輸。

輸的懲罰是將自己一半的財產分給員工。

想想就刺激。

當保羅和託尼全裸著從空蕩的房間醒來,不得不參與賭賽。

於是兩個裸男不得不在雪地狂奔,去取回他們第一件東西。

聰明的託尼和保羅第一天拿回的是長款大衣,保暖又遮羞。

剛開始兩人都非常不適應,沒有手機/缺乏娛樂,託尼將頭髮當命根子呵護,在黑板上寫下一件件準備拿回的東西,第二件就是他的生髮劑;保羅在家裡癱著,無聊到對著鏡子哈氣,甚至舔牆壁,卻粘住自己的舌頭。


消費社會的陷阱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忍不住買買買?

第一樣東西


但慢慢地,兩個人開始適應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的原始生活。

託尼用簡單的幾樣東西和車庫小姐姐吃起了燭光晚餐,浪漫極了。

購物狂保羅再也不想買東西了,他開始享受洗衣做飯的日常生活。

這部影片是對過度消費的反思,它向我們發問:為什麼我們要不停地剁手?

很顯然,我們已經進入到廣告社會,大街小巷放映著各式廣告,從公眾號到抖音,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慫恿我們消費。

我們是怎麼一步步陷入消費主義之中呢?


電影中保羅有一個叫娜娜的情人,實際上娜娜只是手機軟件,卻能根據保羅的喜好不停地推薦保羅買買買。

保羅的夢是娜娜,那現實中的夢呢?

廣告悄悄地為我們造了一個夢,然後不管我們是否會實現這個夢。

比如健身夢。

小林身材圓潤,低下頭,他的目光無法越過發福的肚子看到他的腳尖。每每摸著大肚子,小林總會羨慕擁有六塊腹肌的男人。

健身教練忽悠小林:只要你報我們的健身班,彭于晏的身材不是夢!

辦卡時候,小林看著彭于晏的照片,想著:一年後,我就是這樣的身材。


消費社會的陷阱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忍不住買買買?

彭于晏


小林頭腦一熱,花了4500塊報了一年的健身班。

教練笑容滿面:我會指導你健身的。

小林第一次去健身累得跟狗似的,第二天死活睜不開眼。好不容易爬起來了,全身痠痛,動都不想動。

漸漸地,小林一拖再拖,每次都藉口自己工作太忙,其實他寧願躺在床上刷抖音,也不想去健身房。

一年後,小林沒有變成彭于晏。

退卡時,小林數數這一年,他一共就去了3趟健身房,平攤下來每次健身1500,小林心疼極了。站在體重秤上,他還胖了十斤!

小林告誡自己:以後再也不健身了!

小林不是一個人,還有無數人跟他一樣陷入健身的美夢之中。

鋪天蓋地的廣告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外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身材!

我們手中的健身卡,就是我們通往六塊腹肌和馬甲線的鑰匙。

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真相是我們可能只去過健身房一兩次,第三次是處理過期手續,然後被教練忽悠地再辦了一次卡。

我們花錢做了一個健身的白日夢。

除了健身夢,還有減肥夢/知識夢/養生夢······

我們以為花錢買到了夢想,結果卻是一個泡泡夢,一戳就爆了。


託尼喜歡買名牌,因為能彰顯他的身價。

現實中,我們也熱衷於各種名牌。

因為廣告造夢後,還捕捉了我們的心理:基於人際關係的虛榮和競爭心理。

小許熱衷於各種大牌美妝/衣服包包。

因為同事買了最新款的包包,小許咬咬牙,花了半個月的工資買下了那個包包。

可是用了幾天小許就放進衣櫃了,因為揹著昂貴的包包擠地鐵,她會心疼。

小許真的喜歡那個包包嗎?

不,她只是因為別人擁有了那個包包,她才想購買。

如果同事換的是另一個品牌的包包,小許可能會選擇另一款包包。

這個包包能帶給小許什麼呢?


消費社會的陷阱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忍不住買買買?


他人羨慕眼光的滿足感,說白了就是虛榮心。

買了以後小林安慰自己:這個包包值得我花錢購買。

然後供奉著昂貴的包包,過上吃泡麵的日子。

這是名牌帶給我們的"禮物"。

除了虛榮,還有競爭。

還是小林,他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他絕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週六上午上外教課,下午請家教老師補習語文和數學,晚上去琴行學鋼琴。

週日參加研學,在旅遊中學習知識,拓展視野/增長見識。

總之,要讓孩子的生活填滿充實。

小林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僅成績好,還多才多藝,見識廣博。

但小林從來沒有問過他的孩子喜不喜歡上這門課。

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補習班,小林非常恐慌,生怕孩子落後,所以不停地讓孩子上補習班。

全中國又何止一個小林呢?

我們骨子裡的競爭心理使我們不想落後於其他人,於是,別人擁有的好東西,我們也想擁有。廣告利用虛榮和競爭兩個心理,叫囂道:不買你就不會被人羨慕!不買你就會落後啦!

我們花錢買到了虛榮和競爭。


電影中的保羅和託尼為什麼敢不停地購買呢?

因為他們兩個是公司的老闆,他們可以大膽地消費。

但現實中,我們往往做不到。

這時候,廣告商又來了。

他們說:我們要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他們說:我們可以分期付款!平攤下來等於不要錢!

他們說:現在沒錢沒關係,只要你努力,你很快就能變有錢!

我們被忽悠得忘記東南西北,對著購物車輕輕地按下付款。


消費社會的陷阱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忍不住買買買?


我們自信滿滿地超前消費,我們知道,只要我們努力奮鬥,我們就可以購買這些東西!

就好像,拿著五萬年薪的我,花了一萬塊買了iphone11,每個月省吃儉用,我再努力努力,明年工資漲到二十萬,還怕我還不起貸款嗎?

然而現實往往是,明年可能拿著六萬塊地工資,漲了一點,但我又忍不住買了lv。

最後我荷包空空,餓死在房子裡。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我們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物品。

結尾時候,託尼對車庫小姐姐說:"我全部家當都在這了,我按照東西重要程度排好序了。你看到的,這五樣東西都在這。沒有他們我不能活。"

小姐姐疑惑道:可我只看見四樣東西。

託尼深情地看著小姐姐。

小姐姐就是託尼最重要的"東西"。


消費社會的陷阱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忍不住買買買?

託尼跟小姐姐表白


也許,我們也可以數數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樣東西。

當我們意識到什麼對我們是重要的,我們就不會傻乎乎地被廣告欺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