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所传内丹实修功法详解

《灵宝毕法》是第一部系统阐述内丹术功法及理论的书藉,共三卷,署钟离权著,吕岩传。吕岩就是吕洞宾,师从钟离权。他们都是被神话了的历史人物。《灵宝毕法》所记载的实际修炼方法分七个步骤:

吕洞宾所传内丹实修功法详解

钟离权

第一,"匹配阴阳":书中认为,人体有一种"气液相生"的内生昼夜节奏,即:"子时肾中气生",卯时肾气至肝,午时肾气至心,"积气生液";"午时心中液生",酉时心液至肺,子时心液至肾,"积液生气","周而复始"。这是一种与自然界的节令变化相应的体内周期性生理变化,它保证了人体的健康状态。但人类的七情六欲,耗散了肾中之真,扰乱了气液相生的自然节奏。加之,吸入的气体不能在体内存留,而元气则随呼而出,于是,"气散难生液,液少难生气"。恢复气液相生的自然节奏的方法,是在卯时气旺的时候采用腹式呼吸,"多吸天地之正气以入,少呼自己的元气以出",使呼吸"多入少出,强留在腹","闭气而生液,积液而生气",这就是所谓"匹配阴阳"的炼法。从中不难看出,早期的内丹术练法,还带有《抱朴子》闭气胎息法的痕迹。

第二,"聚散水火":是紧接在"匹配阴阳"之后的练功步骤。书中认为,每日黎明前,是肾气下传膀胱的时候。膀胱是"津液之府",气入液中,阳气微弱难升。此时,应当"养而伸之,勿使耗散",练功方法是:"披衣静坐,以养其气。绝念忘情,微作导引,手脚递互伸缩三、五下,使四体之气齐生,内保元气上升,以朝于心府"。每日傍晚日没以后,是"心液下入,将欲还元,复入肾中"的时候,也是"阴盛阳绝之时"。书中认为,人体多病,往往由于"阴阳不和,阳微阴多",为了保持健康,应当在这个时候,阴中求阳,"昧而明之,勿使走失",练功方法是:"入室静坐,咽气搐外肾"。咽气的目的是"纳心火于下";搐外肾的目的是"收膀胱之气于内",使心火、膀胱之火与肾气之火,"三火聚而为一, 以补暖下(丹)田,无液则聚气生液,有液则炼液生气",所以叫做"聚火"。而晨起导引活动叫做"散火"。把早晚练功一并称呼,所以叫"聚散水火"。

吕洞宾所传内丹实修功法详解

吕洞宾

第三,"交媾龙虎":"龙虎"是内丹术常用的术语,龙指"真水",虎指"真气"。书中认为,每日子时,肾中气生,午时肾气到心,"积气生液",肾气所以能生液,是因为"气中有水","其水无形",名为"真水",即"龙";每日午时,心中液生,子时心液到肾,"积液生气",心液所以能生气,是因为"液中有气","其气无形",名为"真气",即"虎"。为了延年益寿,促进健康,应当通过特定的练功来"催化"这一"气液相生"的过程,功法即"龙虎交媾":当午时肾气到心时,"神识内定,鼻息少入迟出,绵绵若存,而津(唾液)满口咽下。自然肾气与心气相合,太极生液"。

第四,"烧炼丹药":这是借用炼丹的术语以比喻静功内炼的过程。前面"交媾龙虎"的练法,又称"采药",可比炼丹的第一步要收集冶炼的矿物(药物),因为进一步内炼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媾龙虎"如法行功三百日后,"大药"已成,可进行"烧炼"。选择子时前行功,因为这段时间内"气液将欲还元",而此时,"脾气旺而肺气盛,心气绝而肝气弱",真气本从阳气相合而生,"阳气既弱,而真气无所恋","采合必于此时,神识内守,鼻息绵绵",微微收缩腹部肌肉,使脐肾之间产生热感。若热感较强,"微放轻勒";若热感不显,则加强腹肌收缩力。这叫做"勒阳关而炼丹药"。此段功法与"交媾龙虎"配合进行。书中认为,这种练法可以"和合气水而入黄庭"。

吕洞宾所传内丹实修功法详解

吕洞宾

第五,"肘后飞金晶":此段功法实际上是诱发循经感传,沿督脉自下而上循行入脑的过程。"金晶"是感传现象的喻称。前段功法,腹部产生热感,已具备发动感传的条件。练功选择丑寅时,此两时辰是"肾气交肝气"的时间,要在"未交以前,静室中披衣握固,正坐盘膝",先向前弯腰,使腹部松垂("蹲下肚腹"),然后,收腹挺胸,头微后仰,同时体会以前在脐腹部产生的热感,现在由尾间穴(尾骨端长强穴)沿脊柱上升,"似火相似"。先使热感在腰骶部蕴积强化,即:以意念结合脊柱挺伸时的脊肌收缩力"后闭夹背双关"(本书以十二胸椎、五腰椎加骶椎为夹脊双关。九椎为一关,上九、下九,合称双关,共十八节),使热感"拥在夹脊,慎勿开关"。待"甚热气壮",然后,"渐次开夹关,放气过关",此时仍须仰头,以意念结合颈肌收缩力"闭住"上关(第一胸椎部),"慎勿开之"。得"热极气壮",然后,"渐次开关入顶,以补泥丸髓海"。大约须练功一百天,可诱发并引导这种"热流"性状的循经(督脉)感传"遍通十八节而入泥丸"。

"交媾龙虎"等前三段功法,腹式呼吸(闭气留腹)入静诱导、导引、调息,是为诱发感传打基础,所谓"养就真胎而成大药",机理是"肾气与心气相合",作用部位着重在中宫黄庭(中丹田)。整个练功过程,术语上叫做"下(丹)田返中(丹)田";"勒阳关烧炼丹药",使脐肾间产生热感,"使气不上行以固真水",术语上叫做"中田返下田",此时,感传的发动,已露朕兆;"肘后飞金晶",诱发并引导感传沿督脉上升而达泥丸,术语上叫做"下田返上田"。上面五个阶段的总体功法,称"三元用事",内部变化过程,称"三田返复"。这是内丹术的核心部分。以后的练法,相对比较容易。感传上头最难,一旦已通达泥丸,基础即较牢固,以后只要练功不懈,日积月累,不难深进。

吕洞宾所传内丹实修功法详解

吕洞宾

第六,"玉液还丹":"玉液"指唾液。此段主要是吞咽唾液的练法,叫做"咽法炼形",是为引导已经升达泥丸的感传,沿头面、胸腹部的前正中线(任脉)返回感传的发轫点——中宫黄庭打基础的预备功法。操作是:"以舌搅上腭两颏之间,先咽了恶浊之津,次退舌尖以满玉池(口腔),津生,不漱而咽"。如果唾液分泌很少,"但以舌满上下而闭玉池,收两颏,以虚咽而为法",即以咽气模拟咽液。书中认为,"气中自有水"。这种练法可以"灌溉丹田",旺盛真气,为"金液还丹"功法奠定基础。咽液法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功法,前面五段功法中都可结合进行。内丹术的各阶段练法,也不是截然分割的,而是交叉接替的,比如子时练"烧炼丹药"功夫,午时仍应兼练"交媾龙虎"功法,即:"炼药"与"采药"相兼进行。这样,效果更佳。当行"肘后飞金晶"功法时,可停止午时"采药",而改练"玉液还丹",即插入于"肘后飞金晶"锻炼过程中相兼进行。

第七,"金液还丹":"金液"指肺液,肺在五行属金,故称肺液为金液。但这里对金液的论述,是古人对任督脉循经感传机理的解释,如述:"所谓金液者,肾气合心气而不上升,熏蒸于肺,肺为华盖,下罩二气,即日而取肺液,在下田自尾闾穴升上,乃曰飞金晶入脑中,以补泥丸之宫。自上复下降,而入下田,乃曰金液还丹。"可见,所以把金晶来命名沿督脉上升的感传,是因为古人认为,静功诱发的感传,乃是肺液的精微物质(金晶)的动态变化过程。"晶"与"丹",名异而义近,凝液成晶,即炼药成丹,故金晶实际为金丹之异名。感传本从下丹田发轫,沿督脉逆行而上达巅顶(飞金晶入脑),再从巅顶部沿任脉而下,复归于下丹田,故称为金液还丹。"还丹"之义为"还金液于下丹(田)",或"金丹(晶)返还"之义。

吕洞宾所传内丹实修功法详解

钟离权与吕洞宾

上段玉液还丹练法,在吞咽唾液向下的时候,要使意念随液团下行,以引导感传沿任脉向下。金液还丹练法是在此基础上对感传作进一步的引导,练法:取盘膝坐势,先强化循督感传,使躯体先前俯而后挺伸,当感传沿督上升时,"绝念忘情"(即进一步深化入静状态),"内观"感传的循行。当感传升达颈部时,"略昂头偃项",暂阻感传的上行,以蕴积感传的动势,强化其温热感应,待"颈下如火,方点头向前,低头曲颈",放感传冲顶而上,复从头顶沿头面前正中线而下达口区,"退舌尖进后,以抵上颚",此时唾液分泌增多,并可自觉唾液有甘香"奇味",舌下唾液"不漱而咽",引导感传继续沿任脉下行,经中宫入下田。上述过程,可反复锻炼。也可兼行"金液炼形",其法为:当感传复归下田,再以意念引导感传沿原路(任脉)逆行而上,扩布全身。

书中认为,功夫到达金液还丹,可获最佳的保健效果,所谓阳精成体,神府坚固,四时不畏寒暑,神采变移容仪"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