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學中命門的關鍵作用

"命門學說"是《難經》第一次提出的,如述:"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繫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見《難經.三十六難》)命門學說是重要的中醫基本理論,但《難經》所述命門位置,一直存在爭議。明代著名養生學家張介賓(字會卿號景嶽)《類經附翼.三焦包絡命門辨》一文,對《難經》所述命門部位提出質疑:"右腎為命門,男子以藏精,則左腎將藏何物乎?女子以系胞,則胞果何如而獨系右腎乎?此所以不能無疑也。"

養生學中命門的關鍵作用

張氏這一疑問,在歷代醫學著作中未能找到答案,但氣功文獻卻給予他以重大啟發。他說:"予因歷考諸書,見《黃庭經》日: 上有黃庭下關元,後有幽闕前命門。又曰:閉塞命門似玉都。又曰:丹田之中精氣微,玉房之中神門戶。梁丘子注曰:"男以藏精,女以約血,故曰門戶。"又曰:關元之中,男子藏精之所。元陽子曰命門者,下丹田精氣出飛之處也。是皆醫家所未言,而實足為斯發明者。"(梁丘子即白履中,《唐書.隱逸傳》有《白履中傳》,說他"居大梁城時,號梁丘子"。)說明晉唐時期的氣功家,對命門已有深刻的認識。張介賓自述其"細詳諸言,默有以會",他認為,氣功文獻中所說的氣海、丹田,即醫學書籍中所說的血室,它們都是指的命門。

養生學中命門的關鍵作用

張介賓又參閱王叔和《脈經》"腎以膀胱合為府,合於下焦,在關元后,左為腎,右為子戶"之說,認為子宮(子戶)即命門。不過,他所說的"子宮"乃是與生殖功能有關的重要部位,為男女所共有,不是現代解剖所說的子宮。他說:"夫所謂子戶者,即子宮也,即(《黃庭經》所述)玉房之中也,居直腸之前,膀胱之後,當關元、氣海之間,男精女血,皆存乎此,而子由是生,故子宮者,實又男女之通稱也。道家以先天真一之炁藏乎此,為九還七返之基,故名之曰丹田。醫學以衝任之脈盛於此,則月事以時下,故名之曰血室。葉文叔曰:人受生之初,在胞胎之內,隨母呼吸,受氣而成。及乎生下點元靈之氣,聚於臍下,自為呼吸。凡人之生,唯氣為先,故又名氣海。然而名雖不同,而實則一子宮耳。"他認為,這個部位是男精女血施攝之門,"及胎元既足,復由此出,其出其入,皆由此門,謂非先天立命之門戶乎?"而出生以後,"則三焦精炁皆藏於此。故《金丹大要》曰:'炁聚則精盈,精盈則炁盛' 。梁丘子日: '人生繫命於精'。《珠玉集》曰: '水是三才之祖,精為元炁之根'。然則精去則炁去,炁去則命去,其固其去,皆由此門,謂非後天立命之門戶乎?"這是張氏對命門之義所下的註腳。

養生學中命門的關鍵作用

在這個基礎上,張介賓又進一步提出"命門屬腎"而又"總主乎兩腎"這一精闢的論述。有關這一論述的主要依據,來自於內丹術的理論。他說:"腎藏者,主先天真一之,北門鎖鑰之司也。而其所以鎖鑰者,正賴命門之閉固,蓄坎中之真陽,以為一身生化之源也。此命門與腎,本同一氣。道經謂此當上下、左右之中,其位象極,名為丹田。夫丹者,奇也,故統於北方天一之藏,而其外腧命門一穴,正是督脈十四椎中, 是命門原屬於腎,非又別為一府也。……命門象極,為消長之框紐,左主升而右主降,前主陰而後主陽。故水象外暗而內明,坎卦內奇而外偶。腎兩者,坎外之偶也;命門一者,坎中之奇也,一以統兩,兩氣包一。是命門總主乎兩腎,而兩腎皆屬於命門。"張介賓由此得出結論:"故命門者,為水火之府,為陰陽之宅,為精氣之海,為死生之竇。若命門虧損,則五藏六府皆失所恃,而陰陽病變無所不至。此誠性命之大本。"

養生學中命門的關鍵作用

在《類經附翼.大寶論》中,張介賓又進一步根據內丹術理論中的"臍為命蒂"及胎息之說,提出"臍接丹田(命門)"的說法。如述:"人之初生,生由臍帶,臍接丹田,是為氣海,即命門也。所謂命門者,先天之生我者,由此而受;後天之我生者,由此而栽也。夫生之門即死之戶,所以人之盛衰安危,皆繫於此者,以其為生氣之源,而氣強則強,氣衰則病,此雖至陰之地,而實元陽之宅。"生門、死戶,也系道經的說法,如《黃庭經》稱臍為生門,後世道經又有死戶及生殺舍之稱。張氏通過臍接丹田之說,進步強調命門這一部位對生命的重要性。在《真陰論》中,張介賓作了補充論述。他說:"五液皆歸乎精,而五精皆統於腎,腎有精室,是為命門,為天一所居,即真陰之府。精藏於此,精即陰中之水也,氣化於此,氣即陰中之火也。"又說:"命門之火,謂之元氣;命門之水,謂之元精。"元精之說,出自內丹術理論;元精化元氣之說,也與內丹術"煉精化氣"的理論有關。

養生學中命門的關鍵作用

此外,明末趙獻可《醫貫》一書,論命門也有突出見解。他認為,腎與命門的部位符合坎卦的形象:命門在兩腎中間,有如兩陰爻中夾一陽爻。他說:"命門即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當一身之中,《易》所謂一陽陷於二陰之中。"他還認為,命門即內丹術中所論的黃庭、玄牝。並以此論證命門為人身的"小心"與五臟之根。如述:"命門無形之火,在兩腎有形之中為黃庭,故曰,五臟之真,惟腎為根。而所謂一貫也,浩然也,明德也,玄牝也,空中也,太極也,同此一(命門)火而已。"他把命門放在養生與治病的首位,他說:"夫既曰立命之門,是火乃人身之至寶。何世之養身者,不知保養節慾,而日夜戕賊此火?既病矣,治病者,不知溫養此火,而日用寒涼以直滅此火,焉望其有生氣邪?"趙氏所論,受內丹術理論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養生學中命門的關鍵作用

清代徐靈胎的元氣論,則總括以上諸家論述,言簡而意賅,如述:"至所謂元氣者,何所寄耶?五臟有五臟之真精,此元氣之分體者也。而其根本所在,即道經所謂丹田,難經所謂命門,內經所謂七節之旁,中有小心。陰陽闔闢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無火而能令百體皆溫,無水而能令五臟皆潤,此中一線未絕,則生氣一線未亡,皆賴此也。"(見《醫學源流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