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泡個熱水澡,心血管疾病會減少

未病先防,康加中華。

有效防治心血管病不僅對中國來說困難重重,從世界範圍上來說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除了臨床治療以外,生活方式的干預也是重中之重。

為健康,做加法 | 每天泡個熱水澡,心血管疾病會減少

近日,發表在《Heart》雜誌上的一項長期研究表明,經常洗澡可以降低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研究表明,“頻率”越高,對心血管的保護越好,每天洗一次熱水澡似乎比每週洗一兩次更具保護作用。

為健康,做加法 | 每天泡個熱水澡,心血管疾病會減少

之前已有研究證明了盆浴暴露的熱量是預防CVD的潛在手段。熱暴露對糖尿病控制的影響最早是從1998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提出的,該報告要求八名2型糖尿病參與者每天在浴缸中洗澡30分鐘,每週6天,共3周,結果發現,參與者的平均空腹血糖降低了20%,平均糖基化血紅蛋白降低了10%。後來的前瞻性研究還報道了其對血壓和體重控制的進一步影響。但它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長期影響,包括心臟病發作、心源性猝死和中風,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謎。

Laukkanen等人採用了一項基於人群的為期6年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表明,桑拿浴與降低心臟猝死和致命性CVD的風險有關。然而,盆浴對心血管健康的益處尚待觀察調查。浴缸沐浴可提供水壓,增加中風量和心輸出量,並降低總的外周血管阻力。它還與良好的睡眠質量和自我評估的健康有關。相反,它也可能與猝死相關,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由於體溫的快速變化引發的意外溺水或心臟病發作,或者中風患者導致汗液無法控制體溫升高引發的中暑。

為了進一步探索這個問題,

該研究團隊進行了基於日本公共衛生中心的研究隊列I是一項基於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根據國家名稱,來自五個公共衛生中心地區(秋田,巖手,東京,長野和沖繩)6159540-59歲的日本成年人。由於沒有發病率數據,因此將東京的參與者排除在外,使用了45168名符合隨訪條件的參與者進行本次分析。

在1990年開始這項研究時,約有43000名參與者完成了一份關於他們洗澡習慣和潛在影響因素的詳細調查問卷:生活方式,包括運動、飲食、酒精攝入、體重(BMI)、平均睡眠時間、病史和當前藥物使用情況

至2009年12月底,每個參與者都被監測到死亡或完成研究,以先到者為準,最後以30076人為基礎進行分析。

在隨訪期間,發生了2097例心血管疾病事件:275例心臟病發作;53例心源性猝死;1769例中風。

在排除了潛在影響因素後,對數據的分析表明,與每週一至兩次泡澡或根本不泡澡相比,每天洗熱水澡可以降低28%的心血管疾病總風險,降低26%的中風總風險,而浴缸浴的頻率與心源性猝死的風險增加無關。

對優選水溫的進一步分析表明,溫水和熱水的總心血管疾病風險分別降低了26%和35%。但總體卒中風險與水溫卻並沒有顯著相關性。

為健康,做加法 | 每天泡個熱水澡,心血管疾病會減少

根據浴缸洗澡頻率計算的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卡普蘭-邁耶累積自由比例曲線

本次研究的優勢包括前瞻性設計,冠心病和中風發生率的系統性註冊,使用來自一般人群的大量樣本以及較長的隨訪時間。大樣本量和長期隨訪使研究人員能夠在排除早期心血管事件參與者後進行分析,這減少了因果關係逆轉的可能性。儘管如此,該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限制

一、有關浴缸沐浴頻率的信息僅在基線時獲得,因此,參與者可能在隨訪期間改變了他們的頻率。

二、由於發現經常在浴缸裡洗澡的人受過高等教育,並且是上班族,因此浴缸洗澡的頻率可能是較高社會經濟狀況的行為標誌。但是,浴缸沐浴與患病風險之間呈負相關,在調整了這些社會經濟變量後,CVD結果仍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研究人員也沒有詢問較少在浴缸中洗澡的原因。對於某些人來說,這可能是由於疾病或疾病可能增加CVD的風險所致。但在排除發生CVD或在基線5年或10年內死亡的參與者後,浴缸洗澡頻率與總CVD風險之間的關聯並沒有實質性改變,仍然具有統計學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