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被雙十一“矇蔽”是時候清醒一下了

別總被雙十一“矇蔽”是時候清醒一下了

自2009年開始,每年的“雙十一”就變成了一個固定的節日,像是一種類似春節的全民狂歡,只不過不同之處在於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而“雙十一”是衝動消費的“剁手日”。

說到這兒有人可能會反駁,“我們買的本就是日常所需,何來衝動消費?”,我想問,那一年高於一年的上億銷售額難道還不能說明衝動消費的成分越來越多嗎?

如果你不服,那麼我們一起看下這幾組數字,2018年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突破100億銷售額僅用了2分05秒,破500億銷售額的時間為26分03秒,破1000億銷售額的時間為1小時47分26秒,破1500億銷售額的時間為12小時08分40秒,破2000億銷售額的時間為22小時28分37秒。

如果你還感覺不到“衝動”,我們再來看下2018年銷售額對比於往年的數據:

2018年天貓雙十一僅用了15小時49分39秒的時間就超過了2017年雙十一全天的銷售額;僅用了26分13秒,就突破了500億,而2017年天貓雙11成交額破500億是在40分12秒;而同樣是2018年,用8小時08分52秒的時間就完成了2016年雙十一全天的銷售額;用1小時16分37秒就完成了2015年雙十一全天的銷售額;甚至只用了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首年天貓雙十一的銷售額。

這些數字背後說明的問題夠不夠驚人?如果我們把這單純的理解成“消費升級”,那在朋友圈吐槽看個網紅直播,連不在自己必購清單裡的辣椒醬都入手的人呢?算不算衝動消費?

你的雙十一必備清單?不,是你的

在雙十一前夕,“帶貨達人”李佳琪早早就為大家提前做好了“雙十一必買攻略”,與其說是給大家精心準備的清單,還不如說是各大品牌供貨商和佳琪團隊共同替大家準備的。藉著雙十一的噱頭,加上誘人的送送送,足夠點燃你的購物慾望。

試想,為了佔那些足夠多的“便宜”,又有多少人將佳琪直播間推薦的產品都一一入手?可能你手上的美妝用品還沒開封,而直播間的力度又大的誘人,很大程度上會藉此機會囤上一些。看吧,這種佔便宜的慾望被商家們利用的淋漓盡致。

那麼在此我覺得很有必要給大家澆一盆冷水,引入一個叫“定倍率”的概念。定倍率是指用商品的零售價格除以商品的成本價所得出來的倍數。而美妝產品的“定倍率”一般是在20-50倍左右,什麼概念?比如一件成本價1元的商品在市場上標價10元,那麼這款產品的定倍率就是10倍。那麼市場上標價成百上千的美妝產品,按照20-50倍的價格溢價,其成本價能有多少?

其實一款產品的成本價只是價格組合當中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市場推廣費用、經銷商費用、銷售、管理及行政費用等等,所以你會發現購買一款商品你支出的不僅僅是產品的成本價格而更多的是其他費用。而對於那些大牌商品,你支出的只會更多,這就是品牌的溢價。

再回到直播間裡的明星大牌產品,你還會覺得不買就虧嗎?不過是不同利益者跟消費者玩的一場遊戲罷了。

雙十一特價 玩的是心眼考的是奧數

每年的雙十一電商平臺的商家們就開始上演“考題大戰”,什麼預付定金雙十一當天減免;各種疊加的優惠券分時間段搶;買多少減多少,活生生把我們這些沒上過什麼學的人給了當頭一棒。

你問客服雙十一最終價格是多少?她只能回答你按照當天付款價格算。看吧,連客服都理不清這特價背後的邏輯,更何況是我們。

其實不僅僅是今年,不知從幾年前開始,有些心機商家藉著雙十一的幌子玩起了數字遊戲,那些早早加入購物車的產品在雙十一當天價格不降反升,在全民狂歡的日子糊弄大眾,把大家都當傻子,一次兩次可以,玩的次數多了傻子都糊弄聰明瞭,當實惠變成了假象,平臺的信譽難免會被這些黑心商家玷汙。

而想要藉著節日省下幾個銅板的我們,只能早早的就把產品加入購物車,每天看著價格的變動,爭取雙十一當天不被商家忽悠。

電商的出現確實改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購物習慣,而我們也確實從中節省了很多開支。但在眾多優惠、減免、全網最低等等的背後,平臺方以及各大商家能不能收起“虛偽的面具”,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畢竟每一次衝動消費的背後,都是大家早出晚歸一分一分掙來的。

而作為買家的我們,也更應該警醒,那些想要幫你省錢的陌生人又何嘗不是有他的考量在裡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