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漫談(3)太極拳理論概要,兼再談太極拳起源問題

三、太極拳理論概要

太極拳是一種以太極哲理為指導,以技擊為核心,以中醫和氣功科學為基礎,具有鮮明自身特點的拳術。

(1)太極哲理

主要取自《周易》和《老子》

●儒家學說--《周易》

《易傳·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家學說--《老子》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太極拳漫談(3)太極拳理論概要,兼再談太極拳起源問題


(2)中醫和氣功科學在太極拳中的運用

骨骼解剖學――擒拿、摔跤、反關節控制。

經絡學說――點穴、內氣功。

吐納導引術――以意領氣,以氣助力。

(3)太極拳技擊理念

技擊是武術的核心,武術就是“打人的”和“防人打的”。

一般武術怎麼打人? 一般理解,“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所以一般的武術都講究以最短的距離、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先發制人,打擊對手,“以直取勝”。

一般武術怎麼防人打?一般就是“以橫破直”。

但太極拳超出了這種認知,太極拳技擊理念是“以曲化直,引進落空,以柔克剛,以弱勝強”!

具體地說,就是運用“粘黏連隨”的手法、步法、身法,以自己的小力化解並牽動對方的大力,使人揹我順,繼而給予打擊,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

其中,“以曲化直”“引進落空”是以弱勝強的前提和關鍵所在。“以曲化直”就是要改變方向,訣竅是要延長接觸時間;“引進落空”則不改變方向,順著原方向引,使對方失去著力點。

為了使大家有更直觀的瞭解,我們看幾段視頻:

【資料鏈接】:

趙堡太極推手視頻片段

https://www.ixigua.com/i6810210953884336651/

陳自強先生展示太極摔法

https://www.ixigua.com/i6810712685278134791/

流傳海外的楊式太極拳對練

https://www.ixigua.com/i6810723630369112590/

2010武林大會-太極拳冠軍爭霸賽總決賽

https://www.ixigua.com/i6813710777803866638/


(4)太極拳何以健身?

東西方關於健康的理解不同,西方人強調“強壯”,重視肌肉、心、肺等“功能”,主要目的是“提高能力”;東方人強調“平和恬靜”,重視內外兼修,主要目的是“延年益壽”。

中國人的價值觀、生存觀,決定了中國人創造出了“導引氣功”“太極養生功”和“太極拳”。太極拳對於經絡學說、吐納導引的運用,調和陰陽,心靜、體順、氣和,含胸實腹,以意導氣,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舒筋活絡,扶正祛邪,客觀上促進了“強身健體”,有益於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5)關於王宗嶽的《太極拳論》

前面簡要講了太極拳的一些基本理論和理念,太極拳家們闡述這些理論和理念的論述有很多,而以王宗嶽編寫(或抄寫)的《太極拳譜》中的《太極拳論》最為精闢。關於王宗嶽,在第一講《太極拳的起源》裡已有所涉及。他是清乾隆年間人,在唐村教書時拜李鶴林為師學拳。

楊露禪、武禹襄認為《太極拳論》的作者是王宗嶽。近年有人根據從唐村發現的李氏家譜手抄本資料,認為王宗嶽只是《太極拳論》的傳抄者,抄自其師李鶴林,李鶴林在乾隆五十二年二月二日於唐村講武堂“講”了《太極拳論》,內容與王宗嶽《太極拳論》同。

《太極拳論》用淺顯的文言文寫成,從理論上揭示了太極拳以柔克剛的奧秘,在太極拳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里程碑意義。在此之前,雖然也有以無極、太極、兩儀、四象、五行、八卦等義理闡釋功法和拳法的,甚至有“無極功”“太極功”等,但包括陳家溝和趙堡,都沒有明確形成“太極拳”這個拳法名稱。從某種意義上說,《太極拳論》傳播開來以後,理論指導實踐,各家有意識地把原來傳承習練的拳法(例如十三勢、長拳、軟手、綿拳、纏拳、通背拳、炮捶等六七種名稱但實際可能是三四種風格相近而且相互之間可能有交叉傳承的拳法)加以變革、整合、衍化,才終於匯小溪而成巨流,真正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名實相符的“太極拳”。但千人千面,各家傳承畢竟又有所差異,自然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流派,蔚為大觀。

而直接或間接誕生《太極拳論》的唐村李氏曾經幾代人以傳拳為生,為何今日反而不見李家太極拳蹤跡?筆者認為應該是李氏雖然幾代人傳拳,雖然直接或間接產生了《太極拳論》,但早期也並沒有把所傳練之拳明確為“太極拳”這個名稱,而是以“無極”和“太極”等闡釋拳理和功理,“太極拳”這個名稱,雖然可能最早由王宗嶽或李鶴林提出(甚至也可能只寫了拳論具體內容而並沒有明確是“太極拳論”,“太極拳論”這個標題也可能是武禹襄後加上去的),但“太極拳”這個名稱當時並沒有普及,“十三勢軟手”等名稱繼續使用(一直到現在仍有流傳)。後來楊露禪、武禹襄在得到《太極拳論》以後,才把“太極拳”發揚光大。太極拳名聲鵲起以後,陳家溝和趙堡也跟著使用“太極拳”這個名稱了。而唐村從清末以來再沒有出現代表人物,那麼,式微無聞也就不足為奇了!唐村李氏歷代傳練的拳法,時至今日,有的是在以其他名稱(例如“十三勢軟手”)流傳,有的可能已逐漸融入其他拳種,有的可能已失傳了。拿陳家溝來對照,如果沒有出現陳發科、陳照丕、陳照奎叔侄三人作為中流砥柱,陳式太極拳也不會形成今天這個大好局面。陳發科在北京培養出一批陳式太極拳高手,使陳式太極拳在全國有了很大名聲和地位,但到新中國成立之初,陳家溝村裡面卻少有人會練太極拳,面臨斷層的危險局面,於是在開封工作的陳照丕1958年回陳家溝傳拳,至1972年冬去世,陳發科幼子陳照奎從1973年春開始,三次回陳家溝傳拳,到1981年去世,經過陳照丕、陳照奎兩人接力培養,才有了陳小旺、王西安、朱天才、陳正雷“四大金剛”橫空出世,陳式太極拳才在陳家溝重新興盛。但陳家溝原來傳習的通背拳,在陳家溝則很早就徹底失傳了(在其他地方還有流傳)。

順便多說幾句,楊露禪、武禹襄傳下來的太極拳,無論是拳勢,還是動作名稱,都更接近趙堡太極拳,武禹襄學於趙堡,拳勢接近趙堡理所當然,但楊露禪學於陳家溝,所練之拳反而更像趙堡的拳勢,並奉張三丰為祖師,確有蹊蹺。有種說法,陳家溝在陳王庭之後,並存(或相繼)有幾種拳法,例如通背拳、炮捶等,陳長興除了練陳家溝的炮捶等拳法以外,還練趙堡“蔣把式”所傳的拳法,陳長興傳給楊露禪的拳法就是“蔣把式”的拳法。陳氏後人陳鑫1928年曾撰文告誡族人決不可再言“陳氏拳法傳於蔣氏”,且不論陳鑫用意何在,卻反而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陳家溝的人是知道“陳氏拳法傳於蔣氏”的。楊露禪回鄉後曾傳拳於武禹襄,武禹襄認為沒得到真傳,又到趙堡拜陳清平為師學拳月餘。楊露禪和武禹襄起初皆稱所學之拳為“綿拳”。後來武禹襄的哥哥從舞陽鹽店得到王宗嶽《太極拳譜》,經楊露禪和武禹襄的傳揚,“太極拳”之名才在武術界得到真正確立。

王宗嶽《太極拳論》(以及《太極拳譜》)具體的文字從網上很容易找到,這裡不再列出,只是強調一點:這篇《太極拳論》所闡述的“以曲化直”“引進落空”“以柔克剛”“剛柔相濟”的思想,是在理論層面上對以往武術理論的超越和顛覆!

太極拳先賢們想別人所未想,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的大智慧,是值得我們回味和學習的。

【資料鏈接】:

《與太極拳同源異流的通背拳“三圓九纏亂環套”》

https://www.ixigua.com/i6811093538650980867/

《河南博愛唐村李氏“十三勢軟手”-太極拳主要源頭拳法之一》

www.ixigua.com/i6812044961832239628/

《無極通背纏拳-太極拳主要源頭拳法之一》

https://www.ixigua.com/i6812470229034074636/

(待續)

(本文系會心齋原創,歡迎批評、指正、轉發、關注,其中關於太極拳起源問題,讀者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但在沒有更多史料的情況下,筆者一般不作回應,敬請諒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