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狂歡的雙十一,你可能正在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都說自古套路得人心,可如果每次被套路的都是自己,可就不那麼開心了。


這段時間不剛好臨近雙十一了嗎?

除了搞得熱火朝天的淘寶蓋樓,拼多多的100元“無套路”紅包,和各種繞著彎子讓人逐漸看不懂的電商活動之外,線下商家也開始頻頻發力。

比如——

無套路五折、買二送一、充值1000送500等活動也開始上線,引發大家瘋狂搶購。

雖然規則複雜了一點,但身邊好歹有薅羊毛成功的同學存在,相比於這些簡單的套路,有的商家就不一樣了,韭菜有多深,他們的刀就有多鋒利。

01

借雞生蛋,背後是細思恐極的套路


這不,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向我炫耀她新買的小ck包包,她開心地說,最近這個品牌無套路打5折,非常划算,她一下就買了好幾個。

本來從來對這種折扣活動從不感冒的我,也一下子感興趣了,畢竟我不買,也可以安利給冷老師,讓我都忍不住去圍觀一下。

結果到現場一看,原來是所謂的“品牌折扣”展會,展會是那種商場常用的臨時展架,外面貼著大大的品牌標識,還標註著大大的50% off的折扣字樣。

看起來一切都像模像樣,原本單價六七百的包包,在這裡直接賣到了兩三百,這種骨折的活動,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女孩子,每個人都在努力挑選自己喜歡的包包。

正在小強準備挑一個掏錢的時候,我不經意注意到了其中的一個細節——

似乎品牌跟我熟悉的charles-keith有一點點區別,仔細對一下,才發現自己又被套路了。

全民狂歡的雙十一,你可能正在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原來,所謂的折扣大牌,和真正的charles-keith,其實根本就TM不是一個品牌,起碼差距了3個英文字母。

雖然它在外表logo、甚至包裝上都極力模仿charles-keith,甚至拿到了商場的活動場地,但其實只要稍微對比一下,就很容易發現裡面的區別。

但是很顯然,那些搶購的同學並沒有發現其中的區別,不斷地有人排隊買單,就那麼一會兒的時候,商家就收款上萬。

在我把這個不幸的消息透露給朋友之後,她顯然不太高興,想讓我賠償她的損失,在極力安撫朋友的情緒後,我忍不住對這個割韭菜的套路產生了好奇心,於是網上一搜。

這一搜可不得了了了:

原來,得益於這兩年小ck品牌的火熱,小ck早已經成為各大山寨產品的重災區。

網上各種版本的都有,高仿版本的Charess&keich,charles&kyazs,還有稍微低配一點的,甚至連中間的&都省略了。

要說女孩子們生活真的不容易,本來就要花很多錢在自己身上,結果還要被無良商家割韭菜,真的是太難了。

不過,相比於同情這些被割了韭菜的同學,小強更關心這背後的套路,防止大家再次上當受騙。

02

套路的背後是多方利益的糾集

在過去幾年,企業對知識產權還沒這麼重視,再加上不同人群之間的信息差,出現了非常多的山寨品牌。

就拿手機來說,就出現過尼采等強勢產品,採用低配聯發科芯片,大肆在線下宣傳,在十八線城市的風頭,甚至蓋過了華為小米。

不過,隨著這幾年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信息逐漸透明,人們開始有了更強的分辨能力,這些山寨品牌的生活也變難了起來。

但是,在這些強大的套路面前,仍然難免不會中槍。

為什麼在大家分辨能力日漸上升的今天,仍然會有不少的的同學上當呢?

首先,的確英文的品牌是重災區,畢竟母語是漢語的中國人,對英文的分辨能力相對要差一些,對品牌的熟悉程度也沒有那麼高。

打個比方,如果你把施華洛世奇和蒂芙尼的英文名默寫出來,可能很多同學都有點懵逼。

畢竟平時沒有刻意去記憶,很多時候對品牌也僅僅只是有個印象而已。

但這只是表層的原因,其本質原因是,商場其實已經對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教育,我們也相信商場引進的都是正規品牌,所以在購物時,其實很少會去關注名字本身。

全民狂歡的雙十一,你可能正在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就拿萬達廣場來說,萬達引入各大品牌,在多年的積累之下,消費者其實已經被教育得非常好了,起碼對於商場內部的品牌,消費者其實是沒有多少防範心理的。

畢竟在萬達等知名商場,以C和K命名的品牌,本來就只有那兩家知名的,消費者根本沒有防範心理。

而那些擅長割韭菜的商家,則是剛好利用了消費者對商場的信任,其實是對消費者信任的消耗。

那為什麼這種明顯不討好的事情,會受到商場的默許呢?

如果要說得直白一點,那就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基於電商平臺嚴格的審核制度,現在電商平臺都傾向於和各大品牌的深度合作,山寨產品在線上的好日子是越來越少了,在正規的線上電商渠道,難以獲得大的流量扶持。

但是聰明如他們,怎麼會想不到其他辦法。

條條大路皆通羅馬,既然正規渠道做不了,那就做微商、代購和線下,專門收割二三線城市,對於品牌認知不夠的同學。於是,線下就成為山寨品牌的重災區。

而對於商業地產運營方而言,他們要追求的利益最大化。

這些模仿大牌的內購會、折扣會,除了能給他們帶來高額的租金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

這些活動能吸引大量周邊的居民,能為商圈極大程度地聚集人氣、促進消費,從而幫助他們完成kpi。

相比這些利益,顧客投訴那一點點負面,又算得了什麼呢?

其結果就是,這些山寨產品和商場活得美滋滋,收割了大把大把的金錢,活動一結束就走人,而消費者則完全投訴無門。

最後中槍的還是消費者,幾百塊錢的產品,大多數人的做法當然不是維權,而是就當吃了個啞巴虧。

這無疑助長的山寨產品的野心,他們開始在各大城市的商場擴張,勢頭甚至超過了很多正品。

03

為什麼持續不斷有人被割?

其實,線下的割韭菜套路,只要用心發現,非常容易就可以識別,他們基本上都是用的《影響力》那一套。

一、利用權威背書,取得信任

你如果經常到超市購物,一定會遇到那種告訴你憑小票可以抽獎的人,他們身穿制服,看著就好像是超市裡的工作人員。

如果你拿著小票過去抽獎,你會發現自己很容易就會抽到一個高額優惠券,然後售貨員會告訴你,再交多少錢就可以把產品免費帶走了。

這時候一些腦回路比較長的同學,就真的相信了,買了一大堆自己根本用不上的東西,結果等到家了才知道自己又被割了。

這就是典型的利用別人的品牌來獲取信任,他們把客戶對超市的信任轉移到自己身上,從而實現下一步計劃,可以說非常善於利用人性。

二、動不動就三五折,營造你撿了大便宜的感覺

原價2000的東西,經過銷售一折騰,最後變成了899三件。

很多人買的時候甚至心裡美滋滋,想著撿了個大便宜,結果回家一查,才發現這些東西根本不值多少錢。

商家在定價時,本身就將原價標得很高,然後再利用各種優惠活動疊加,將價格降到一箇中等偏高的區間,這個時候人一旦進入套路,事實上是怎麼都算不明白的。

三、利用從眾心理,高效收割

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有一個事情突然爆火起來。

說的就是有一個老哥,在微信好友的介紹下,進了一個炒股群,結果群裡的40多個群友全是託,每天推薦各種投資,就像是真的一樣,該老哥一不小心就上當,把全身積蓄130多萬全部投了進去,結果全部打了水漂。

本這種事情已經很玄幻了,讓大家都感覺離自己很遠,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的。

線下的展會活動,利用低價折扣,吸引了一部分人圍觀,其本身就是利用了從眾心理的。

當你身處人群中時,很容易受到他人行為的影響,而產生跟隨的行為。比如:我們在路上看到很多人圍觀一個地方的時候,其實自己的好奇心也會驅使自己過去看一眼。

結果就是,最後自己莫名其妙買了一大堆東西,事實上跟老哥這事情本質上是如出一轍的。

所以,想要防止套路,一定要好好讀書,我的新書《能耐》,就是一本能有效提升個人認識的書,一定要讀。

另外千萬不要圖便宜,不然等你的可能是無盡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