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體制內,借調20年,機構調整,又回到原單位,一切從0開始

借調人員就是一個尷尬的存在,對借調單位來說自己是“臨時工”,而對原單位來說自己又“佔著茅坑不拉屎”。

54歲,體制內,借調20年,機構調整,又回到原單位,一切從0開始

借調借調,只借不調

我單位老張,54歲,事業編,34歲調的正科,借調已經滿20年。

今年初,上級機構調整,他作為不在編人員被清退到老單位。很多同事見了他之後,才知道原來是一個單位的,以前都以為他是上級機關領導。

我給他開玩笑,明知道留不下?幹嘛不早點回來呢?說不定這次調副處就是你的了?

老張苦笑著說,他的材料是處裡最好的,修改次數最少的,通過率最高的。領導經常在公眾場合表揚他,肯定他的才華,但就是不提調動的事。

54歲,體制內,借調20年,機構調整,又回到原單位,一切從0開始

借調三年期滿後,老張提出回來,領導說他能力素質強,再留機關工作吧。等著政策放開了,想辦法把他的事業編轉為公務員編。後來,政策收緊了,身份不能轉變了。

大機關機遇多,老張還有兩次調副處的機會,但都是統一衡量、競爭上崗,一次是筆試沒過,一次是面試沒過。再想等等看看有什麼機遇,結果,機構調整了,所有人員一律清退。

老張說,天天忙,日日干,每天最早到機關,最晚離開大樓。說句玩笑話,白天干工作,晚上兼職當保安。要早知道這個結果,當初借調說什麼都不去,在單位熬也熬個副處了。

54歲,體制內,借調20年,機構調整,又回到原單位,一切從0開始

借調人員總是幹著最重的活,享受著最差的待遇

在借調人員的選擇上,上級機關一般都是挑選工作能力強、責任心強、精力充沛的人。這樣的人,在任何單位,幾乎都會被“能者多勞”。

“起的比雞都早,乾的比牛還累,吃的比豬都差,下班比X姐都晚”。這是一些地方對借調人員的生動描繪。

平時工作中,借調人員還似乎處處都要低人一等,有時還被人戲稱為:不用付工資的“廉價高效勞動力”。

54歲,體制內,借調20年,機構調整,又回到原單位,一切從0開始

所以,乾的是最辛苦的活,卻享受不到現崗位應有的待遇。幹工作的時候,是最得力的人員;有了福利待遇的時候,永遠是局外人、旁觀者;工作中出了差子,又是那個背黑鍋的人。

至於提升,長期借調其他單位,原單位的領導同志完全感覺不到你的而存在,提拔你的話,很難服眾。考核都在原單位,就算幹到累死,評先評優也不會有你的份兒。

進不來,回不去,借調人員不知何處是歸屬

借調久了,總會對自己的歸屬很迷茫。原單位的同事慢慢疏遠了,從談笑風生變成了點頭之交,借調單位的同事,又有莫名的距離感。

新的單位難以調入,而以往的單位又不想再回去,於是,借調人員總是尷尬地掛在那裡,事情兢兢業業地做著,可是卻越來越沒有歸屬感。所以,有人在新的單位溜達了一圈後,又回到了原點,有人在機會來臨時,無比糾結。

54歲,體制內,借調20年,機構調整,又回到原單位,一切從0開始

關係解決不了、提職毫無希望。有時候,想著要不回原單位算了,可心裡仍有不甘,付出了這麼多,心中還是抱有明知渺茫的希望,再加上不想落入“驕傲借調而去,居然落魄而歸”的尷尬境地,就這樣選擇苦苦地熬著。

總結一下,借調的結果無非是以下幾種

1.工作確實需要,條件又正好合適,領導真心支持,順利納編入職,大家都高興;

2.借調時間3年以上,一直無法正式調入,提拔毫無希望,迴歸又不甘心,最終以小科員身份在原單位終了退休;

3.一看不可能調入,當機立斷,立馬迴歸原單位,依靠在上級機關工作的經驗與關係,在原單位仍然發展不錯;

4.借調時間很長(通常為十幾年),一直經受無法調入的煎熬,臨退休前終成正果,但這是好的,也又可能想文中老張一樣因此蹉跎一生。

54歲,體制內,借調20年,機構調整,又回到原單位,一切從0開始

“借調借調,借而不調!”借調人員的心酸,只有被借調人員才懂。所以說,一切不以納編為目的的借調,都是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