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欲打造量子和中子“双子”名片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讯(记者 吴长锋)8月16日上午,合肥经开区高校三创园(安徽大学三创学院)开园暨首批入驻代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合肥欲打造量子和中子“双子”名片

合肥经开区高校三创园正式启动 摄影 吴长锋

“合肥经开区高校三创园围绕高校院所尖端技术成果, 引入院校前沿科技项目,通过服务配套完善,努力构建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为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注入新动能,成为合肥滨湖科学城创新引智新平台。” 合肥经开区经贸发展局局长、科技局局长胡文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首批入驻的安徽大学、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复旦大学长三角先进技术研究院3所名校院所、12个产业化项目首批入驻,总投资约18亿元,将分别建设安徽大学三创学院、中科凤麟中子技术创新产业基地、合肥复旦联合创新中心。

据了解,此次入驻的安徽大学三创学院以安徽大学高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赵春江院士“安徽大学智慧农业院士工作站”为核心,打造新能源汽车、农业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合肥复旦联合创新中心聚焦“人工嗅觉”智能感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功能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微纳传感器气体感知实验室、环境气体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打造合肥“嗅谷”。

“中科凤麟中子技术创新产业基地”作为首批项目签约入驻引起关注。凤麟团队创建人、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吴宜灿研究员表示,团队将开展中子物理、核技术交叉应用等研究,规划建设“中科凤麟产业园”,打造合肥中子和量子“双子”名片,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再添新亮点。

“中子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关技术在能源、健康、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吴宜灿告诉记者,凤麟团队已突破了中子精准调控关键技术,成功研发了微型中子油气勘探仪“麒麟针”、移动式中子照相无损检测系统“麒麟光”样机,为相关技术的产业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重点围绕中子在油气勘探、无损检测、反恐安检等方面的产业应用,开展系列中子技术产品研发与转化,建设国际一流的中子技术应用基地。

合肥经开区着力培育新动能,目前建成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高校三创园等“七大创新平台”,共吸引了近1500个创新项目和近8000名高级人才,培育了400多家科技型企业和7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合肥经开区经济运行稳中提速、质效双升,战新产业产值占比达6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