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量足價穩 雲南雖遇乾旱但“囤糧”大可不必

隨著疫情全球蔓延,個別國家開始限制或禁止糧食出口導致國際糧價上漲,國內也一度出現“囤糧”的情況。針對群眾的疑慮,相關部門紛紛表示,國家糧食供應充足,國際糧食波動對國內傳導作用有限,從而向國內民眾傳遞糧食安全無虞的信號。“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中國完全有實現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糧荒”。

雖然,近期以來,受高溫少雨氣候的影響,雲南農業旱災發展迅速,但從全局來看,國內糧食豐收基礎穩固。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相關負責人回應說,我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現在沒有必要搶購囤積,“糧食還是吃新的好”。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口糧保障絕對安全。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達到472公斤,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雲南省財政廳也表示,雲南省糧食儲備庫存近400萬噸,可以保障全省常住居民正常消費4個月;食用油庫存近9萬噸,可以保障全省常住居民正常消費1個月以上。這些數據,足以打消糧食短缺、糧價上漲的焦慮。供大於求必然價穩。消費者完全可以把心放在肚子裡,大可不必搶囤糧食。相信在相關部門的各方全力保障下,糧食供給隨買隨有,吃新鮮的糧食無虞。

應該看到,我國糧食產能穩定,少量進口旨在調劑品種。大米全年進口量僅佔當年產量的1.8%,小麥全年進口量僅佔當年產量的2.3%。進口糧食,是為了調劑需求結構,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這些年來,國家一直重視群眾“米袋子”的充足與安全,故而盲目的“囤糧”實非明智之舉。像當年日本“核洩漏”事件,群眾瘋狂搶購、積囤食鹽,不久前“雙黃連”系列的藥品供不應求,甚至“雙黃連”獸用藥也被搶售一空,實屬滑稽。非常時期,“囤貨”和“從眾”都是正常的社會心理反應。應及時有效開展心理疏導,幫助人們平復情緒、獲取力量,有利於增強定力。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闡述事實,講明危害,有助於增強人們的辨別力、判斷力,不為謠言所動,以制止不理智的囤積行為。

面對不理智的囤糧行為,有關部門更要加緊市場監測,對造謠生事、惡意哄抬價格等行為要堅決打擊,向社會釋放正確的信號,立即闢謠止謠。為了確保群眾“米袋子”的安全與充足,相關部門仍然不可掉以輕心,層層落實責任,未雨綢繆,有備無患。(昆明信息港評論員 戴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