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不吃鉤,怪餌料不好?還有可能是這7種原因

魚不吃鉤,釣魚人乾著急。

記得一年前我和好友帶著新買的探魚器在故縣水庫釣魚,找好釣位,打好窩不久,就在顯示屏上發現兩條2-3斤的鯉魚進窩了。

魚不吃鉤,怪餌料不好?還有可能是這7種原因


只見鯉魚將嘴充分張口,貼著地吸食著散落的窩餌,鰓蓋打開往外冒著水土混合物。一條鯉魚眼看吸到了兩團釣餌跟前,(預備——哎!)卻一拐頭,滑身而過。“不吃鉤”我忙叫釣友來看。他看了一會兒,抬起頭搖搖“就是不吃”。

魚不吃鉤,怪餌料不好?還有可能是這7種原因


怎麼辦?換食,我們倆忙開了,又調好了好幾種鯉魚食,扔下去,還是不吃。眼看著魚吸光了窩餌,揚長而去。我們兩個人大眼瞪小眼,乾著急。

不知道各位釣友也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魚兒不吃鉤是釣友們最大的頭痛事,很多釣友特別是初學者往往把原因全部歸結到餌身上。於是找配方、尋秘籍、探藥酒,就認為是自己的餌不對路,結果走了不少彎路,甚至當了冤大頭。當然釣餌對路是很重要的原因,本文就不探究這方面的問題,就說說除了餌以外的其他方面因素。

魚不吃鉤,怪餌料不好?還有可能是這7種原因


魚不吃鉤的原因分析

1、魚被釣的太滑了,只吃窩餌不吃鉤。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在各地所謂的釣點已經沒有秘密而言,能釣魚的地方,天天都有許多人在釣,因為釣的人多了,投料也多。那裡的魚不缺吃的,而且各種味型的餌都試過。加上魚本身生性警覺,魚就變得更滑,更難釣,不管是鉤、線、墜,只要一看到這些就會逃之夭夭。有人說“魚只有三秒的記憶”我反正是不信。

魚不吃鉤,怪餌料不好?還有可能是這7種原因


2、水太肥,時間長了,水中自然食物會很多,加上缺氧,魚長期食用重口味的單一餌料,對其他餌毫無興趣。

3、變天前後,水溫變化大,魚兒不適應,遊向深處,不出來了。舉例來說,連續陰雨低溫天氣結束後放晴的第一天魚況很差,往往第二天開始有好的魚況。尤其是草魚,晝夜溫差過大往往吃食不積極。

魚不吃鉤,怪餌料不好?還有可能是這7種原因


4、氣壓過低,水中溶氧不足,諺語中“寧釣日落後不釣雷雨前”反映的就是這個現象。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花白鰱大量浮出水面,大口呼吸,甚至小魚也浮上來,另外人體也感覺發悶。這時候就算用盡渾身解數也毫無作用。

5、漁場老闆做了手腳,特別是撒石灰,一般要3天后才有好的魚獲。撒化肥則影響小些,影響時間短些。這種耍陰招的手段不但在黑坑存在,現在很多自然水域的野塘水庫也是要收費的。

魚不吃鉤,怪餌料不好?還有可能是這7種原因


釣友們到達釣場後,最好先觀察下水質。水比平時變清,變黑或者變渾濁一般都是這個原因。另外,水庫魚塘短時間大量放水,魚兒驚恐,咬鉤的也很少。

6、周圍有魚星,就是沒魚上鉤的,這個可能是花白鰱作怪。因為餌料中含酒香和腥的成分,很容易招來花白鰱。對不帶酸臭味兒的餌,花白鰱就在窩子裡搗亂。一般可以觀察到有大片的小泡一股股冒出,或者花白鰱在窩子附近水面翻騰。

遇到這種情況: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魚不吃鉤,怪餌料不好?還有可能是這7種原因


​7、檢查自己的釣具。特別是鉤、墜,看是否是鉤入水後被水中障礙物擋住了,鉤並未沉底。在檢查水下是否有有壕,廢棄的網等。最後,分析自身的釣法的原因,可從底釣改懸釣,或從懸釣改底釣,看效果如何。

魚不吃鉤,怪餌料不好?還有可能是這7種原因


寫在最後

若這些招都用了,還是釣不到魚,而且多數釣友同在一起釣魚,釣績都不佳的話,只有“拜拜”了。

若別人都釣到了魚,只有包括自己在內的少數人釣不到魚,那就要從自身找原因了。

寫了這麼些,也是想拋磚引玉,請各位釣友批評指正,多出主意,把自己的經驗觀點介紹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