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赢!通州法院化解纠纷助力武汉企业复工复产

4月20日,通州法院于素娟法官通过“北京云法院”当庭调解一起涉武汉地区企业的买卖合同纠纷。该案原告方为北京一家塑胶公司,被告为武汉一家玻璃制造公司。

实现双赢!通州法院化解纠纷助力武汉企业复工复产


被告因生产经营需要向原告采购丁基胶用来玻璃生产,2017年至2018年期间原告连续向被告供应价值为161280元的丁基胶,而被告仅付款12万元,剩余款项一直未予给付。原告遂于2020年2月11日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被告给付原告剩余货款及逾期利息。案件受理后,于素娟法官第一时间拨打了被告公司负责人的电话。可是受疫情影响,武汉封城,被告下落不明,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案件迟迟不能推进。另一边,于素娟法官拨通了原告公司的电话,得知疫情期间,原告也停产歇业了两个月没有收入来源,现在面临复工复产压力,因此坚决主张向被告索要逾期利息。于素娟法官耐心安抚原告的情绪,原告最后表示,现在全国都在驰援武汉,共克时艰,公司经过研究也愿意做出让步,也算是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周于素娟法官都会拨打被告的电话,终于在4月15号这个熟悉的号码被拨通。了解到该家企业至今未能复工复产,于法官向被告阐述了原告的处境并传达了原告想要调解的意愿,希望被告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履行给付义务。“于法官,感谢您所做的工作,这次疫情让我们武汉人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温暖,我们一定想办法凑钱。”

在于法官的努力下,经过多轮沟通,双方初步达成调解方案。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于法官决定采用“云开庭”的方式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时隔几个月,4月20日下午,原被告双方在“云端”再次相见。往日的针锋相对化作相互理解。在于法官主持调解下,原告放弃了利息主张,被告当庭表示将抓住这个关键“窗口期”,尽力复工复产,承诺5月中旬给付货款本金。最终,该起案件得到圆满解决,两家企业实现双赢。

疫情防控期间,通州法院进一步落实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一方面提高质效,依托“北京云法院”将线下诉讼活动转为线上,及时有效解决诉争纠纷;另一方面主动作为,认真梳理企业诉讼问题,特别是疫情重灾区企业、中小微企业,充分发挥法院调解作用,为企业复工复产做好司法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