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的前世今生

塞爾維亞是歐洲歐洲東南部一個內陸小國國家,位於巴爾幹半島中部,與黑山、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國土總面積為8.83萬平方公里(含科索沃),截至2018年總人口698萬人(不含科索沃)。

對於新世紀一代來說它無疑於世界遺忘的角落,但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讓這個不起眼的國家進入了網民的視野,甚至有國內網民將其稱之為"塞鐵"。在60、70、80年代人的記憶中,塞爾維亞貌似只剩下"薩拉熱窩事件"了。1914年,一位年輕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加夫裡諾,在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並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塞爾維亞的前世今生

歷史上的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人系南斯拉夫人的一個分支,於公元6世紀開始大規模定居於巴爾幹半島薩瓦河中下游迤南至亞得里亞海沿岸一帶,在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下塞爾維亞人從羅馬天主教改信東正教。公元10世紀中葉以塞爾維亞為國名逐漸形成國家;1217年,正式建立塞爾維亞王國;1346年,建立塞爾維亞帝國;1459年,塞爾維亞被奧斯曼帝國吞併;1878在俄羅斯帝國的扶持下塞爾維亞恢復獨立;1882年重新建立塞爾維亞王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建立同屬南斯拉夫人種的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王國;1945年鐵托領導下成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領土包括今天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塞爾維亞、黑山、北馬其頓共和國以及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及塞爾維亞的科索沃地區;1991年,東歐劇變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 1992年,塞爾維亞共和國與黑山共和國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2003年,南聯盟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2006年6月,塞爾維亞和黑山通過全民公投各自恢復獨立。

無法割捨的科索沃


塞爾維亞的前世今生

1980年,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締造者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去世,居住在塞爾維亞科索沃地區(自治省)的阿爾巴尼亞人的分離主義運動興起,並得到了鄰國阿爾巴尼亞的支持。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對分離主義運動採取了強硬的壓制政策,但其結果進一步激化塞族與阿族人之間的矛盾。1999年,北約和美國介入"科索沃危機",對南聯盟展開大規模空襲,隨即爆發"科索沃戰爭"(期間美軍炸燬了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並導致我國三名外交人員犧牲)。

1999年6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成、1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由西方7國和俄羅斯提交的科索沃問題決議。根據協議,北約宣佈結束對南聯盟轟炸,南聯盟從科索沃撤軍,科索沃戰爭以塞爾維亞人的失敗而告終。科索沃戰爭進行了78天,造成南聯盟1800多人喪生、6000多人受傷及近百萬人淪為難民。同時有20多家醫院和300多所學校遭破壞,50多座橋樑、12條鐵路、5條公路幹線、5個民用機場及大批工廠、商店、發電廠被炸燬,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

科索沃戰爭結束後,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科索沃問題決議,科索沃地區由聯合國託管。2008年2月,科索沃單方面宣佈獨立,但塞爾維亞政府始終堅持其對科索沃擁有主權,科索沃問題至今懸而未決。

獨立後的民眾生活水平

獨立後的塞爾維亞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較快。2006年經濟總量為324.82億美元,全球GDP排名106位,人均GDP為4382美元;2018年經濟總量達到505.97億美元,全球GDP排名增長到83位,人均GDP為7246美元。

塞爾維亞與同歐盟的關係

2006年,塞黑國家聯盟解體後,塞爾維亞開始專注國家發展。自2010年起,塞爾維亞一直積極申請加入歐盟,但歐盟方面對塞爾維亞加入設定了多個前提條件,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塞爾維亞必須先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或實現與科索沃關係正常化。但塞爾維亞不願放棄科索沃,這成為雙方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同時也使其加入歐盟的前景變得越來越渺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