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业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弊端

现如今,世界经济环境愈来愈开放、商业模式的边界愈来愈模糊,众筹、工业4.0等新模式的出现,对传统商业模式造成较大的冲击。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迫切寻求变革,希望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为企业带来发展动力。但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急于求成,并没有站在企业发展角度以及所处位置考虑,作出合理的决策。那么,企业管理者如何才能立于自身的传统模式基础之上作出创新以及变革?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当了解传统模式的运营逻辑以及存在的弊端,然后才能在其基础上做出改变。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两方面来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弊端作解释。

生产制造的弊端。传统商业发展了数百年,一直保持着制造商—代理商—零售商—目标客户的商业模式。这样就暴露出一个致命的问题,作为生产源头的制造商不能直接面对目标客户群体,而是由代理商和零售商直接对接客户,导致制造商不能最先了解到消费群体对于产品的评价和建议,出现生产滞后问题。而生产滞后将会带来产品积压的问题,导致整个贸易链的存货增加、仓储成本上升最终引发企业现金流不足的问题。这个循环不停运行下去,整个贸易链将会断裂,传统模式就会崩塌。譬如,前些年大部分中小型工厂轰然倒塌。其中,以手机配件以及传统纺织业为主,它们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生产产品,导致产品积压,仓储成本过高,最后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产品营销方面的弊端。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弃传统的购物方式,从而选择新兴的“网上购物”模式。因为传统的营销模式是建立在实体商铺以及大量员工的基础上,这无疑增加了产品的销售成本,而增加的成本最终转嫁到客户上,以至于客户在两者之间选择“网购”的消费模式。除此之外,传统营销模式

满足市场的速度较慢。如今的市场竞争就是时间以及速度的竞争,即企业确认客户需求、市场环境,并将两者转化为产品以及服务的时间和速度。而传统营销模式采取的是,先开发产品,然后将制作的样品发放到市场中了解市场接受程度,再大批次生产产品,最后才是产品营销。这样的营销模式不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速度相对缓慢,丧失了进入市场的主动权。

传统商业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弊端


在人们消费行为愈发自主化、差异化、个性化的今天。传统商业模式的弊端更为凸显,为此,企业管理者应当深入了解模式弊端,通过商业模式的调整和创新把握新常态下的机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业长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