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會無期,你我終將與平凡相遇

偶然看了一篇關於趙忠祥“吃相難看”上熱搜的文章,聽了朴樹《平凡之路》的歌。

才發現這首歌曲是電影《後會無期》的主題曲。

沒錯,我特地找了這部電影看。

第一次觀影,接下來,談談幾處劇中讓我有感觸的臺詞。

後會無期,你我終將與平凡相遇

、“離開故鄉一段時間再回來,你會發現原來這棟樓這麼小、這棵樹這麼矮、這段路這麼短、這條街這麼窄,故鄉的一切和你想象當中,都是不一樣的了。”

這段話,或許對我感觸不深,但我仍舊把它列為第一句,因為這話對於外出打工,見過城市的高樓大廈、道路的車水馬龍、商場的人山人海的朋友們來說。

故鄉顯得那麼普通,彷彿一條路就可以看到盡頭,一眼就能望見全貌。尤其是每年過年回家時感觸最深,你覺得呢?

說到底,我個人認為是長了見識,不再滿足於故鄉的一切,想到更大的舞臺去展現自我,大城市意味著更多的機遇,人與人的交流互動也更頻繁,當然,學習成長的機會也越多。

故鄉啊。是你從小打大的地方,小時候想著離去,年老後卻想著回來的地方。當然,我們還年輕,不慌不怕。

後會無期,你我終將與平凡相遇

二、.“你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乍聽之下,蠻有道理的,但從現實層面考慮了一下,有多少人能“觀”世界?大部分的普通人,節假日周邊景點玩玩,遠一點的相鄰的省份景點玩玩,最多國內玩玩,出國就比較少了。

我個人並不反對多出去走走,多旅行,多長見識。錢鍾書曾經說過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奇怪,為什麼要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分開呢?這原本就是相輔相成的一句話呀。

曾經有人問過餘秋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關係如何?”

他回答:“沒有兩者。路,就是書。”

在你有足夠的時間以及資金時,大膽來一場收走就走的旅行。沒有亦不怕,沒有觀過世界又怎麼樣?那就讓作者的筆替我描述這個世界,形成個人的世界觀。

正如那句話所說,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後會無期,你我終將與平凡相遇

三、“從小聽了很多大道理,可依舊過不好的我的生活”

記得之前聽過一次演講,有個小標題類似這句,我到現在還記得,

從小聽了很多大道理,可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這樣讀起來你會不會更順暢呢?

當時還沒有觀影,並不知道出處,至今才知道,但印象深,相信這句話說出了大部分人的焦慮。為什麼呢?

1.我認為聽了但根本沒聽懂,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意思。舉個例子,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實“為”字是第二音,讀“修為”的“為”意即“修養、修為”的意思。

其實還有上半句,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上下句合起來就是:“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結合語境來看,意即人生修為自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修為自己的話就是天地不容。

絕對不是影視劇中反派為了自身利益陷害他人而說的詭辯或藉口。

可見斷章取義的可怕之處,一個字理解錯了,整句的意思都錯了。

2.知行合一。這一點是本人近期才有所感悟的,人們總說,實踐是檢查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更多的人是連實踐都沒有,直接當真理了,缺少了實踐以及思考能力,一旦出現事情與真理不符便開始懷疑。

沒有思考為什麼?知易行難,哎,比如我現晚上10:33,按照養生角度來講,晚上11點還沒休息就算熬夜。親,熬夜在寫作分享觀影收穫,不文末點個贊嗎?

朴樹的《平凡之路》中這樣一段歌詞::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多數人都是平凡的過完一生,你我現在不也在過平凡的日子嗎?可以平凡,但一定要與平庸“後會無期。”

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