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中藥治重度痤瘡粉刺青春痘(臨沂戴美友專訪-醫案)

痤瘡又稱青春痘、粉刺、暗瘡等,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面部皮膚疾病,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病主要與性激素水平、皮脂腺大量分泌、痤瘡丙酸桿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及炎症等因素相關。資料顯示,在青春期男性有95%,女性有85%患過不同程度的痤瘡。輕者,一般外用藥或配合內服藥可治;重者,必須通過內服藥物,清除肺胃熱毒,方可去除病根。本病多發於頭面部、頸部、前胸、後背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

面部痤瘡有很多種類型,嚴重的還會化膿,因此面部痤瘡需要及時進行治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護膚品對痤瘡只是輔助護理,許多患者採用外用藥,往往治標不治本。中醫認為本病多屬肺熱燻蒸,熱毒內蘊所致。通過辨證用藥,採用宣肺清熱、瀉火解毒等治法,達到“釜底抽薪”治療目的,用之臨床,效果顯著,且治癒後不復發。今舉例示之。

【病案】:張某某,男,21歲,臨沭縣。8月27日 初診:痤瘡2年餘,顏面紅赤,面部丘皰疹満布,奇癢難忍,有的伴黃色膿頭,且痤瘡不斷蔓延,近2月來頸部也出現丘皰疹,食慾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其他如常,舌暗紅苔薄黃膩,舌尖紅,脈弦細滑數。

處方:荊芥10克 防風10克 蟬蛻6克 麻仁10克 蛇床子10克 赤芍10克 蒼朮10克 白鮮皮10克 蒺藜20克 玄參10克 青蒿30克 大黃6克 黃連6克 生地20克 梔子10克 石膏15克 丹皮10克 夏枯草10克 黃芩10克 7付 沖服。

9月10日 二診:諸症減輕,丘皰疹開始萎縮,但面部仍癢,面部紅赤,舌暗紅苔薄黃膩,脈弦細。上方7付 沖服。

9月17日 三診:諸症大減,面部瘙癢減輕,丘皰疹萎縮變小,面紅減輕,食慾可,睡眠可,大小便通暢,舌暗紅苔薄黃,脈弦細。上方7付 沖服。

9月24日 四診:下頜部稍癢,面部痤瘡開始蛻皮,大便日二三次,舌暗紅苔薄黃膩,脈弦細。上方7付 沖服。

10月8日 五診:臉上痤瘡消失大半,面部已無瘙癢不適感,其他如常,舌紅苔薄黃,脈弦細。上方7付 沖服。

10月29日 六診:按上方取14付服完,面部痤瘡基本平復,偶有新起痤瘡,面紅基本消除,舌暗紅苔薄黃,脈弦細。上方蛇床子加至20克 7付沖服。

11月5日 七診:面部丘皰疹基本消除,面部較平復,其他如常,舌紅苔薄黃,脈弦細。上方加蓮子心6克 7付 沖服。以鞏固療效。

【討論】:痤瘡中醫古代稱面瘡、酒刺,是皮膚科常見病、多發病。痤瘡皮膚是常見於青春期臉上的丘皰疹甚至形成膿包,病程長,皮膚髮暗,比較粗糙,伴有單個或成片的炎性病灶,病灶可能發生在單個的毛孔不通,也可為多個毛孔連成片的不通,膿皰中有白色或黃色的分泌物。

從中醫的角度上講,肺熱燻蒸,肝火旺盛,溼熱毒邪內蘊是其發病原因,由於淤血滯留、外部毒素侵蝕體內、血管脈絡受阻等身體問題所致。所以單純外用藥很難徹底治癒,只有把其發病根本原因消除,治癒後才不易復發。

西醫一般根據痤瘡分級進行治療。輕度痤瘡一般採用維A酸乳膏或凝膠,過氧苯甲酰凝膠可以殺滅痤瘡丙酸桿菌且沒有抗藥性。中度痤瘡要配合口服抗生素。重度的則要口服異維A酸,有的甚至用激素治療,但濫用激素會導致激素性皮炎。中醫中藥通過清除體內溼、熱、火、毒,阻斷痤瘡發病根源,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目的。

痤瘡丘皰疹較少較輕者一般外用藥可有效,但對重型痤瘡,中醫內治療法優勢明顯,療效獨特。本案處方以荊芥、防風祛風止癢、清熱解毒,火麻仁、大黃瀉下通便、引熱下行,黃芩、黃連、夏枯草、青蒿、梔子、石膏清熱燥溼、清肝瀉火,蟬蛻、蒺藜、白鮮皮祛風清熱、活絡止癢,丹皮、玄參、生地、赤芍清熱涼血、解毒消瘡。諸藥合用,清熱瀉火,通便解毒,使肺胃肝熱得清,熱毒得下,故效果顯著。


戴美友介紹:

中醫專家,主任醫師。1988年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善治胃腸疾病、肝膽疾病、心腦血管病、咳喘病、婦科病、皮膚病、不孕不育、腎虛症、情志病、頸肩腰腿痛、月經失調、靜脈曲張、皮炎痤瘡等,對許多疑難雜症有獨特治療效果。

文中所出醫方僅可參考,不可未經醫師診斷,擅自使用;投稿或者專欄合作請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