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期粟特人移入河東的原因是什麼?從澤拉夫珊河流域到黃河進

中古時期正處於古代中國南北朝到明朝階段。南北朝時期由於政權更迭比較頻繁,所以社會一直都處於動盪和戰亂之中,這不僅對國家發展造成了極大危害,同時也導致社會矛盾不斷激化,老百姓的生活更可以用水深火熱來形容。

但即使是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之下,中古時期的中國文化和經濟,依然處於較高的發展水平。社會活動、經濟交流、對外貿易等方面並未停止,一些北方政權以及當時的“外族”人,與中原國家的交流並沒有因為政治因素而廢止。

生活在中亞粟特地區的粟特人,通過“絲綢之路”不斷與中國發生貿易交往,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粟特人,為了進一步加深與東方國家的貿易交流,開始逐漸在中古時期定居於中國,這其實就是粟特人移入河東的關鍵因素。

中古時期粟特人移入河東的原因是什麼?從澤拉夫珊河流域到黃河進

一 粟特人東遷的起因和背景

粟特人是歷史悠久的中亞古族,他們屬於伊朗人種但卻有獨特的民族特徵。粟特人的祖先發源於澤拉夫珊河流域。也就是現在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地緣優勢是粟特人東遷的一個顯著因素。

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中國與外界交往的“絲綢之路”後,這條被稱為陸地生命線的“商路”,從古至今就一直是商人與商隊的必經之路。中古時期的中國經濟、文化,就通過這條絲綢之路不斷傳播出去。

中國歷史上將這些往來於絲綢之路的粟特人稱為“昭武九姓”。之所以會這樣稱呼粟特人,主要是因為其在古代中國境內,或者絲綢之路沿線定居,並因為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逐漸被當時的中國人融合和同化。最終形成了康、安、曹、石、米、史、何等九個姓氏。

中古時期粟特人移入河東的原因是什麼?從澤拉夫珊河流域到黃河進

史載康國慄特“善商賈,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國,利所在無不至”。粟特人之所以會東遷進入中國境內,其實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販易”。在以絲綢之路為依託的商業體系之下,粟特人為了追求商業利益,不斷在絲綢之路上東西往返,這其實也是當時比較典型的商業活動。

關於粟特人東遷進入河東地區,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原因,就是粟特地區經常出現戰亂,這不僅不利於商業活動,同時也會粟特人的居住環境造成了極大威脅。當時處於東方的古代中國,雖然也出現了政權頻繁更替的現象,但相比較來說商業環境比較穩定。

從粟特人在絲綢之路上的活動軌跡來看,通過貿易往來移居中國的粟特人,大多數都留在了中古時期的中國境內。即使沒有長期定居於古代中國本土,也基本上都在絲綢之路沿線定居。甚至還建立了很多具有粟特人風格的部落或族群。

二 粟特人移入河東的原因

1. 東來販易

古代河東地區指的黃河以東,這裡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據《穀梁傳·楊士勳疏》記載:“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堯)虞(舜)及夏(禹)殷皆都焉,則冀州是天子之常居。冀州包含今山西省全境,堯都平陽(臨汾),舜都蒲坂(永濟),禹都安邑(夏縣)都在山西境內” 。

相比於其他地區來說,古代河東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這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基礎。而粟特人東來販易到達或者途徑此地,除了會進行常規的商業活動之外,也會被當地的物產以及人文所吸引。

大多數情況下粟特人在進行貿易活動時,基本上都以“商隊”的形式出現。這些所謂的商隊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他們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商業利益,會在河東地區長期逗留。這也是粟特人東遷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

中古時期粟特人移入河東的原因是什麼?從澤拉夫珊河流域到黃河進

2.躲避戰亂

粟特地區處於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中游,在中古時期當地部落或族群之間,為了生存和領土問題不斷髮生爭端。尤其是因為宗教和信仰不同,所發生的戰爭更加頻繁。為了躲避戰亂和宗教殘害很多粟特人都開始逃離此地。

中古時期粟特人移入河東的原因是什麼?從澤拉夫珊河流域到黃河進

再加上粟特人自古就有經商的傳統,他們組成商隊從粟特地區,不斷向東經過絲綢之路進入河東地區。但是也有一部分粟特人為了商貿活動,也會在絲綢之路的沿途定居,並且建立屬於粟特人的聚落。

三 粟特人東遷的主要聚居地

粟特人為了躲避戰亂和販易,不斷從中亞途徑絲綢之路進入古代中國境內。除了有一部分在絲綢之沿線建立聚落的之外,大部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經商條件,繼續向古代中國深處遷徙。

遷入古代中國境內的粟特人,基本上定居於龜茲、哈密、焉耆、高昌、于闐等地。同時,中原北方地區、塔里木盆地以及蒙古高原等地,也有大批粟特人聚居。在長期的定居生活中,他們受到中原人的影響,逐漸融入中原民族的生活之中。

粟特人從西域北道進入河西走廊,並一直東遷最終到達中古時期的河東地區。在這條貫穿西東的絲綢之路上,以及其沿線的各個城鎮,幾乎能夠找到粟特人的生活過的痕跡。這種遷徙其實與經商和貿易有非常大的關係。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粟特人為避難而遷入河東的影響力。

中古時期粟特人移入河東的原因是什麼?從澤拉夫珊河流域到黃河進

四 結 語

粟特人由西向東遷徙,實際上是古代人口流動的一個典型案例。但是由境外向古代中國境內遷徙人口,在古代歷史上絕對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中古時期正處於我國魏晉南北朝到明朝時期,在這個時期經濟、文化發展都處於高峰階段,這其實也是粟特人東遷的主要因素。

雖然在中古時期我國正處於政治混亂階段,但由於統治者大力支持佛教發展,並且積極發展商品經濟,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政權更迭的影響力。無論哪個政權上臺,都未曾停止過經濟發展,而且在對外經濟和貿易方面,也都抱有基本的支持態度。

中古時期粟特人移入河東的原因是什麼?從澤拉夫珊河流域到黃河進

而粟特人在中古時期進入河東地區,其實就是當時經濟發展的一個側面體現。粟特人在為了經、貿易,或者說商人逐利的特性不斷遷入中國,這也完全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從這個角度來看經濟交流,其實為民族融合做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賈發義《中古時期粟特人移入河東的原因及分佈初探》

2.馬曉玲《中古時期入華粟特人墓葬的發現與研究》

3.馮敏《中古時期入華粟特人對儒家思想的接受與認同》

4.丁傑《論中古時期入華粟特移民的石質葬具類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