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在烏克蘭建造1:1還原的前蘇聯高壓統治社區,招募400人在裡面真實生活3年,劇組24小時不間斷拍攝,沒有劇本,沒有表演要求,一切自然生髮為14部電影。這個被推上微博熱搜的“DAU(列夫·朗道)項目”在電影圈掀起一場大地震和大論戰。支持者說,它打破藝術與現實的界限,正在改變21世紀的影史;聲討者稱,導演罔顧倫理,喪盡天良。在《列夫·朗道:娜塔莎》後段,女主被克格勃軍官用酒瓶塞入下體,這是表演還是真實發生的侵害?我們無從得知。而這曲被強權壓迫的女性悲歌,僅僅是“DAU項目”14部電影的一個序章,在未來,這個系列電影必將一直伴爭議而行。它要麼名垂影史,要麼遺臭萬年。

兩個月前,柏林電影節史無前例登上微博熱搜,DAU這個英文縮寫詞一時間成為網絡搜索熱詞。《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中文片名暫譯),這部前線中文媒體紛紛打出五星並給出「本世紀最偉大的電影」等誇張評價的神作,一時間洛陽紙貴,成為近些年最“出圈”的電影節系電影。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近日,DAU官方宣佈,此前在柏林電影節攬獲銀熊獎的《列夫·朗道:娜塔莎》率先上線官網DAU.COM,各大字幕組紛紛跟進翻譯,中國影迷終於能一睹神作風采。作為DAU計劃14部電影的開篇,通過《娜塔莎》我們只能窺見DAU瘋狂世界的冰山一角,但充斥著爭吵、叫喊、酒精、性、暴力、混亂的壓抑沉浸影像已然震撼到不少人,電影與現實界限的模糊亦令它爭議重重。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是偉大藝術還是邪惡的監獄實驗?人類“模擬社會”的實驗為何總是走向失控?藝術是否需要考慮倫理道德,藝術的邊界又在哪裡?對於有道德爭議的藝術家們來說,“藝術”兩個字真的是他們最好的保護傘嗎?不誇張地說,未來許多年,《DAU》都將伴隨這些爭議,深刻地影響到21世紀人類對“電影”的重新界定與認知。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01

DAU到底是什麼?

DAU取自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Lev Landau)英文名的後3個字母,這個項目命名與導演創作的源起有關。起初,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只是單純想為列夫·朗道拍攝一部傳記片,籌備中發現演員很難融入到影片的年代氛圍,於是,他萌生了一個異常大膽的想法。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在他的主導下,一個12000平方米的“蘇聯”在烏克蘭某郊區的廢棄游泳池旁被建起,裡面的一切都1:1還原1938年-1968年蘇聯歷史的真實場景,這個地方被稱為“機構”。在這裡,人們保留著斯大林時期的生活習性、衣著打扮、吃喝玩樂,使用當時的說話方式,流通著前蘇聯的貨幣,外人進入需要辦理簽證。換言之,這就是一個以假亂真的與我們世界平行的“現代蘇聯社會”。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在這個封閉空間裡,人們在這裡帶妝生活,以形成持續性的歷史感與信念感。導演伊利亞帶著攝影團隊穿梭其中,拍攝了長達700個小時的影像素材並從中剪輯出14部電影。所有的拍攝都是隨機的,導演對每場戲有一個大致的構想,但並不會提供劇本和現成的對話。也就是說,觀者在觀看影片時,將很難分辨每一場戲究竟是遵照劇情片的排演,還是完全紀錄片式的真實記錄。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喜獲俄羅斯土豪商人的大方資助後,DAU團隊在蘇聯面試上萬人,並嚴格篩選出400個固定非職業演員進入“機構”生活。最微妙的是,這些被選中的人很多都是“量身定做”,科學家在這裡還是科學家,流浪漢在這裡還是流浪漢,警察在這裡還是警察,妓女在這裡還是妓女。官方還聲稱,這些人都是自願來此生活,如果覺得不舒服,也可以隨時離開。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娜塔莎》中,那位食堂員工娜塔莎的扮演者在現實生活中就是一位性工作者。電影中,她性情開放、渴望愛情,因不堪乏味生活的折磨,與法國科學家呂克發生關係,這成為後面克格勃軍官誣陷她私通外敵、嚴刑拷打她的把柄。在柏林電影節,有記者質疑導演是否對女性殘忍施暴時,導演伊利亞以一種絕對權威的方式回應道:“我不在乎,我在妓院找到她的,她是妓女。”

導演的回應進一步折射《DAU》項目的可怕。演員真實的人格與他的角色交融在一起,連演員自己都很難分辨自己到底是不是在“表演”。娜塔莎扮演者曾稱,“在機構裡95%時間是她自己,拍攝之後不需要回到真實的自己。有些時候很可怕,有些時候很受傷,有些時候很有趣,有些時候很憤怒。”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娜塔莎》的前半部分,沒有任何故事鋪墊,我們不由分說就被導演突然拽入一個封閉的餐館場景,凝視兩個餐館閨蜜員工的日常。分明沒什麼故事,我們的情緒卻被完全裹挾進兩位女性不癲狂不成活的精神狀態中。那種壓抑在娜塔莎被灌醉後的一段自我念白戲中推向頂點。

那一幕,她情緒亢奮、失控,在絕望中坐在地下抽菸、喝酒,不住地質問自己,“我每天到底在做什麼?早上在家醒來,白天在外工作,晚上過私生活。根本就沒有什麼生活,我只是個普通的妓女。”僅僅這一段戲,所有觀者深入娜塔莎心靈的深淵,它短時間的張力與爆發的情感能量都足以載入2020年最華彩的電影表演段落,助電影走上神壇。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在那一刻,你有強烈的共情,但詭異的是,你根本不確定,你共情的是娜塔莎,還是這位演員。如果這位演員自始至終都是“自己”,那麼,影片中的她到底是在以何種身份發出疑問?到底是質疑娜塔莎在“機構”中的生活,還是痛訴自己在現實中的生活?要知道演員們是長時間生活於此的,那他們說的每一句話並非劇本的臺詞,而是實實在在生命的感受與體悟,那是不是意味著,如果真的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導演是不會喊停的?

雖然主創團隊一再強調演員有在拍攝途中有隨時喊停的權利,但在那樣長時間封閉的集體情境下,演員很容易墮入集體無意識的深淵。在某種程度上,導演伊利亞成了這個世界絕對的上帝,他的攝影機扮演著《1984》裡“老大哥”的角色,所有人的生活都無法從他們的監視中逃離。與娜塔莎在無意識狀態下做愛並被記錄的科學家盧克接受採訪時稱,“伊利亞沒有劇本,只有一些小方向。但他設置好一些情況,一些足以使事情發生的傾向,這樣他就可以操縱我們了。”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02

DAU並不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模擬社會”,大名鼎鼎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西班牙著名電視真人秀《老大哥》(Big Brother)、FOX電視臺社交實驗真人秀《烏托邦》(Utopia)等都建構了類似的“社會實驗模型”。這些被置於攝影機凝視下的社會實驗千奇百怪,但無一例外地,他們都最終導向失控與混亂的局面。

1971年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中。24 名學生被隨機分成“獄警”和“囚犯”。主導實驗的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創造了一個去個人化、去身份化的高壓環境,直至場面愈發不可控制。這個實驗令津巴多成為美國最有名的心理學家之一,斯坦福監獄實驗也幾乎成為心理學教材引用最多的案例之一,甚至,它被很多嫌犯利用來為個人的犯罪行為開脫。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這個實驗開始後不久,獄警就開始虐待囚犯(如不給他們睡床墊,不允許更換垃圾)。部分囚犯出現崩潰的跡象。津巴多認為一些囚犯開始“內化”自己的角色(明明可以直接退出,卻選擇被假釋)。局面越發不可控制,原本計劃進行 2 周的實驗,不得不在執行 6 天后就草草結束。

《老大哥》(Big Brother)是世界上第一檔里程碑式的社會實驗真人秀,其主要內容是,讓一群陌生男女嘉賓以“室友”的身份入住同一間屋子,與外界完全隔斷聯繫,嘉賓們的一舉一動被24小時全天拍攝。在封閉的空間內,一切關係和情感都被不斷放大,《老大哥》在各個國家不斷製作出不同版本,深受觀眾歡迎。然而,《老大哥》被國內觀眾認識,主要是因為“女嘉賓在節目中被性侵”的新聞曾被國內媒體大肆報道。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在某期節目中,24歲的年輕姑娘卡洛塔·普拉多在一次聚會上喝得酩酊大醉,“好心”的男選手何塞·洛佩茲將她攙扶回房間,不料他卻在攝影機的眾目睽睽之下性侵了普拉多。更殘忍的是,次日,節目組將普拉多請進“日記房”(diaryroom,專門用於選手與觀眾和節目組交流的私密房間),將昨晚她被性侵的過程完整播放給她觀看,普拉多當場陷入崩潰。《老大哥》這檔節目也因此事收視一蹶不振。

《烏托邦》(Utopia)這檔真人秀無疑更具野心。15位被精心挑選的個性選手在一個世外桃源生活1年,他們有流浪漢、運動員、高管;有女權主義者、男性沙文主義者;有獨裁支持者、徹底的民主派、搖擺不定的中立者……節目組對參與者沒有太多的干預,也不設置遊戲和任務,所有人要自發團結起來,構建屬於他們自己的社會秩序與“烏托邦”。Fox稱該節目為電視史上最大的一次社會試驗。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然而,觀眾抱著觀看一場偉大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實驗”的心態去看節目的時候,才發現,節目根本沒有按人們預期的方向發展,最終淪為一些迎合觀眾、挑戰道德底線的獵奇表演,如口角、身體衝突、大量的裸體等等。短暫的新鮮感過後,這檔節目最終落到無人問津的下場。

無獨有偶,在與DAU相似的這些社會實驗當中,言語衝突、集體霸凌、種族/性別羞辱、性侵等倫理慘劇屢屢上演。在封閉空間裡,人類本性中某些傷害同類的惡性被無限放大。在實實在在的“真人秀”節目中,表面人畜無害的人們都會在攝影機面前做出違揹人倫的事情,何況可以借電影表演之名做道德保護傘的《DAU》呢?


03

當然,我們所有對《DAU》道德風險的指摘還都是缺乏實錘證據的臆想。客觀來說,《DAU》仍屬於表演藝術的範疇,與真實程度頗高的真人秀等量齊觀是不公平的

,畢竟在真人秀上面性侵女嘉賓可是實實在在的犯罪行為。

我們對《DAU》的恐懼恰恰有力證明了此係列電影的成功。換言之,我們作為觀眾在觀影后恐懼導演組在拍攝中可能的出格行為,與電影中娜塔莎對蘇聯極權體制的恐懼二者的恐懼機理其實是類似的。本質上,是我們對人性抱有極大的懷疑。我們不自信地認為,只要給人們製造有利於作惡的環境與條件,那麼他們就大概率會作惡。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然而,從大部分的擔憂言論來看,多數人對《DAU》的認知都存在過度想象的成分。很簡單的邏輯在於,如果娜塔莎的扮演者真的在拍攝中遭遇凌辱,她怎麼會樂於跟隨導演組參加柏林電影節並發表支持導演的言論?

她在電影節上的另一番言論或許更加趨近事實。“我從沒有真正忘記過攝影機的存在,因為旁邊總有一個大攝影機,機器後面還有一群人,膠片拍完之後還會換機器,所以不可能視若無物。”

聯合導演葉卡特琳娜·奧特爾也認為,“一個人無論身心哪個層面在攝影機前赤裸,他們都必須感覺自己是安全的才行。像娜塔莎和阿基潑的審訊室這樣的場景裡,信任和誠實都是必不可少的。”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站在道德高地指摘藝術創造者,這樣的行為或許能讓我們更安心,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審視下自己,是否過度悲觀地低估了人性中良善的那一面。

通常來說,評論一部電影是需要儘量剝離其拍攝背景與拋開預設的,這對於《娜塔莎》來說似乎相當困難,但只針對電影本身來說,《娜塔莎》的影片質量也足夠躋身2020年最重要的電影行列。柏林電影節前線記者幾乎都是在沒被透露影片背景的情況下觀影,他們的觀影反饋用身體誠實地反映出此片過硬的質量。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從這個亦真亦幻的沉浸體驗藝術影像中,個人情感的濃度消解了觀眾的純獵奇心態,觀眾得以全身心融入那個極端的斯大林時代,最後審訊的心理衝擊力與觀眾達成交互,情緒攀升到極點。僅僅是一個餐館員工日常生活的剖面,我們就已能窺見到那個極權社會對人性殘酷壓迫的全貌,這樣言之有物的歷史反思是我們當下需要的。

一部《娜塔莎》還遠遠展現不出《DAU》這個實驗的魅力。《DAU》是藝術傑作,還是變態實驗,現在還遠未到“審判”的時刻。但可以肯定的是,《DAU》已經成為21世紀最具話題性的電影之一。名垂影史還是遺臭萬年,請把答案留給時間。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400人被關“蘇聯”生活3年,DAU電影項目有多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