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蘇轍:做兄弟是一輩子的事情,少一天都不行。

做兄弟是一輩子的事,在一起要開心,分開要互相思念。

蘇軾蘇轍:做兄弟是一輩子的事情,少一天都不行。

兄弟共成長

蘇軾,蘇轍,是親兄弟,蘇軾比蘇轍大三歲。

蘇轍在做官之前一直生活在一起,兄弟二人一起長大,兄弟感情極好。他們之間的友愛和手足之情,是蘇軾歌頌一生的詩句。蘇軾曾說:“我少知子由,天資和且清,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

蘇軾蘇轍:做兄弟是一輩子的事情,少一天都不行。

兄弟分別

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蘇軾外派做官,這是兄弟第一次分別。蘇轍一直送出40裡,蘇軾望著蘇轍騎馬返回,直到看不見人影,蘇軾才默默前行。

兄弟二人每月都要互寄詩詞,焦急地等候半個月一次的信件。

從此以後,寫信交流成了兄弟二人一生的牽掛。

蘇軾蘇轍:做兄弟是一輩子的事情,少一天都不行。

兄弟相見

在有機會見面的時候,蘇軾一有機會就會到蘇轍家裡住上一段。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工作地點距離蘇轍家只有80裡,蘇軾經常到到蘇轍家小住。兄弟二人,經常划船遊湖,或是散步,討論家事國事前途。

兄弟二人的政治觀點相似,只不過表達方法不同。蘇軾是奔放的,而蘇轍比較含蓄。

蘇軾說:我有什麼話,不吐不快,憋著難受。蘇轍告訴他要少說話,分清人在說。

臨別時,蘇轍送了蘇軾八十多里路半個多月,分別前一天晚上,二人說一夜的話。他們知道,想要像這樣長久在一起,是不容易的事。

那晚,蘇軾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中有:近別不改容,遠別涕沾胸。用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

以後,蘇軾一有機會就申請到離蘇轍近的地方去工作。

蘇軾蘇轍:做兄弟是一輩子的事情,少一天都不行。

兄弟久別重逢

熙寧十年(1077年),蘇轍先去開封上書。蘇軾帶領兩家家眷去開封,蘇轍出城三十里處迎接,兄弟二人在雪地途中親熱相處了好幾天。

蘇軾去徐州做太守,蘇轍在徐州待了3個月才去別的地方上任。

在徐州有一年的中秋夜,他稍感寂寞。過了六天,他收到蘇轍的中秋詩,他也寫了一首,其中有一句是: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蘇軾蘇轍:做兄弟是一輩子的事情,少一天都不行。

哥哥有難,弟弟搭救

熙寧元豐二年(1079年)六月,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關進監獄。蘇軾寫信給蘇轍,要他好好照顧家人,願意生生世世做兄弟。

蘇軾蘇轍:做兄弟是一輩子的事情,少一天都不行。

蘇轍奏請朝廷赦免兄長,自己願意用官職為哥哥贖罪。

幸好,因為皇帝的緣故,蘇軾被釋放。

在元豐三年(一0八0)正月,蘇軾去黃州工作。他把家眷留下由弟弟子由照顧,貧窮的蘇轍要自己一大家人和哥哥的眷屬,去高安上任。

兄弟要在一起 ,奈何人生無常

蘇軾回到常州,他決定並且願和弟弟住在一處。

蘇軾受到極大歡迎,到處都有人邀請。

可惜,好人不長命。

蘇軾身體狀況差,他自己知道活不長了,他要蘇轍他寫墓誌銘。

蘇軾死後,蘇轍為他寫的墓誌銘“我初從公,賴以有知。撫我則兄,誨我則師。”

蘇軾蘇轍:做兄弟是一輩子的事情,少一天都不行。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在離開時牽掛,在困難時扶持,在逆境中體現兄弟的感情,是一輩子的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