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竟道出了魏晉200年的歷史?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烏衣巷》的後兩句,也是劉禹錫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作者選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經不是舊時的主人這一平常現象,使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常保,那些曾經煊赫一時的達官貴族,如過眼煙雲,成為歷史的陳跡。詩中沒有一句議論,而是通過野草、夕陽的描寫,以燕子作為盛衰興亡的見證,巧妙地把歷史和現實聯繫起來,引導人們去思考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含著深刻的寓意,稱得上是寄物詠懷的名篇。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竟道出了魏晉200年的歷史?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唯有夕陽斜掛。當年豪門簷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裡。

詩人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通過對夕陽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現了今昔滄桑的鉅變,寓意沒有長開不敗的花,也沒有永久的富貴年華。

這裡提到的“王謝”是魏晉時期的豪門望族,烏衣巷則是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因此得名。烏衣巷門庭若市,冠蓋雲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烏衣巷見證了王謝的藝術成就,與兩大家族的歷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歷史緊密相連。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竟道出了魏晉200年的歷史?

烏衣巷

魏晉風華

提到歷史上像王、謝這樣的名門望族,就不得不提到“魏晉風骨”。學者宗白華就有這麼個說法:“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魏晉風華》中也說魏晉時期的人,風神瀟灑,不滯於物、他們以他們的表裡澄澈、一片空明,建立了最高的晶瑩的美的意境。這其中琅琊王家、陳郡謝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竟道出了魏晉200年的歷史?

竹林七賢

琅琊王家

中國古代門閥士族其實在西晉時期就己經形成,他們之間互相聯姻,盤根錯節,高官不斷,名士輩出。當年司馬炎建晉,那時還沒有科舉制度,做官往往要靠“舉孝廉”的方式,無論是漢朝還是魏晉,都標榜“以孝治天下”。這使得朝堂上選官任職的權利基本上把持在名門望族的手中,以琅琊王家為例,在魏晉南北朝時代,為官做到五品以上的有一百六十一人,其中做到一品官的達十五人。這也是後來到了東晉王朝,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的豪門望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竟道出了魏晉200年的歷史?

蘭亭集序

陳郡謝家

謝家的人打入名士集團是從西晉、東晉之交的謝鯤開始。最初,他在豫章做王敦的長史,後及“五胡亂華”過江避難,深得晉明帝賞識,從此陳郡謝家開始顯貴。將謝家推至巔峰的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公元383年8月,前秦王苻堅派苻融率25萬先鋒軍隊。苻堅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共112萬大軍。東晉以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迎擊秦軍主力,與秦軍對峙淝水。陣前有人向苻堅建議後退決戰。諸秦將認為阻敵淝水畔比較安全,但苻堅認為半渡而擊可主動對決。當秦軍後移時,晉軍渡水突擊。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七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十五萬大軍,並陣斬苻融。“淝水之戰之戰”後,謝家迅速上升為與琅琊王家並稱的兩大士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竟道出了魏晉200年的歷史?

淝水之戰

魏晉的終結

公元420年,起身於寒族的武人劉裕消滅了東晉,開始恢復了皇權政治和儒家傳統,換句話說,開始給仕人重新戴上了緊箍咒,從“竹林七賢”到“蘭亭集序”,一個時代,慢慢的合上了自己的書冊。琅琊王家、陳郡謝家也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舊事豪門屋簷下的飛燕,最終飛回了百姓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