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 序 變 換 趣 談

詞 序 變 換 趣 談

周 元 桂

詞序,就是詞語的順序,它是漢語裡組詞成句,區別意義的一種很重要的手段。有時詞序不同,雖不影響句子的順暢,但語意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如:“你的批評我不能完全接受”與“你的批評我完全不能接受”、“張主任一會兒就來了”與“張主任就來了一會兒”,各自前後的意義殊不相同,甚至大相逕庭。不僅如此,有時由於詞序的變化,還會收到巧變成趣,妙筆生花的效果。

有這樣一個傳說:曾國藩和太平天國軍作戰時,曾因種種原因一度連連失利,自己也險些被太平軍捉殺。在向朝廷報告戰況消息時,他只好如實(不如實,則屬犯了欺君必殺之罪)地寫了自己“屢戰屢敗”。屬下一位師爺見了,心想,如此稟報,還不大禍臨頭?於是提筆改成“屢敗屢戰”。曾國藩一看,頓時恍悟其妙而喜上眉梢。因為前一說顯得自己太昏庸無能,後一說,則顯現了一種英勇頑強的精神。果然,咸豐皇帝見了,非常高興,認為曾國藩不僅英勇頑強,且顯示了他有著必勝的信心,還傳令嘉獎了他。

在具體的語言運用中,有時還可以把詞序當成一種類似修辭的手段,以巧然生奇效。記得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裡有個鏡頭,特意顯現出了報紙上“前方吃緊,後方緊吃”(標題)八個大字。聯繫電影表現的思想內容及時代背景,人們不僅心領神會,而且還對措辭換序的機敏、犀利而解頤愉情。顯然,前者表現了抗戰初期前線戰事緊張,國難當頭;而後者則形象地揭露了當時的國民黨反動派不顧國家安危、民族存亡,在大後方花天酒地,不思救國的醜惡嘴臉。這樣,巧用詞序變化,讓義勇和醜惡構成了鮮明的對比,憤激之情溢於言表。

類似的用法,還往往具有新奇、含蓄的特點,如:“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一貶一褒,是非分明,令人耳目一新。粉碎四人幫後,有些媒體巧妙地表述“文革”性質,將“文化大革命”說成“大革文化命”。儘管沒增減一字,卻包含了許多微妙的意義,耐人尋味。

漢字有多音多義的特點,有幅對聯利用這一特點,顛倒了詞序,使聯意樸素迷離,蘊蓄雋永。聯曰“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看起來上下聯的字與序完全一樣,其實,根據“好”的多音多義特點,此聯應讀作“好(hǎo)讀書不好(hào)讀書;好(hào)讀書不好(hǎo)讀書”,意思是正值青春年少,精力旺盛,是最好讀書的時候,因為不懂得讀書的重要性,不認真讀書。等到上了年紀,懂得了讀書的重要性,已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讀書了。道出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哲理。

筆者曾無意間經歷了一次此類趣事:一天下午,我去朋友家玩,正碰上朋友的兒媳和兒子在訓斥他們九歲的頑皮兒子,孩子媽媽厲聲厲色地說:你怎麼就是不聽話,貪玩不學習呢?我看你是“打不怕”,她見孩子蠻不在乎地不理睬她,便提高嗓門喝到:原來你是“不怕打”!這時,一旁的孩子爸爸責其妻說:你每次打他,都像撓癢似的,事後還總是心疼地給她買好吃、好玩的。像這樣,我看他是“怕不打”。此時,我也接上湊趣地說:孩子小,不懂事,要注重對他的開導,首先要使他通情懂理,進而開導他懂得敬畏讀書、學習,促成他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此時,孩子還怕師長們不關心,不訓導督促他呢!這叫做“不‘打’怕”(怕師長不訓導督促他)!至此,一場未經設計的關於“打不怕”三字接龍式詞序變換,竟妙氣橫生地達意生效。我話音剛落,舉室笑語譁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