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哭鬧時,焦慮的父母該怎麼辦?

如果能生一個不哭不鬧不任性的孩子,一定是上輩子拯救地球了吧?!

孩子任性、哭鬧時,焦慮的父母該怎麼辦?

沒有什麼能難倒見慣大風大浪的中年媽媽。怎樣能讓孩子講道理呢?

孩子能聽進大人講的道理,有這樣幾種情況:

第一,孩子擁有跟大人一樣的智識水平,能理解大人為什麼這麼做,做出這種決定是出於什麼考慮。

這種孩子概率較小。思維和認知的同步性,成人世界都很難做到,何況是孩子。

第二,孩子心中的家長就像老師一樣,有權威,孩子因為害怕或膽怯而服從。

這種孩子要麼性格比較乖順聽話,天生服管;要麼性格較膽小,在權威或強者面前,容易因怕而服軟。

第三,孩子心中無限地信任家長,即使在個人意願和家長的意願相左時,也因這份信任接受家長的意見。

如何取得孩子的信任?

親子之間信任的基礎是愛,孩子們能切實感受到父母的愛。

一是要有時間的付出,父母願意陪伴孩子。共同的經歷才是感情的基礎,當我們說愛孩子的時候,腦子裡浮現的是各種孩子帶來快樂的幸福畫面;同樣,孩子要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記住的也是父母陪伴的瞬間,比如一起出遊、一起遊戲、一起學習。

孩子任性、哭鬧時,焦慮的父母該怎麼辦?

跟我孩子上同一個輔導班裡的一個小朋友,學習成績非常出色,是家長眼裡的別人家的孩子。五六歲的年紀,上課聽講可以做到一動不動,生怕遺漏老師講的每一個環節,有顯著超越同齡孩子的自制力。如果有家長站在教室外面看一看,他會露出不悅,好像影響了他學習。

有一次,他忽然不願意上課了,在教室門口一直拉著他爸爸不鬆手,反覆跟他爸爸說“爸爸,今天我上課你別走,就呆在教室外面等我。”

直到他爸爸答應,他才開心地走進教室。原來,這個孩子一次次的回頭望,不是怕別人影響他學習,而是在找他的父母。

那一刻,我才明白。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是天然的,不論是懂事的孩子還是調皮的孩子,他們最渴望的就是父母陪在身邊。

二是要有感情的交流,父母願意傾聽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任性、哭鬧時,焦慮的父母該怎麼辦?

我們有很多年輕的父母,自詡思想民主、開放,但對待孩子上尤其是孩子哭鬧任性的時候,就成了暴君,心情煩躁時簡單粗暴地讓孩子聽自己的,完全忽視孩子的需求,根本不願意花心思瞭解孩子的想法。

交流是需要考驗耐心的,越是心情不佳越是要有耐心。人與人很多誤會可能僅僅因為少聽了那麼一句話,這在成人世界比比皆是,何況是孩子呢?

孩子不是寵物,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孩子任性時,家長如果能有足夠的耐心跟孩子充分溝通,傾聽孩子的意願,站在孩子的立場瞭解孩子的動機,也許家長對孩子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三是要真心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而不是試圖依照自己的意願改造孩子。

孩子任性、哭鬧時,焦慮的父母該怎麼辦?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如果學霸的父母有個學渣孩子,學霸父母能接受嗎?也許從基因傳承上說,這是一個意外。但生活的意外少嗎?

接受孩子的不一樣,接受心裡的巨大落差,對家長而言,難又帶著苦澀和無奈。

這是每位家長不得不走的路。

是我們把孩子帶到了世界,我們有義務把孩子教育好,前提是我們愛孩子、真心接受孩子,無論他聰明愚笨、美麗醜陋、乖巧頑皮,無論他如何跟我們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