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財務自由的這3個錯誤觀念,你中了幾個?

若問現代年輕人有什麼想要實現的人生目標,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財務自由”。


剛畢業踏入社會的畢業生大都初入職場,事業才處於起步階段的他們收入不會太高,再加上房貸、車貸、生活費的壓力,導致財務自由變成了很多人心中企盼的人生狀態。

阻礙財務自由的這3個錯誤觀念,你中了幾個?


然而,光有夢想是不夠的。很多人都懷揣著財務自由之夢,但真正實現的卻寥寥無幾。


究其根源,都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與實現夢想相匹配的思維習慣及行動。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做《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你的第一個1000萬》(以下簡稱《財務自由之路》)的書,剛好從思維與行動層面教授人們如何從一窮二白的階段進階到財務自由的狀態。

《財務自由之路》的作者是德國著名投資家、企業家、作家博多·舍費爾。


博多·舍費爾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他從小便目睹過貧窮給人們生活、精神世界帶來的極大壓力,因此一直厭惡貧窮的狀態。


然而,命運在他26歲的時候與他開了個玩笑,他變得一貧如洗,經歷了嚴重的債務危機。後來博多·舍費爾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和正確的投資理念成功扭轉自己的經濟狀況,終於在30歲時成功地獲得了財務自由。


阻礙財務自由的這3個錯誤觀念,你中了幾個?

博多·舍費爾將自身經歷融入了《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中,並從夢想、目標、價值觀和策略這幾個方面教會人們通過正確的理財觀念、有效的理財策略走上通往財務自由的道路。

博多·舍費爾認為,人們對金錢、理財的價值觀影響了他們的財務狀況,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一步是要清除那些錯誤的價值觀,從而讓自己與金錢達成和諧健康的關係。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剖析一些對待金錢或者財務問題的錯誤觀念,從而改善我們的金錢世界觀。


金錢從來不是萬惡之源

也許你經常在網絡上看到類似“越有錢的人越不快樂”、“錢多未必是一件好事”、“金錢乃是萬惡之源”的觀念。


這些觀念本質上都在向人們灌輸“金錢為惡”的看法。

博多·舍費爾先生認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客觀現實,現實是由觀察者本人自己創造的。我們所看見的東西,只以我們所理解的方式而存在。


阻礙財務自由的這3個錯誤觀念,你中了幾個?


例如,有些人潛意識裡一直認為“擁有金錢不一定是件好事”,那麼我的行為層面就根本不會為了獲取金錢而努力。


即使一個人再缺錢、表面上再渴望有錢花,這都與最深層的想法背道而馳。況且,很多人表面上希望有錢花,並不是基於對金錢的熱愛,而是基於對慾望的熱衷。

此外,如果一個人看到“有錢人過得不開心”的例子就生出“有錢人的生活也不過如此”的想法,這只不過是此人沒能力獲取金錢的表現。


博多·舍費爾說:“為了鞏固自己的想法,我們會從‘別人’身上借取經驗。我們總去尋找那些能夠使我們的想法得到證實的事實。”


也即,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想法,他就傾向於去外部世界尋求與之契合的事實。

殊不知,人類世界極具多樣性,還有大把有錢人過著你想象不出的美好生活,只不過貧窮與無知限制了我們的想象而已。


有錢人中身體差、家庭破碎的例子也很多,但是我們要明白:身體健康與否、家庭是否和睦,並不與追求財富有直接的關係,與此相關的是你對待健康、家庭的態度。

金錢的確不是萬能的,甚至在某些維度上不是最重要的,可是擁有金錢的人比貧窮的人更容易獲得富足的人生,難道不是嗎?

使你變得富有的不是收入,而是儲蓄

博多·舍費爾提出:“沒有人能僅僅通過掙很多錢就變得富有”。


事實是,人的生活水平是隨著收入不斷提高的,因此當你掙到更多錢後消費需求往往也會變得更多。


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不儲蓄就會負債。所以我們之前認為的“掙更多錢我就能變得更有錢”這個觀念是不合理的。

阻礙財務自由的這3個錯誤觀念,你中了幾個?


那麼儲蓄為什麼這麼重要呢?《財務自由之路》中給出了下面4個值得我們關注的理由:

1.是儲蓄而非收入,使你變得富有。

2.儲蓄使人快樂,儲蓄易如反掌。

3.你可以隨時改變你關於儲蓄的信仰和觀念。

4.儲蓄使你成為百萬富翁。

臺灣有一對夫婦,年輕的時候經濟不自由,旅遊的時候只能選擇“窮遊”。當時,他們定下一個目標,希望40歲之前能夠退休,有足夠的錢環遊世界。


後來他們真的實現了這個夢想,通過10年的時間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他們的方法只有三點:

提高收入,增加儲蓄,指數基金定投。

阻礙財務自由的這3個錯誤觀念,你中了幾個?


10年的時間裡,這對夫婦非常節約、從不亂花錢,每年都把收入的90%儲存下來,定期投入到指數基金上。之後,他們便一直能靠著指數基金分紅過上富足的生活了。

《財務自由之路》中也極力建議大家設立自己的“鵝”賬戶,即每個月固定把一部分工資收入存入這個賬戶中,一旦存入便再也不能取出。


阻礙財務自由的這3個錯誤觀念,你中了幾個?


儲存於“鵝”賬戶的這筆錢未來將作為投資、增加財富使用。一旦你開始啟動自己的“鵝”賬戶,你就已經走上慢慢變得富有的道路上了。


“播種金錢”的行動並非富人的專利


《財務自由之路》提到了一個叫做“播種金錢”的觀念,博多·舍費爾認為這種觀念是很多生活幸福的成功人士的共同點。


“播種金錢”意味著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財富。這種分享往往不是從人們變得特別富有時開始的,而是在很早就開始了這樣的行動。


阻礙財務自由的這3個錯誤觀念,你中了幾個?


有的成功人士,甚至在他們還一無所獲之時,就已經對這個社會懷有這份感激之情了。

與此相比,很多窮人或者沒有資金的人一直都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去幫助他人,只有那些富裕的人才有做慈善的資本。但只要仔細思考,你會發現窮人並非沒有能力,而是不願意伸出自己援助的雙手。

阻礙財務自由的這3個錯誤觀念,你中了幾個?


即使經濟狀況不太好,我們仍然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小事。除了金錢,我們還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表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關心。


支付寶、微信等平臺在這些年一直致力於公益項目,我們每月花10塊,20塊就能幫助留守老人吃一頓熱騰騰的早餐、為山區兒童捐贈幾本好書,幫助流浪狗住進一個溫暖的家。

去行善事,我們就能與世界更多的人產生鏈接,我們就會更深刻明白人類就是命運共同體。況且,真心付出最終都是對自己的一種正向能量回報,整個宇宙都會明白你就是一個內心充盈且富足的人。


阻礙財務自由的這3個錯誤觀念,你中了幾個?


心靈成長作家張德芬曾說:“想要獲得之前一定要先學會感恩。” 同理,想要得到之前,我們一定要學會先為這個世界做出奉獻!


結語

人們常說,夢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在這個幾乎人人都懷揣“財務自由”之夢的時代,那些擁有健康金錢價值觀、採取了正確財務行動的人才有機會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


阻礙財務自由的這3個錯誤觀念,你中了幾個?


窮富最終結局的不同,往往是從思維層面就開始出現了分化。想要和金錢擁有健康的關係,我們就必須得意識到金錢並非罪惡,而是幫助我們實現夢想的工具;想要變得富有,我們就要有儲蓄意識,而不要光指望增加收入來變得富裕;想要從這個世界獲得財富,我們就要先感恩世界,灑下“播種金錢”的種子。

讀完一本《財務自由之路》並不會馬上讓我們變得富有,但至少我們收穫了富人的思維習慣。從今天起,讓我們和金錢做好朋友,一起走上財務自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